“301调查”真的要来了?

  当地时间8月12日,美国白宫贸易和制造业政策办公室、白宫国际经济咨询委员会、美国贸易政策代表办公室等美方政府人员宣布,美国总统特朗普将于14日签署行政备忘录,责成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决定是否对所谓的“中国不公平贸易行为”发起调查。这意味着,美国贸易代表或将援引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对中国发起“301调查”。此举引发各界对美国采取单边行动损害中美经贸关系的担忧。

  重拾“301条款”

  据了解,所谓“301条款”要求美国总统对外国“实施不公正、不合理的关税或其他进口限制,执行不公正、不合理、歧视性的规定、政策或做法,加重美国商业负担或限制美国商业”的,应采取“所有适当并且可行的行动”,消除这些对美国经济贸易不利的因素,以实现美国的利益。根据301条款,美国贸易代表将首先寻求与外国政府协商,以贸易补偿或消除贸易壁垒的形式进行协商;如果协商无法解决问题,美国可以采取贸易救济措施,比如征收额外的关税、费用和对进口的限制。

  据了解,在301条款大框架之下,“超级301条款”、“特别301条款”、配套条款等则针对贸易具体领域做出了具体规定,构成了美国301条款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和适用体系。其中,特别301条款是针对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市场准入等方面的规定;超级301条款是针对外国贸易障碍和扩大美国对外贸易的规定。

  资料显示,由301条款延伸而来的301调查诞生于冷战时期,该调查由美国自身发起、调查、裁决、执行,因此具有极强的单边主义色彩,也一度成为美国应对与别国贸易摩擦“最后的武器”。但在1994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成立后,美国发动单边制裁案例的数量和频率显著削减。

  不过这不代表301调查彻底“退出江湖”。2004年,美国劳联—产联曾提起针对中国劳工权利和劳工标准的301调查申请,不过最终被美国政府否决。但随后在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执政期间的2010年,美国政府宣布接受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的请求,对华清洁能源有关政策和措施启动301调查,调查涵盖中国风能、太阳能、高效电池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154家企业。

  而此次争端肇端于知识产权纠纷,8月初,美国政府就曾放出消息称,特朗普有意启动301条款对中国知识产权问题发起贸易调查,主要针对微型芯片和电动汽车领域。

  有分析认为,特朗普此次意图对华重启301调查,是使用一项过时的美国贸易法条款,将产生巨大的代价,只会让美中贸易情况更加糟糕,如果特朗普政府要解决对华贸易不满,应该促成与中国达成一项新的、可执行的长期贸易协议。对于美方可能启动301调查的倾向,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此前回应称,任何世贸组织成员采取的贸易措施都应该遵守世贸组织的规则,中美经贸关系是中美双边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利共赢的关系,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早有端倪

  作为世界上排名前二的两大经济体,中美间贸易往来不仅事关两国自身,也是影响世界外贸产业的关键因素。数据显示,受全球经济形势和贸易环境影响,去年中美货物贸易额5196.1亿美元,同比下降6.7%。不过两国在对方贸易关系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改变,美国仍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四大进口来源地;中国是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第一大进口来源地。此外,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继续扩大,根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去年美国在商品贸易中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为3470亿美元,占整体逆差的47%。

  有分析指出,体量巨大且持续扩张的中国向美国贸易顺差,可能是刺激美国政府实施301调查威胁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高峰曾回应称,中国对美货物贸易顺差是由两国经济结构、产业竞争力和国际分工决定的,也受现行贸易统计制度、美方对华高技术出口管制等因素影响,中国并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也愿意扩大自美国进口。

  而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更是始终把中国作为美国对外贸易的最大竞争对手,在竞选阶段,他就反复表示要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并对中国商品征收45%关税,不过至今未能兑现。有业内专家指出,美国对华发起新一轮贸易调查,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转嫁国内矛盾。但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并不认同,他表示,美国国内矛盾存在已久,近期也没有激化态势,美国此次意图重启“301”调查,更多的还是践行特朗普“美国优先”战略。

  在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刘仕国看来,不同于其他政客,作为一个优秀的商人,特朗普往往能够从实物层面更准确地计算出最佳经贸模式,同时灵活运用各类贸易博弈政策,确保美国企业既得利益不受损。“美国不管是与中国合作,推进‘百日计划’;还是对中国发起贸易摩擦,启动301调查,都是在‘美国优先’原则下进行的,两者都服从于美国利益最大化。”白明表示。

  实际上,美国对中国产品愈加苛刻的态度早有端倪。近段时间,中美两国间贸易摩擦愈演愈烈,涵盖工具箱、不锈钢等诸多领域。其中,上周美国商务部曾公布初裁结果,认定中国出口到美国的铝箔产品接受了16.56%-80.97%不等的补贴,并对中国铝制品企业征收高额反补贴税。

  兑现是小概率事件

  “在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中美间贸易关系将保持整体锚定,但仍伴随巨大波动”,刘仕国向北京商报记者分析称,生产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向美国输送了大量的实际好处,例如大规模消费群体,同时也在与美国的经贸往来中汲取了丰富经验,“长期以来,中国都处于世界生产价值链末端,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通过经贸活动,中国学习掌握了新兴技术和管理经验,刺激国内企业迅速转型升级。”

  有业内专家指出,在世界经济整体疲弱的当下,国际市场竞争参与者以往积极对外开放态势均有所收缩,在此时间节点上,中国反复强调要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同时呼吁各国联手建立良好的国际市场秩序,目的就在于减缓逆全球化的趋势。美国政府如果执意发起301调查,显然与经济全球化大势相悖。

  白明就直言,贸易调查显然会破坏中美间的合作基础,这对美国显然是不利的,如果为了减小贸易逆差把现在这么大的蛋糕变小,美国企业就要放弃不断增长的中国市场,所以美国在选择工具的时候一定会仔细权衡。“不过中国也不能心存侥幸,而应作好各方面预案,准备据理力争,积极应对,维护自身的权益。”白明表示。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美国政府中的过激派、参议院民主党领袖查普·舒默曾呼吁特朗普跳过调查,直接对中国采取行动;但也有谨慎的官员强调,美国采取对华贸易限制政策,中国并不会坐以待毙,美国政府也得考虑到双方贸易僵化带来的风险。

  据此,不少分析乐观地预计,美国最终兑现301调查承诺将是小概率事件。白明也指出,8月初美国就曾放话要对华发起301调查,但最终“爽约”,这表明美国决策层内部也存在争论和博弈,并非铁板一块,此次虽然明确8月14日宣布结果,可能到时也会延期。

  “即使发起调查,到公布调查结果、到依据结果决定报复性关税等反制措施、到正式实施高关税,整个链条特别长,也存在不小的变数”,刘仕国表示,期间中美可能均会出现让步,而商人政治家特朗普积极实现威胁利用技巧的最大化,因而整体来看,中美两国贸易战大幅升级可能性确实不大。

  北京商报记者 蒋梦惟 张畅

责任编辑:郭一晨 SF160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