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洁雪 深圳报道

  似乎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挡腾讯控股(0700.HK)的上涨之势。

  自7月20日突破300港元股价大关以来,腾讯控股不断延续向上之势,7月27日,其股价再度大涨2.46%冲至308.40港元,再创历史新高。这背后,重仓腾讯控股的一众沪港深基金也因此赚得盆满钵盈。

  然而,沪港深基金业绩分化的现象依然严重,甚至进一步加剧,首尾差异已经超过了50%,而这背后很大原因在于,“风格漂移”的情况仍然存在。尤其对于新规前发行的这批老沪港深基金而言,究竟是否“名副其实”,更需要投资者从仓位高低和重仓股情况来把握。

  减持腾讯已开始

  记者统计了名字中带有“沪港深”、“沪港通”、“港股通”等相关字样的67只沪港深相关基金今年二季报的重仓持股情况,其中,有30只基金重仓持有腾讯控股,合计持股市值达26.82亿元,腾讯控股也无悬念地蝉联沪港深基金第一大重仓股之位。

  沪上一位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大家对腾讯的看好态度是比较一致的,虽然股价一路攀升,但从腾讯的业绩表现来看,确实能支撑其股价的上涨,不过在这个价位继续加仓的人很少。”

  从持仓变动来看,确实存在上述基金经理提到的情况,二季度选择加仓腾讯控股的仅有嘉实沪港深精选一只,共加仓了50万股;此外,有8只基金属于新进,其中嘉实沪港深回报买入了65万股,其余7只合计买入39.65万股。

  而减持方面,包括工银瑞信沪港深、广发沪港深新机遇、景顺长城沪港深精选、前海开源沪港深蓝筹在内的多只基金二季度都对腾讯控股进行了部分减仓,减持数量在43万股到68万股之间。

  上述沪上基金经理表示,“毕竟腾讯的股价已经涨了很多,基金经理可能会出于落袋为安的考虑减持,也可能由于控制仓位而减持。”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沪港深基金取得不错收益的同时,赎回的情况却愈发明显,今年二季度有近8成基金遭遇净赎回。

  根据天相投顾数据显示,景顺沪港深精选在二季度净赎回份额达到10.27亿份,赎回比例高达15.16%,是遭遇净赎回份额最多的一只沪港深基金。

  对此,深圳一位沪港深基金经理表示,“由于相关基金的收益也水涨船高,因此可能刺激了部分投资者选择赎回基金兑现收益。“

  不过,并非所有绩优基金都遭遇了净赎回。部分业绩涨幅居于前列的基金在二季度就受到了资金的继续追捧,展现了强大的吸金能力。

  例如,嘉实沪港深精选获得了7.73亿份净申购、东方红沪港深获得3.05亿份净申购、广发沪港深精选获得1.9亿份净申购,净申购份额居于前列。

  名不副实?

  受益于重仓个股的良好走势,不少沪港深基金都取得了可观的收益。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7月26日,上述67只基金中有65只今年以来取得正收益,整体平均涨幅为13.54%。但这一涨幅远低于同期恒生指数23.36%的涨幅,这背后在于不同沪港深基金的收益分化。

  具体来看,有18只沪港深基金今年以来净值涨幅在20%以上,11只跑赢恒生指数。其中,表现最突出的东方红睿华沪港深,今年以来净值涨幅高达32.18%;紧随其后的是东方红沪港深和嘉实沪港深精选,涨幅分别为31.46%和31.05%。此外,广发沪港深新起点和东方红睿轩沪港深的涨幅均在30%左右。

  而净值涨幅在10%以下的基金多达25只,其中业绩排名垫底的分别为宝盈医疗健康沪港深和宝盈国家安全战略沪港深基金,这两只基金是仅有的两只取得负收益的基金,净值跌幅分别为-8.06%和-20.38%。

  从上述两只基金的重仓股情况来看,属于典型的“风格漂移”型沪港深产品,重仓股清一色全为沪深股票,难觅一只港股。

  今年6月,监管层正式下发港股通新规,旨在对一些“风格漂移”的所谓沪港深基金进行监管,但对于原有的沪港深基金而言,只需在基金合同中新增风险提示即可,因此7月以来已经有多只基金批量修改基金合同。例如前述宝盈国家安全战略沪港深就于7月12日在基金合同中新增了特别风险揭示,表示“存在不对港股进行投资的可能”。

  对此,北京一位基金分析人士指出,“若投资者想通过沪港深基金投资港股,必须要去研究这些基金的季报,因为对于老沪港深基金而言,只要修改了合同还是可以不投资港股的。有些基金公司当时纯粹是用沪港深这个名号发产品,港股投研实力不足,最终压根没有投港股,因此对于新规前发行的这批老沪港深产品要认清楚。”

  事实上,即便是在沪港深基金领域布局最卖力的前海开源基金公司,也存在部分沪港深基金“名不副实”的情况。

  对比前海开源旗下的一系列沪港深产品来看,真正布局港股市场的基金普遍仓位较高,且业绩表现均不错,例如今年二季末有6只前海开源沪港深基金仓位在90%以上,其中仓位高达94.7%的前海开源沪港深蓝筹今年以来业绩涨幅达到24.31%,前十大重仓股均为港股,属于真真切切的沪港深基金。

  但与此同时,前海开源还有7只沪港深产品仓位在50%以下,包括前海开源沪港深新硬件A、前海开源沪港深核心资源A等,这两只的前十大重仓均全为沪深股票,并无对港股的投资,今年以来净值涨幅仅为3.21%和4.42%。

  当然,即便是百分百重仓了港股市场的纯沪港深基金,同样存在业绩不佳的情况,而这背后更考验的是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和所在基金公司的综合投资能力。(编辑:杨颖桦)

责任编辑:张海营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