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李艾/文 近年,蚂蚁金服、新联在线、中国信贷科技等众多互联网金融机构,通过收购当地机构等方式,抢占东南亚移动支付、在线理财、在线信贷投资等业务。

在他们眼中,东南亚就是5年前或10年前的中国,在中国能成功运转的模式,想必也能在东南亚复制。

东南亚是全球最后一批“现金至上”的地域之一。东南亚拥有约6.2亿人口,然而,约占该地区总人口42%的2.64亿成年人甚至都没有银行帐户。

6亿人口,万亿蓝海,东南亚金融市场真的是唾手可得吗?

从蚂蚁金服进入印度说起

2015年,蚂蚁金服率先与印度合作,同当地合作伙伴共同开发了印度版支付宝——PayTM,走出了出海尝试的第一步。在印度,PayTM获得了印度央行发放的第一张支付银行牌照,并在印度市场逐步开拓支付、储蓄、汇款、转账等银行业务。

短短两年时间,PayTM覆盖了2.2亿的印度居民和超过400万的印度小微商户,成为仅次于支付宝和Paypal的世界第三大电子钱包。

在印度“首战告捷”之后,2016年蚂蚁金服与泰国的合作伙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组建泰国技术输出团队,随后又将目光转向了菲律宾和印尼。

但是,印度的“电子钱包”真的那么好做吗?

在印度,大多数人用的智能手机都是廉价低端的那种,内存都很小,硬盘也很小,印度普通人对流量也非常在意,不到非用不可的时候,不会轻易打开应用,很多人不用手机的时候,甚至会关掉蜂窝移动网络,印度的移动互联网远不像中国那么成熟稳定和流畅。

在印度推行“废除旧币”之后,随着新版纸币的发行,印度又渐渐回到以现金交易为主的金融模式,电子支付的交易量开始下降。

印度储备银行(RBI)在今年1月份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电子支付交易量在2016年12月到2017年1月之间下降了10.2%,金额减少了7%。

BCG(波士顿咨询)的一份报告显示:目前,约5000万中小企业正为印度提供着20%的就业机会。在对50多家中小企业进行深入采访之后发现,越来越多受访者表示更偏好现金支付。

这里面的主要原因包括:现金支付有利于他们少报收入以避开一些现行的税收、监管制度,87%的商人没有因改变支付方式而发现任何明显的效益。

另外,有评论认为 ,印度的中产阶级可以通过银行来兑换他们的货币,通过银行进行交易,但没有存款、学历较低的穷人根本无法加入莫迪的无现金社会和数字经济的梦想之中。

突然“闯入”,才发现没那么简单?

由谷歌联合参与撰写的报告显示,东南亚拥有2.6亿网民,每月上线的网民数量超过380万人。到2020年时,东南亚网民数量有望增长到4.8亿人。

该报告预计,到2025年时,东南亚“互联网经济”规模将达到2000亿美元,是2015年时预计的310亿美元的6.5倍。

据了解,腾讯和阿里巴巴已经至少与十几家东南亚电商或金融科技领域开展业务的初创公司进行了谈判。

虽然腾讯和阿里巴巴是进入东南亚市场最早也是最有分量的玩家,但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采取相同的手法进入到这个充满“金钱诱惑”的市场。

但是,出海之路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首要的问题是金融安全,尤其是在欠发达地区,金融风控的难度更大。以印尼为例,这个拥有2.6亿人口的国家,却只有2千万的城市人口拥有身份证明文件,如何在非实名制的条件下控制住金融风险对出海的企业来说是一大难题。

企业面临的另一道门槛是金融监管。东南亚某些国家的金融监管严格程度堪比美国,就像陆金所CEO计葵生说的那样:“如何与当地金融监管框架相融合,才是国内金融科技平台国际化布局的最大考验。”

人大国际国币研究所所长助理曲强则认为,一些海外市场的支付体系已经很成熟,中国电子支付突然“闯入”,难免会产生信任问题。另外,“新贵野蛮人”突然敲门,多少会引起当地同行抵制,例如在法律法规上进行约束、第三方支付渠道受阻等。

手机厂商小技巧掩饰的冲突与尴尬

尽管东南亚的人口有6亿多,但这6亿人口却被划分为11个国家。11个国家,风俗习惯、政治监管、发展阶段都千差万别。

东南亚大多是热带国家,人们喜欢过午后,就懒洋洋地睡上一觉,生活悠闲。

因为他们的性格较平和,也决定了他们的企业文化,并不凶猛——每个人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吃饱就好,并不太具有攻击性。

大越金控的创始人高震东认为,“任何行业,一旦中国企业进入,这种平衡就立马被打破”。中国企业崇尚狼性文化,为了一统天下,不择手段。

一些东南亚商人曾向他表示,他们最怕的,就是中国的价格战,中国企业一进入,就开始将利润压到最低,甚至亏本,以此来击溃对手。

为缓解这种尴尬气氛,中国手机厂商在进入东南亚国家时,会有一些赞助和公益举动,比如在印度,经常赞助他们最爱的板球运动。

一些品牌的厂商甚至使用小技巧,他们不会写“made in China”,而是写美国设计——所以至今,很多东南亚人还以为部分手机是来自美国。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