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出现“以大为美”格局

  ▲ 今年以来,主动投资股票基金收益较好,主要受益于政策利好、业绩改善及资金抱团等多重因素,大消费板块持续拉升,投资于消费板块下食品饮料、家用电器及医药行业个股的基金表现亮眼

  ▲ 与2013年中小基金公司成功“逆袭”有所不同,今年资管规模较大、股东实力较强的公募基金公司,其发行的产品业绩比较靠前

  得益于A股市场结构化行情和海外权益市场走强,今年上半年公募基金行业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据Wind资讯显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我国已发公募产品的基金管理公司达117家,公募基金数量4355只,资产规模总计10.07万亿元,资产规模较2016年末增加9070亿元,增幅9.89%。

  从细分市场来看,今年上半年各类基金产品均实现盈利。其中,得益于美国和香港股市的良好表现,QDII基金以平均7.22%的业绩成为“收益王”;随着上证50指数沪深300指数一路高歌猛进,股票型基金也获得了平均4.78%的收益率;收益排名第三位至第六位的分别是混合型基金、货币型基金、另类投资基金和债券型基金,收益分别为4.17%、1.77%、1.21%和0.98%。

  股票型基金表现抢眼

  从单只基金的收益率看,今年上半年,与股票相关的主动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表现均不俗。其中,主动股票型基金冠军为易方达消费行业基金,半年收益率高达34.75%;混合型基金冠军为东方红睿华沪港深基金,收益率达31.48%。QDII基金冠军为交银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基金,虽然得益于海外权益市场持续走强,但其半年收益率也只有29.55%。债券型基金冠军易方达安心回报A,其收益率只有8.06%。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分析师田慕慧认为,今年以来主动投资股票基金收益较好,主要受益于政策利好、业绩改善及资金抱团等多重因素,大消费板块持续拉升,投资于消费板块下食品饮料、家用电器及医药行业个股的基金表现亮眼。

  “总体来看,今年上半年,权益市场一直呈现震荡上涨态势,这也是股票型基金表现良好的重要因素。1月份受限售股解禁压力影响,市场一度出现震荡,但2月份受上游涨价向中游销量复苏传导驱动,机械板块表现较好,同时春节期间有涨价预期的家电、白酒表现出色;在经历了3月份股指震荡之后,4月份雄安概念崛起。虽然金融‘去杠杆’导致银行委外收缩,资金面趋紧,但5月中旬以后上证50指数领涨,中小创震荡下跌压缩估值,市场走出了一波剧烈分化行情。随着6月份MSCI通过将A股纳入成分指数决议,大金融、大消费板块领涨,两融余额也震荡回升。”招商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姚爽说。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货币基金收益率喜人。自6月份以来,银行理财、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均出现明显上行,是资金成本升高所产生的结果。协议存款、同业存单是银行吸收同业负债的主要手段,其收益率走高直接推动了6月份货币基金收益率中枢水平的上行。

  “以大为美”格局显现

  基金业绩表现千差万别,从今年上半年的成绩单看,投资者选择收益高的基金产品还需要多看“东家”因素。

  与2013年中小基金公司成功“逆袭”有所不同,今年资管规模较大、股东实力较强的公募基金公司,其发行的产品业绩比较靠前。统计数据显示,在今年业绩排名前20名的基金产品中,发行方中除了东方红资管旗下7只产品之外,其余13只绩优基金均来自易方达、建信、嘉实、景顺长城、银华、招商、安信等大中型基金公司。

  上半年公募绩优产品的表现,佐证了基金公司资管规模增加并非空穴来风。截至2017年6月30日,共117家基金公司参与排名,前10家基金公司合计规模占总规模的51%。天弘、工银瑞信和易方达稳坐公募基金规模前三名,排名与2017年年初持平。另外,华夏、中银和广发基金、中海基金规模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中海基金规模较年初缩水184亿元。

  “虽然规模只是考察基金产品的一个因素,但从规模变动可以看出产品受投资者的欢迎程度,也可以说明产品本身的流动性优劣。例如,一只规模较大的货币基金流动性一般比规模较小的货币基金好,投资者在赎回时不会遇到太大阻力。”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群航表示,回看公募基金行业上半年的成绩单,体量决定成败的现象很明显:货币基金体量增加,名利双收;分级基金体量大跌,名利皆失。

  王群航认为,货币基金之所以发展,原因之一是风险极低。在“摊余成本法”的收益计算方式之下,此类基金自2003年末成立以来,仅有两只基金在两个交易日出现过负收益。早在近10年前设计分级基金之初,就有过很多质疑。原因之二是货基目前收益较好,尤其是近年来大部分货基收益率水平可保持在同期定期一年存款收益率的一倍左右,既成为国债的良好替代,更基于其良好的流动性成为投资者流动性管理工具。分级基金则在二级市场交易价格的波动剧烈,让部分投资者损失惨重。

  追逐热门品种需谨慎

  从2016年年底开始,受益于定增市场的火爆、固收市场发展等因素,定增基金、保本基金等品种成为部分投资者追逐的热门品种。但随着上半年定向增发监管趋严、大股东减持受限、市场流动性变化等因素,这些品种由热骤然变冷,业绩表现也很难让人满意。

  今年上半年,定增基金整体规模下降,作为定增专业户的财通基金、九泰基金规模减小较大。其中,主要是受到定增收紧、大股东减持门槛提高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参与定增的投资者无法短期变现,导致投资者参与定增热情不再,定增基金规模严重缩水。

  保本基金则更不乐观。上半年保本基金整体规模出现下降,中银国际基金、招商基金、平安大华基金旗下保本产品均出现不同程度缩水,而华安、建信和南方基金成为保本基金规模最大的三家,分别为256亿元、238亿元和229亿元。

  相比之下,近期热炒的沪港通基金、量化基金业绩表现尚可。其中,长信、华泰柏瑞和摩根士丹利华鑫在量化领域有较深厚底蕴,管理的基金规模分别是122亿元、107亿元和68亿元。东方红资管、前海开源和嘉实对港股研究有深厚底蕴,尤其是东方红资管,旗下多只东方红港股通产品收益亮眼,令很多A股股票基金望尘莫及。

  金牛理财网分析师宫曼琳表示,“定向增发、打新股、量化投资等仅是投资策略,在应用这些策略的同时,也可以应用宏观策略、套保等其他策略,且不应完全将其归为一类基金产品,只能说这类策略在某一个时期比较流行。但应注意的是,任何策略不可能一劳永逸,策略总有失灵或者过时的时候,尤其像定向增发主题基金这类政策依赖性较强的策略。因此,投资者切忌盲目追逐相关主题产品,否则将很容易出现投资亏损”。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