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帆  香港、深圳报道

    港珠澳大桥即将全线贯通,广深港高铁香港段通车时间日渐临近,粤港澳之间的距离正在被进一步拉近。

    时值香港回归20周年,粤港澳大湾区正成为从官方到民间的热议对象,香港与内地的合作、互通也成了备受关注的议题。

    广东省省长马兴瑞近日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广东将加强与港澳特区政府的紧密协商,重点推动畅通要素便捷流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打造全球创新发展高地、共建金融核心圈和优质生活圈等任务,把粤港澳大湾区建成绿色、宜居、宜业、宜游的世界级城市群。

    在此前不久,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总研究主任方舟。他认为,除了产业的协同与合作之外,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很重要的一点是打造共同的生活家园,形成“一小时生活圈”,而这不只是交通意义上的,更是从实际生活中可以真正衔接的。

    一方面,这意味着粤港澳之间需要突破体制的限制,打造真正的“共同体”;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三地可以进一步探索战略性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

    从细节解决“融通”问题

    6月20日,在香港举办的首届“粤港澳大湾区论坛”上,承办方腾讯发布了一份“粤港澳湾区青年计划”,其一是针对三地高中生组织“青年营”,通过青年营和湾区青年论坛的方式打造交流体验平台;其二是为港澳大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岗位。

    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表示,希望鼓励港澳的年轻人和珠三角的年轻人融合,也希望更多的企业一起行动起来。

    “融合”被马化腾视作粤港澳湾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他解释道,与其他湾区不同,粤港澳湾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因为长期的隔离导致了文化差异,几地年轻人之间未必相互熟悉。

    另一方面,体制的差异也带来了人才流动的问题。马化腾表示,“腾讯在香港上市,有很多同事、员工是香港人,他们经常往来香港和内地,所以里面的很多‘痛点’我们是比较了解的。”

    在今年的两会上,马化腾提出,政府可以考虑采取类似高科技人才绿卡的制度,让优秀人才在深圳、香港等多地更加自由地流动。

    方舟从直观的日常生活现象来解释马化腾所提及的“痛点”。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比如买火车票,内地身份证可以在网络上订票,并在取票机快捷地取票,但香港籍人士通过回乡证购票后仍然需要在柜台取票。

    “很多方面还没有真正实现融通的概念。有一些相对简单的、在政策上没有障碍的、技术上也可以实现的事情能不能先做起来?至于像资本流动这类需要国家战略配合的问题,可以慢慢去推动解决。”方舟表示。

    以深圳为例来看,官方正在致力于推动与香港的进一步融合。不久前,在深圳举办的一场“深港合作圆桌会议”上,深圳市发改委区域规划处处长卢文彬透露,深圳提出能不能探索立法制度,让外籍人才、港澳人才在深圳无障碍地生活;还有港澳通话漫游的问题,深港之间仅一河之隔,通话却是国际长途,从技术的层面很容易解决这个问题。

    “粤港澳大湾区是在一个主权国家的三个独立关税区深化合作的重要尝试,现在既要在战略层面解决一些体制的束缚,也要从细节入手解决‘大门敞开,小门关着’的问题。”卢文彬指出。

    战略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在粤港澳三地互联互通的期待背后,存在着突破边界的逻辑。

    在前述“粤港澳大湾区论坛”上,经济学家周其仁指出,行政区划与经济发展是不完全咬合的,到一定阶段,如果不把行政边界的束缚释放出来,生产力就会受到阻碍。从经济发展的角度,企业或人才放在哪里最合适,就应该放在哪里。

    周其仁提出,湾区现在有很多差异很大的元素,要多来往,多碰撞,多合作,通过来来往往增加浓度。一个地方只有具备足够的浓度,才能够对其他地方产生辐射力。

    “所以湾区这个概念本身就非常重要。”周其仁指出。

    而一旦将粤港澳大湾区视为一个战略共同体,在方舟看来,几地可以探索重要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

    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比如垃圾处理,这是珠三角多个城市都要面对的难题,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是,在珠江口选择一个离岛,建设大型共用的垃圾焚化设施,既能避开各个城市内部选址的矛盾,同时形成规模效应,实现多赢。

    更长远来看,方舟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值得做一些前瞻性的布局研究。他以港口为例指出,随着成本的上升,香港的货柜吞吐量在下降,将来葵涌货柜码头的用途可能面临调整,而深圳未来也可能面临类似的问题。

    他由此建议,在外海的岛屿上,几个城市共同建立一些大型的集装箱码头,采用湾区城市共用深水港口的模式,从而把靠近市区的土地腾挪出来。

    “包括有没有可能在珠江口建一个大型国际机场?当然这些都将是长远的战略性规划。有了港珠澳大桥这样的基础设施连接,这些可能性都值得探讨。”方舟指出。

    深圳社科院副院长陈少兵也曾从科技合作的角度关注共享的议题。他提出,科技基础设施一定要相互开放,比如深圳有超算中心,香港就没有必要再去建,其他很多企业的工程技术中心也应该互相开放。

    方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当前粤港澳湾区的规划还在制订之中,就是要把各种问题梳理出来,有的制订中短期目标,有的制订长期目标,作为未来大湾区的工作方向。

    (编辑:赵海建)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