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成内地与国际市场间的“转换器”

  20年间中资企业赴港上市数量扩容9倍

  (引题)

  杨玲玲、石英婧

  2017年7月1日,香港回归满20周年。20年前,“一国两制”之下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创制诞生,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于此。20年后,香港完成了多重角色的蜕变,更加繁荣、自由、充满活力,其经济发展也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统计数据显示,20年来,港股市值涨了7倍多,上市公司数量增加了2倍多,20年间,赴港上市的中资企业数量增加了9倍,中资企业在港股市场占据了重要地位。

  在知名媒体人曹景行看来,香港的繁荣与制度上的优势密切相关。“一国两制”作为一种创新,在香港回归的20年中得到了完整体现。香港的角色一直在变化中,在发展过程中,成为国际社会和内地的桥梁,也成为中资企业融资的重要市场之一。

  多位受访专家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提出,香港的繁荣与制度上的优势“一国两制”密切相关。同时,“一带一路”倡议也为香港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未来,香港将会在多个方面与内地市场互联互通,继续成为内地和国际市场之间的“转换器”。

  从输送资本到互联互通 赴港上市中资企业逾千家

  作为通往世界市场的桥梁,香港是国际公认的金融中心,是国际经济信息的交汇地,也是全球资金在亚洲的集散地。

  香港回归20年后,内地企业无论在上市数量,还是市值上,都在港股市场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内地企业掀起一轮赴港上市的热潮。

  截至2016年底,已有222家内地企业通过发行H股在香港主板上市,总市值达5316万亿港元,占主板总市值的21.74%。与此同时,红筹股的影响力也在逐步加大,主板市场中红筹股由1997年的59只增加到2016年底的152只,同期市价总值占比由15%上升至20%。H股和红筹股市价总值合计已占香港主板市场的41.78%。

  时间回溯到1993年,首家中资企业完成港股上市,如今香港已成为中资企业首选的海外融资中心。20年间,香港完成了多重角色的蜕变,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表示,未来20年,香港将从内地的融资中心,转化为三个新中心:内地的全球财富管理中心、领先的离岸风险管理中心、内地的全球资产定价中心。

  权威机构数据显示,20年间,赴港上市的中资企业数量增加了9倍。1997年底,只有101家中资企业在香港上市,占所有上市公司数量的15%、占港股市值的20%;截至2016年底,已有1002家内地企业来港上市,占所有上市公司数量的51%,占港股市值的63%。

  上海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卢文曦认为,内地股票市场准入门槛高、IPO排队时间长等问题困扰着急需上市融资的内地企业,相比而言,香港资本市场的成熟度相对更高,企业上市后融资渠道广、资本来源多,且市场操作更为透明、高效,一般上市周期在6~12个月。“大量内地企业赴港上市,充实了港股市场,香港本身经济体量并不大,大量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使得香港国际金融地位更加稳固,也让其分享到内地近十几年经济高速发展的成果。”

  “近几年,随着香港从区域性的金融中心向国际金融中心的身份转变,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赴港上市。香港的融资成本更低,这是吸引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的重要因素,因为房企相对于其他类型的企业来说,对融资的成本更为敏感。”卢文曦称。

  值得一提的是,在香港回归迎来20周年之际,粤港澳利好政策不断,粤港澳大湾区再次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本月(截至6月23日)粤港澳大湾区概念股珠海港恒基达鑫\*ST中富深赤湾A大涨近3成,深物业A格力地产盐田港世荣兆业珠江实业等涨幅居前。

  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俞平康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提出,粤港澳之间客观上已开始深化市场分工,海运物流、加工贸易、国内金融等方面,深圳、广州等城市更具优势,香港则加强独具优势的国际性网络。另外,伴随资本市场上“沪港通”和“深港通”的开通,两地经济融合还会进一步扩大。

  中资企业 成香港房产业重要参与者 运营能力待提升

  “香港作为一个全方位的融资市场,拥有多元的融资渠道。香港有主板和创业板两个不同的上市板块,适合不同发展程度的企业。同时,企业在香港资本市场上市,除通过发行股票融资外,还可以通过银行商业借贷、私募投资、风险投资、发行债券等融资渠道。”俞平康表示。

  不少房企借力赴港上市的东风,迎来了新的发展增长点。其中融信中国、绿地香港等就是其中的代表。今年3月21日,港股上市迎来一周年的房企融信中国控股有限公司(03301.HK;以下简称“融信”)发布年度业绩公告。公告显示,报告期内集团收入达114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53.4%,净利至1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1%。而根据绿地香港控股有限公司(00337.HK;以下简称“绿地香港”)公布的2016年全年业绩,公司全年总收益约169.19亿元,按年增加197%;净利润12.41亿元,同比增长3820%;公司股东应占年度溢利(净利润)约为人民币11.13亿元,按年增加约406%,业绩表现亮眼。

  不仅如此,内地企业加快了香港投资土地、物业的步伐。

  “内地资金通过香港走向世界的量是比较大的。香港本地的资金除了投入股市,还有很大一部分投入了房地产。同时香港房地产市场也吸引了大量内地资本的进入,这也反映了内地资金在香港的活跃。”曹景行表示。

  莱坊大中华区研究及咨询部主管纪言迅认为,内地企业去香港投资,也是企业资产配置的方式,其回报率相对稳定,增长预期较强。“香港房地产市场供应不足,土地资源稀缺,香港本土开发商和记黄埔、新鸿基、恒基兆业等差不多占有八成的市场份额,内地开发商投资的地块加起来不到20%。有声音说内地的开发商把香港的地价炒高了,那也要看其未来入市的房子能否卖出合理的价格。内地房企对香港市场的兴趣浓厚,但其未来发展境况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观察。”纪言迅表示。

  在高力国际中国区资本市场及投资服务主管及执行董事汪蓓看来,对于仍然积极活跃于香港的中资开发商而言,要想建立可持续的业务发展,就需要寻找更多方式来不断补充土地储备。 考虑到土地供应的稀缺性和激烈的竞争,我们认为中资开发商可考虑通过参与公共土地买卖、铁路开发和市区重建项目、充分利用工业物业等方式,建立土地储备。

  而随着财富的积累和内地市场变化,近年内地高净值人士的投资热点逐渐向海外资产配置倾斜,香港更是成为首选。企业纷纷赴港上市的同时,个人买家也掀起了赴港买楼的风潮。

  高力国际香港研究部高级分析师邓仲楠分析称:“2016 年,香港已快速赶上纽约成为中国内地企业最受欢迎的海外房地产投资目的地。由于港元与美元挂钩,中资将投资香港视为投资美国的替代品。”

  “中资企业现在是香港房地产业的主要参与者。即使短期内受政策影响,资本流入趋于缓和,但是长远来看,我们预计香港房地产市场将持续吸引更多的中资资金。”邓仲楠表示。

  不过,经济学专家提醒称,为了发展业务的可持续性,内地发展商需要建立长远的发展策略。其一,融资战略,最好能在内地或香港上市,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其二,投资战略,需要建立强大的投资能力,建立高效的投资团队,能在香港寸土寸金之地寻找到稀缺而有性价比的项目。其三,培养商业物业运营能力,香港供地极少,商业物业运营市场空间很大,需要建立强大的商业运营管理能力。

  声音

  莱坊大中华区研究及咨询部主管 纪言迅

  香港作为海外投资的第一站,受到了机构投资者的关注。对房企而言,进入香港市场,是树立品牌标杆的一个捷径,相比美国、伦敦的投资回报率可能更高,也算是曲线进入了全球市场。

  前凤凰卫视名嘴、著名媒体人 曹景行

  改革开放初期,港资是进入内地市场的最大的外来资本,后来随着内地企业逐渐发展壮大,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内地货物出口主要通过香港,其港口贸易起了很大作用。

  1997年之前恒生指数的构成主要以港资企业为主体,随后中资企业逐渐加入。香港回归之初的恒生指数大概是10000点左右,一度因为金融风暴跌至5000~6000点,而现在大概是25000点左右。从恒生指数、股市以及债券市场,内地企业发展特别重视香港这个融资市场。

  2014年开通的“沪港通”、2016年开通的“深港通”也为内地和香港的经济往来提供了渠道。近年来,内地经济发展迅猛,也正逐渐改变着内地与香港的经济社会关系。

  高力国际香港研究部高级分析师 邓仲楠

  香港作为最大的离岸人民币结算中心,已被指定在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倡议和“走出去”政策中发挥关键作用。 2017 年 3 月 23 日,香港获准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成为其独立成员,这进一步强调了香港作为融资、债券发行、仲裁或其他专业服务中心的作用。

  随着资本外流政策紧缩,中国企业再次利用现有的香港融资平台,筹集海外投资所需资金。我们预计在目前的政策框架下,香港作为中国内地企业的首要金融中心的地位将进一步巩固。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