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49亿美元。2.69万亿人民币。

  这是腾讯控股(00700.HK)2017年6月29日的市值,2017年累计涨幅超过50%。

  市值腾飞,经营助攻。公开数据显示,腾讯近十年来的营收及净利复合增长率数据均超过40%,其以社交为基础,发展游戏、文娱等泛娱乐生态下的腾讯产业模式正在经历“丰收季节”。而这正是内地企业在港股上市的最新成长标杆。

  市值的走高也拉动港股市场的整体市值水平,在AH股融合机遇尚存之际,内资企业在港投资、南下资金静候溢价机遇的想象空间正在不断拓宽。

  未来,在综合考虑股票估值和成长性的性价比选股逻辑下,部分真正具有成长性的港股将加快其在行业中的龙头地位,吸引更多资金关注。

  港股敲钟延伸产业触角

  “在鹅厂上班,领工资是次要的,关键是用工资买自家股票!”这是在腾讯公司员工内部流行的口头禅。

  事出有因,腾讯自2004年6月16日在香港上市,股价从发行价3.7港元起步,迄今复权涨幅已经高达404倍,期间甚至出现过因股价过高而“拆股”的情形。

  2014年2月底到3月初,腾讯控股一度攻到600港元(未复权)以上,随后更是涨到622.5港元(未复权)。腾讯随后在2014年3月19日向港交所递交了“1股拆5股”的申请,希望通过“拆股”降低投资门槛以提升交易流动性。

  从投资回报的角度来看,投资界人士普遍认同:从历史的任何一个时刻入手腾讯至今,都有机会获得正收益。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截至2017年6月29日,全球市值排行前十序列中有六家被信息技术公司占领,其中腾讯控股以3449亿美元的总市值排名第十,同属中国企业的阿里巴巴市值为3625亿美元,排名第七,比腾讯控股总市值高出238亿元。倘若按照目前腾讯的高成长性,基于目前的市值和股价,只要涨幅超过阿里巴巴6.9%即可在市值排名上超越前者。

  而这个400倍的成长故事要从2000年开始,彼时,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刮起了海外上市的风潮。“正好遇上了互联网泡沫破灭,当时中国连一个10亿美元市值的互联网公司都没有。”一位研究在美上市企业的人士6月29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

  事实上,从2000年赴美上市的新浪,到阿里巴巴,再到2014年的京东,已经有一批在美国纽交所或纳斯达克上市后又开始私有化运作的中国企业刷新了市值记录,解决融资的背后也见证着中国互联网企业资本延伸的轨迹。

  对于腾讯,选择在香港上市有其独特的考量。按照《腾讯传》中的记录,一是香港对腾讯的产品、商业模式更熟悉,更容易理解,有利于腾讯长期发展;二是香港市盈率普遍不高,上市定价不高,有利于员工用比较低的成本获得原始股份,在公司发展股价提升中可以获得更多收益。

  上市之后,腾讯的股权结构也一直处于动态调整之中,从1999年早期IDG和盈科数码各占20%的股份再到后来MIH接手电讯盈科的股份,从2001年到2016年,南非的MIH一直是腾讯的大股东之一。

  众多资本的支持之下,腾讯依旧立足社交,做游戏、娱乐的产业延伸。从最近公布的财报数据来看,腾讯业务的触角已经突破传统的社交网络平台向游戏、金融等领域纵深发展。

  其中,游戏业务在2017年一季度实现营收228.1亿元,同比增长33.5%,环比增加23.5%,主要来自于手游《王者荣耀》及《龙之谷》,以及PC端《英雄联盟》及《地下城与勇士》的贡献;支付及云业务方面2017年一季度的毛利率为21.9%,同比提高14.9个百分点,环比提升1.5个百分点;此外,腾讯视频付费用户在去年四季度达到2000万基础之后,再度增长200%,2017年一季度中,视频业务订阅费收入已经首次超过视频的广告业务收入。

  国元证券计算机分析师宗建树6月28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从2013年开始的智能机普及,接下来的4G与支付普及带来的流量红利,2015年开始“PC端转手游”带来的第一波内容红利以及2016年末开始电竞手游促使的第二波内容红利出现,腾讯几乎每次都扮演着“接盘侠”的角色,却又不失风口机遇。

  然而,利用游戏资产与社交网络交织的生财之道毕竟也有其局限性,显然靠卖道具、卖皮肤未必能使千亿美元市值的腾讯长期“果腹”。在行业资源整合大潮下,腾讯也开始向泛娱乐联动进发,开始对游戏、影视、文化等行业IP开发、联动。

  从腾讯的泛娱乐生态布局来看,既有游戏与影视的联动,也有动漫与文学的互补。接近腾讯人士表示,通过跨越并连接多个平台,可以使得各平台用户的“短命”忠诚度得以延续。

  南下资金看好AH融合机遇

  记者统计腾讯近十年来的营收及净利复合增长率数据后发现,二者数据均超过40%。这一成长性指标已经超越了美国科技龙头苹果、谷歌、微软和亚马逊。在综合考虑股票估值和成长性的性价比选股逻辑下,中资投资者对此类标的的热忱度在提高。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香港回归20年来,内资企业占港股市值近六成、交投量高达近七成,并带动港股市值增至近30万亿港元,涨了7倍之多。李小加预计,未来20年,内地资金在全世界的配置将会更加深入。

  事实上,随着沪港通、深港通等互联互通机制的逐渐打通,A股与港股市场的格局已经在发生变化。沪上一位沪港深基金经理29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互通机制之前,港股市场主要是海外投资者占主导,基于对中国经济的谨慎,倾向于对港股市场折价;而现在内地投资者渐多,转而更倾向于对港股市场溢价。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止到6月29日,沪港AH溢价指数上升至128.78点。前沪上基金经理认为,体现在AH股的估值融合机遇仍在继续,因此目前还是港股的投资窗口期。

  从资金通过沪港通、深港通参与港股交投的表现来看,南下资金持有港股标的的信心依旧很强。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28日,南下资金通过沪港通累计买入金额为11927.35亿元,累计卖出7757.54亿元;南下资金通过深港通累计买入861.21亿元,累计卖出463.29亿元,均为净买入状态。

  从机构参与投资港股的热度来看,公募基金从去年至今参与港股投资的热情未减。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目前内地市场上投资港股的QDII基金有85只(A/C合并),其中投资区域完全集中在香港本地股票的有20只基金。

  腾讯控股是最受南下资金青睐的港股标的。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止到2016年底,腾讯控股共有39只基金持有,持股总量为1375.28万股,占流通股比0.15%,持股总市值达到23.34亿元,比持股市值排名第二的工商银行多4.38亿元。

  对此,另一位深圳的沪港深基金经理29日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港股市场有不少成长股,此类股票增长的确定性比较高,增长的速度非常快,但估值水平受整个市场估值体系和流动性的影响正处于比较低的位置,持有这类股票起码有望赚到业绩增长的钱。

  前沪上基金经理表示,伴随着经济的转型,各行业的龙头集中度也会提升,包括腾讯,也在做产业的延伸并购。从这个意思上讲,未来强者恒强的局面也将会在港股公司中不断出现,其中想象空间最大的行业或集中在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领域,包括互联网、电子、医药、消费、汽车、保险等板块。

责任编辑:张海营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