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28日00:34 法治周末

  三部门下发通知

  叫停校园贷 鼓励银行进校园

资料图。资料图。

  作者:法治周末见习记者 赵瀚文 来源:法治周末

  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异军崛起,众多行业巨头在行业内跑马圈地,大学生消费分期一度被视为“肥肉”,在无序扩张下,由校园贷引发的“暴力催收”“欠下巨额债务学生跳楼”“裸条借款”等乱象屡屡出现在大众视野。

  近日,中国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现阶段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在校大学生网贷业务。

  《通知》指出,银监会、教育部等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网贷整治工作的通知》印发以来,各地加大了对网贷机构校园网贷业务的清理整顿,但部分地区仍存在校园贷乱象,特别是一些非网贷机构针对在校学生开展借贷业务,突破了校园贷的范畴和底线。一些地方“求职贷”“培训贷”“创业贷”等不良借贷问题突出,给校园安全和学生合法权益带来严重损害,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

  为进一步加大校园贷监管整治力度,从源头上治理乱象,《通知》提出要疏堵结合,维护校园贷正常秩序。

  随后,法治周末记者联系采访了知名校园贷网贷平台——名校贷。根据名校贷官方网站显示,截至目前,通过名校贷平台申请贷款的人数已超过320万人。名校贷负责人对记者表示,7月1日起,名校贷将正式暂停新增校园贷业务,发展白领市场。同时,名校贷网站以及旗下APP都会改版成以校园公益内容为主的平台,聚焦校园反欺诈和助学等内容。

  监管逐步升级

  随着校园贷的野蛮生长,监管部门也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记者了解到,2016年4月,银监会和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开始出手整顿校园贷市场。

  在去年8月底举行的网贷监管细则发布会上,银监会发言人表示,对校园网贷拟采取“五字”整治方针——“停、转、整、教、引”。要求暂停涉及到暴力催收、发放高利贷等违法违规业务;按照管理规定移交相关部门;整改存量业务;加强教育;规范引导。由此可见监管整治的决心。

  对此,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薛洪言对记者表示,去年银监会召开会议,提出对于校园贷引发的风险需要关注与管控。随后各个地方金融办也推出了相应的政策。以深圳为例,平台在给学生贷款时,需要征得贷款人监护人的同意。

  今年4月10日,银监会再次发布指导意见,要求重点做好校园网贷的清理整顿工作。要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不得将不具备还款能力的借款人纳入营销范围,禁止向未满18岁的在校大学生提供网贷服务,不得进行虚假欺诈宣传和销售,不得通过各种方式变相发放高利贷。

  今年以来,严监管态势延续。2017年4月,银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再次强调要重点做好校园网贷的清理整顿工作。

  时隔两个月,一份重磅《通知》再次袭来,叫停网络平台校园贷业务。

  《通知》强调要整治乱象,暂停网贷机构开展校园贷业务。现阶段,暂停网贷机构开展在校大学生网贷业务,逐步消化存量业务。对于存量校园贷业务,根据违法违规情节轻重、业务规模等情况,制定整改计划,确定整改完成期限,明确退出时间表。督促网贷机构按期完成业务整改,主动下线校园网贷相关业务产品,暂停发布新的校园网贷业务标的,有序清退校园网贷业务待还余额。对拒不整改或超期未完成整改的,要暂停其开展网贷业务,依法依规予以关闭或取缔。

  对此,薛洪言认为:监管部门此次下发的《通知》,对于校园贷本身而言,意味着行业的高速和无序的发展将要告一段落,未来行业重新回归小众市场定位;对于校园分期平台和网贷机构而言,让网贷平台有序退出,此次《通知》并不是一下子彻底叫停,也并不是说不能再做与校园有关的金融服务,只是校园贷暂停。

  薛洪言解释道,目前不会继续增加校园贷业务量,但是对现有已经存在的校园贷关系将会继续履行。对于目前想要新增校园贷业务的网络平台,则是全面退出校园市场业务的标志性事件。可以预计,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此类机构都会无缘校园市场。

  金融机构进入校园贷尚需时日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信贷群体,缺乏稳定收入和还款能力,借贷风险大。为切实规范校园贷管理,杜绝校园贷欺诈、高利贷和暴力催收等行为,此次《通知》要求,未经银行业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不得进入校园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

  《通知》指出,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应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开发高校助学、培训、消费、创业等金融产品,合理设置信贷额度和利率。未经银行业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不得进入校园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同时,未经校方批准,严禁任何人、任何组织在校园内进行各种校园贷业务宣传和推介,及时清除各类借贷小广告。

  在堵住网贷平台进校园的同时,银监会也正在推进银行进入校园市场,为广阔的校园消费市场打开了“正门”。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国有大行开始发展校园贷业务,例如,中国银行率先推出“中银E贷·校园贷”产品,旨在通过正规的渠道发展校园贷,遏制校园贷曾出现的乱象。“中银E贷·校园贷”采用高校深度合作模式,由高校和银行共同审核学生借贷需求,有助于校方及时掌握和引导学生借贷行为,较好地避免了网贷平台等机构绕开学校直接影响学生的弊端。不过目前只向华中师范大学投放了该产品。

  对此,薛洪言表示,此次《通知》的出台,监管层已注意到了大学生正常的借贷需求和这部分市场金融服务的缺失,鼓励银行打开大学生金融服务的正门。此次《通知》还强调银行开展校园贷业务要注重风险。

  薛洪言说:“校园贷有自己的特性,校园市场本身空间有限,大学生群体普遍缺乏收入来源,并非传统金融机构的优质客群。虽然网贷平台等参与者离开了市场,但并不意味着传统金融机构会大规模涌入。商业银行等拥有良好的信贷基础和风控手段,日后如能发展为校园贷业务的主力将会更好地规范校园贷市场,但仍然需要一段时间去铺设校园金融业务。”

  疏堵结合整治乱象

  据《2016年度中国电子商务用户体验与投诉监测报告》显示,2016年,互联网金融占全部网络消费投诉总量的7.62%,远高于前年同期,一些新兴的校园贷消费分期平台,成为消费者投诉的重点互联网金融平台。

  此次《通知》采用“疏堵结合”的方式整治校园贷乱象。《通知》指出“疏”是指允许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开发高校助学、培训、消费、创业等金融产品,畅通正规、阳光的校园贷服务渠道。“堵”是指堵住不正规的校园贷业务。满足学生群体正常贷款需求的同时,此次新政中的“堵”体现在两点。

  对此,杭州融动科技有限公司网贷天下CEO曹瑞对法治周末记者说:“校园贷此前曝出地裸条借款、暴力催收等事件,加速了监管政策的制定。此次银监会暂停校园贷并非完全取消这项业务,而是通过疏堵相结合的模式,更好地规范校园贷产品的发放。这既解决了部分学生族现有的需求,又保障了其权益的合法、正当。作为校园贷的存量单位,监管单位应当进一步要求其完善相应制度,列出详尽的消化计划,唯有逐步实现存量的定向去除,才能逐步完成这一阶段的过渡。”

  疏堵结合,从源头上治理乱象,是此次《通知》的重点 。

  对此,薛洪言表示,监管部门此次《通知》的下发,意在使得行业发展更加规范有序。同时,政策的出台,会使校园金融信贷业务门槛大幅提升,校园贷的授信额度也会随之降低。大学生多头负债和冲动消费的现象都会大大缓解。整体上,校园贷市场会回归一个小众而健康的市场,校园贷乱象也会逐步走出舆论的重点关注范围。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