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尔德 北京报道
导读
《合作设想》提出,要重点建设三条蓝色经济通道:共同建设中国-印度洋-非洲-地中海蓝色经济通道;共建中国-大洋洲-南太平洋蓝色经济通道;积极推动共建经北冰洋连接欧洲的蓝色经济通道。
中国正通过发布不同维度的政策,将“一带一路”倡议的雄伟设想变为现实。
6月20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海洋局联合发布《“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以下简称《合作设想》)。
《合作设想》是自2015年3月28日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来,中国政府首次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提出中国方案,也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领导人成果之一。
国家海洋局官员6月20日在北京表示,中国政府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致力于推动联合国制定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在海洋领域的落实,愿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一道开展全方位、多领域的海上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的合作平台,建立积极务实的蓝色伙伴关系,铸造可持续发展的“蓝色引擎”。
国家发改委西部司巡视员欧晓理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在《合作设想》之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其他新的政策成果也将陆续释放。
发起“蓝碳计划”
《合作设想》提出,要重点建设三条蓝色经济通道:以中国沿海经济带为支撑,连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经南海向西进入印度洋,衔接中巴、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共同建设中国-印度洋-非洲-地中海蓝色经济通道;经南海向南进入太平洋,共建中国-大洋洲-南太平洋蓝色经济通道;积极推动共建经北冰洋连接欧洲的蓝色经济通道。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秘书长、中国社科院工经所研究员陈耀对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相比陆上经济通道的建设,海上经济通道的建设难度更大,面临更多的挑战。
为此,《合作设想》提出,共同制定若干行动计划,实施一批具有示范性、带动性的合作项目,明确了五大合作重点,即共走绿色发展之路,共创依海繁荣之路,共筑安全保障之路,共建智慧创新之路,共谋合作治理之路。
其中,绿色发展之路尤为值得关注。两部门要求,加强在海洋环境污染、海洋垃圾、海洋酸化、赤潮监测、污染应急等领域合作,推动建立海洋污染防治和应急协作机制,联合开展海洋环境评价,联合发布海洋环境状况报告。建立中国-东盟海洋环境保护合作机制。
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中国提出加强蓝碳国际合作。中国政府倡议发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蓝碳计划,与沿线国共同开展海洋和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监测、标准规范与碳汇研究,联合发布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蓝碳报告,推动建立国际蓝碳论坛与合作机制。
所谓“蓝碳”,这一概念出自联合国2009年发布的《蓝碳报告》,指的是近岸、河口、前海和深海生态系统中可以保持的碳。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与国际合作中心国际合作部主任柴麒敏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这是中国作为世界低碳先锋大国的积极倡议,有助于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开发的低碳化和海洋生态体系的健康。
积极参与北极开发利用
在绿色发展之路外,《合作设想》提出的共创依海繁荣之路也同样值得关注。
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合作上,中国提出要与沿线国合作开展资源调查、建立资源名录和资源库,协助沿线国编制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援助。引导企业有序参与海洋资源开发项目。积极参与涉海国际组织开展的海洋资源调查与评估。
《合作设想》要求,与沿线国共建海洋产业园区和经贸合作区,引导中国涉海企业参与园区建设。
“相比陆上的各种园区和经贸合作区,海上未来的发展空间很大,这既是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大重点,也是中国涉海企业的新业务方向。”陈耀指出,比较好的突破方法就是尽快做出一些典型的国际示范项目。
在推进海上互联互通上,《合作设想》要求,完善沿线国之间的航运服务网络,共建国际和区域性航运中心。通过缔结友好港或姐妹港协议、组建港口联盟等形式加强沿线港口合作,支持中国企业以多种方式参与沿线港口的建设和运营。推动共同规划建设海底光缆项目,提高国际通信互联互通水平。
陈耀指出,“由于中国在海外港口的建设实际上已经落后于一些欧美国家,因此建议招商局、中交建、中铁等企业在海外积极参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的建设运营,以弥补中国的短板。”
资料显示,招商局已经布局了一些海外港口,目前主要分布在吉布提、斯里兰卡、多哥和澳大利亚等国家。
此外,中国在《合作设想》中表示,积极参与北极开发利用,中国政府愿与各方共同开展北极航道综合科学考察,合作建立北极岸基观测站,研究北极气候与环境变化及其影响,开展航道预报服务。支持北冰洋周边国家改善北极航道运输条件,鼓励中国企业参与北极航道的商业化利用。
同时,中国愿同北极有关国家合作开展北极地区资源潜力评估,鼓励中国企业有序参与北极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加强与北极国家的清洁能源合作。积极参与北极相关国际组织的活动。
(编辑:陈洁,如有建议意见请联系:wangjk@21jingji.com,chenjie@21jingji.com)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