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风险 有多大?

  宋易康

  金融危机10年后,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剧,难以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反观国内,金融风险也处于高位。当前中国金融风险敞口有多大?

  “在2015年四季度到2017年一季度期间,中国的外部传染风险、市场和流动性风险以及风险偏好进一步上升,宏观经济风险和信贷风险有所下降,货币和金融条件趋紧。”6月18日,由东航金融与第一财经研究院联合打造的《中国金融风险与稳定报告(CFRSR)2017》(下称《报告》)如此表示。

  《报告》由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担任总顾问,第一财经日报副总编辑、第一财经研究院院长杨燕青担任主编,东航金控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肖顺喜担任联合主编;作者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前高级经济学家孙涛、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高占军、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管涛、光大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望正资本全球对冲基金董事长刘陈杰。

  《报告》顾问委员会由朱民及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证监会主席助理宣昌能、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陆磊、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陈龙、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瞿秋平组成。

  《报告》引入IMF的全球金融稳定地图方法论,选择外部传染风险、宏观经济风险、货币和金融条件、风险偏好、市场和流动性风险,以及信贷风险六组指标,全面构建了识别描绘和量化评估中国金融风险的体系和模型——中国金融稳定地图。

  “中国金融风险处于高位,宏观上债务水平总体偏高,微观上公司债务付息仍然严重。流动性和市场利率紧张。在这个高位下,如果遇到外部冲击,则会有大麻烦。所以,需要警惕外部经济金融波动对中国经济金融的冲击。”朱民在发布会上表示。

  《报告》逐一排查了债市、房市、汇市等金融风险,而且还把金融市场放到了经济结构失衡的背景下进行分析,指出,从金融市场本身来看,增强韧性是强化监管、推动金融改革的方向。此外,更需要跳出局部金融市场的视野,扎实推进供给侧改革,以改革来求真稳定。

  《报告》执行摘要显示,产能过剩、投资回报率低下、银行不良资产上升——在此背景下,债券市场违约频发、企业杠杆率快速上升,这种情况令人担忧。

  事实上,2016年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已经上演了两轮债市强震。《报告》认为,当前债市主要面临以下三大风险:一是信用风险;二是流动性风险,突出问题是去杠杆;最后是溢出风险,可能导致金融风险的传染和扩散。

  同时,2016年房地产市场异常火爆,一直延续到2017年一季度,但二季度开始明显降温。《报告》指出,前期房市过热导致的风险仍未散去,房地产热潮催生了不少风险。

  《报告》显示,从居民买房的贷款杠杆率来看,新增居民中长贷占住宅商品房销售金额的比重,已从2012年的24.9%大幅飙升至2016年的57.3%。这意味着2016年平均首付比例占比不到一半,甚至明显低于美国2007年的相应比例。

  从银行角度来看,增量贷款超四成为房地产贷款。存量上,2016年末主要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余额为26.7万亿元,占到全部贷款余额的四分之一。增量上,2016年各项贷款共增加12.6万亿元,其中房地产贷款增加5.7万亿元,增量占比达45%。如果考虑银行表外业务,该比例可能更高。

  《报告》还指出,2016年,人民币汇率面临贬值压力,外汇市场和国际收支总体上处于“负面情形”,市场信心进一步减弱,政府维持汇率稳定的能力面临较大考验。

  不过,2017年截至5月,外汇储备已经连续四个月回升,跨境资金流动持续回稳。2017年一季度,银行即、远期结售汇逆差305亿美元,同比和环比分别下降79%和73%,外汇供求关系显著改善。

  为了管理日趋复杂的金融系统,《报告》建议,第一,提高金融市场的韧性和自我调节能力。这就要求,一方面监管者要提高对局部风险的容忍度,在此前提下规范金融市场秩序,完善金融监管功能;另一方面,也要关注风险溢出和传染效应,防止系统性风险发生,增强金融监管的有序和协调。

  第二,以改革求真稳定。需要跳出金融市场局部均衡的思维方式,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实现金融稳定。具体而言,用有效的改革措施来提升市场的预期回报率、提振私人部门的投资热情、强化市场投资者信心,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为金融稳定提供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热门推荐

APP专享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