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老鼠仓,说好保本变巨亏,买基金被坑请到【基金曝光台】!信用卡无故遭盗刷,银行存款变保险,理财被骗请猛戳【金融曝光台】!

  澳新银行将清仓亚洲股权

  张艳芬

  “由于澳新银行在中国的零售业务份额较小,我们要聚焦全行资源在最擅长的机构金融领域,澳新银行将逐渐出售在亚洲银行的股权,以弥补资本充足率和聚焦本身业务。”澳新银行总裁廖贤志(Shayne Elliott)近日在媒体见面会上表示,在出售所持上海农商行股份后,将计划出售所持天津银行股份。

  今年1月,澳新银行宣布出售其持有的上海农商行20%的股权,总交易价格约为91.9亿元人民币。而去年10月,澳新银行宣布将中国地区以及亚洲地区的财富管理与零售银行业务出售给新加坡星展银行。

  而出售亚洲股权后,澳新银行依然看重大中华区。“大中华区是澳新银行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外最大的业务区,也是我们业务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将来还会变得更加重要。”廖贤志称。

  或抛亚洲区银行股权

  自从1986年进入中国,澳新银行迄今已在上海、北京、广州、杭州、重庆、成都和青岛设立七家分行,并分别于2005年和2007年先后参股天津银行和上海农商行,分别持有后两者12%股权和20%的股份。此外,澳新银行在亚洲其他地区还持有印度尼西亚Panin银行38%股权、马来西亚AmBank23.6%的股权。

  今年1月3日,澳新银行发布有关出售其持有的上海农商行20%股权的公告,引起了市场对外资银行撤离中国市场的热议。

  而在此之前澳新银行的“瘦身”动作早已扩展到整个亚洲地区。去年10月,澳新银行宣布将中国地区以及亚洲其他地区的财富管理与零售银行业务出售给新加坡星展银行,双方预计于2018年全面完成市场收购事项。

  对此,星展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葛甘牛告诉记者:“星展银行在亚洲地区有着丰富的并购整合零售和财富管理业务的经验,其中2010年曾成功接手苏格兰皇家银行在中国的零售和商业银行业务,因此中国团队在业务和客户转移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星展在中国的个人业务专注服务高端客户,相信此次并购将进一步强化星展中国在财富管理领域的优势。”

  对于未来是否继续减持所参股的亚洲银行股权,廖贤志在6月9日媒体见面会上表示,在亚洲所持有的上述4家银行股权,未来将会逐渐进行部分出售,另外在出售所持上海农商行的股份后,将计划出售所持天津银行股份。

  “获取当地银行的少数股权就能学习经验,通过参股中国当地银行,我们学习到了本地市场的技能。” 廖贤志认为澳新银行需要去衡量优势和劣势,出售所持亚洲银行股权是为了确保最大化地利用自身资源。

  随着国内经济下行,息差收窄,盈利空间受到挤压,几年间外资行股东开始陆续减持中资银行的股权。从大型银行开始蔓延到股份制银行,外资股东纷纷“清场”,包括瑞银、苏格兰皇家银行、美国银行、高盛、花旗、西班牙对外银行以及德意志银行在内的外资股东,其中多为外资银行,相继减持所持中资行股份进行套现。

  聚焦机构金融业务

  “我们要将人员、资本、能力等资源聚焦起来,放在澳新银行本身最擅长的领域。”廖贤志认为应该把该行所有的资源聚焦在机构业务。

  “我行的目标是成为客户的专业银行,包括成为这些企业在澳大利亚、新西兰业务以及在澳新银行专业核心业务领域,如能源和农业领域等的主导银行。”澳新银行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之所以聚焦机构金融业务与其本身战略调整和政策背景关系密切。近日澳新银行最新报告《大有可为,投资时代的来临:深入解读中澳自由贸易协定》报告显示,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进口来源国,进口总额高达641亿美元(2015年~2016年);同时,中国也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出口市场,出口总额达到了860亿美元(2015年~2016年)。对于中国来说,澳大利亚是中国的第二大投资目的地,仅次于美国,投资总额超过110亿美元。

  作为一家地区性的亚洲银行,澳新银行中国行行长、首席执行官及大中华区总裁黄晓光则表示:“中国经济在转型过程当中,资本的输出越来越多,开始走向亚太乃至世界,随着中国企业资本输出的贸易流,给澳新在亚太的网络创造了很多机会。”

  廖贤志表示,澳新银行利用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主场优势帮助中资企业承销债券、贷款,并提供先进管理、贸易以及如何融入当地市场文化等咨询活动。

  对于怎样促进中国企业资本输出,澳新银行机构银行国际业务总裁范尔翰(Farhan Faruqui)介绍了该行的并购业务。“万达院线购买了澳大利亚第二大的电影院Hoyts Cinema,澳新银行为其提供了4.5亿澳元的贷款,此外,2016年某企业购买了一个澳大利亚风力发电站,涉及金额高达30亿澳元。我们支持中国的客户向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亚洲地区进行业务拓展。”

  报告显示,私人实体在中国的对外投资中变得越来越重要。2015年私人对外直接投资首次超过国有企业,占当年对外直接投资的60%。中国的私营企业正在超越国有企业,成为澳大利亚的主要投资者。

  不过,上述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对澳大利亚的投资仅占澳大利亚所有外来投资的2.5%左右,投资规模较小。

  “尽管协定尚处于起步阶段,但现在看到的贸易和投资关系正趋于多样化,不再局限于资源行业,而是拓展到农业、食品、建筑业、商业地产、旅游等新的增长领域。”廖贤志表示。

责任编辑:周宇航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热门推荐

APP专享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