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民企参与度 是PPP关键

  当下许多重点经济领域,诸如财政改革、投融资改革、缓解政府融资、引导民间投资等主题,都与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有重要关联。观察PPP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民间资本参与程度。

  PPP工作的许多重要指标在稳步提升。据财政部最新消息,2016年落地PPP项目数量和规模较2015年增长4倍多,覆盖地区及行业进一步扩大,民企参与度稳步提升,发展环境不断改善。财政部还透露,2017年第一季度仍然保持项目落地加快的良好态势,净增落地项目增长28%。

  此前,PPP项目一直为外界关注的点是虽然地方推出项目数量众多,但项目落地难,落地率低。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先后有识别、准备、采购、执行和移交5个阶段,项目落地率,是指执行和移交两个阶段项目数之和与准备、采购、执行、移交4个阶段项目数总和的比值。所谓项目执行阶段,包括PPP项目公司设立、融资管理、绩效监测与支付、中期评估等。2017年第一季度PPP项目落地加快,显然是一个重要的进展。

  财政部没有公布民间资本参与程度的最新数据,实际上这是衡量PPP发展的一个关键维度。

  此前,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的热情不算很高。据财政部PPP中心对外公布的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第5期季报,截至 2016年12月末,落地示范项目签约社会资本共419家,包括民营独资104家,民营控股59家,占比39%;国有独资119家,国有控股113家,占比55%。

  固然,从现金流角度看,PPP项目更有利于国企参与,因为国企相对资金雄厚,承担风险能力也更强。但若国有企业参与PPP项目数量过多,那么PPP模式实际上并未起到分摊国家公共部门财务压力的作用。所以,进一步提高民营资本的参与度将是这种模式得到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而且,民间资本才能真正反映项目市场化运作程度。

  民营企业家的感受最直接。全国政协常委、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表示,参与PPP项目主要的担忧在于相关政策机制的不完善。他认为,我国现行的与PPP相关的法规政策多为部门规章或者地方性法规,权威性不足,甚至部分文件相互矛盾,这可能会使得社会资本对PPP项目参与度还不够高。而全国人大代表、永清环保董事长刘正军直言,民企在参与PPP项目上,始终没有与国企享受同等的地位。在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刘正军呼吁,在PPP浪潮中国企和民企在参与项目中的地位平等问题急需得到解决,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的热情不算很高的原因,除了PPP项目体量大、见效慢、收益低、退出机制匮乏等客观因素外,配套法规与政策体系的不健全也是制约民营企业参与度的一个重要原因。更直接地说,目前民企在PPP中参与度尚不理想,根源在于担心地方政府缺乏契约精神。由于PPP项目周期都在10年以上,许多人担心政府不履约,后任领导不认账。去年就有财政官员表示:很多项目开始是有补贴的,最后却是没有落地,没有纳入预算;此外,还存在不少地方“一把手”不顾财政实力融资上项目的现象,其后续还款能力自然堪忧。因此,该官员表示,要“看住地方政府不让它违约”。

  正因为如此,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数次强调强化政企合作双方契约意识,提高政府履约能力,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

  诚信缺失是经济运行的成本,会削弱经济效率,就像物理世界的摩擦力会削弱物体运动速度。不诚信行为中,尤以政府失信破坏力最大。这是在PPP推进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方面。

  提升民间资本参与度的根本,还在于如何实现好的PPP的治理。法治化、市场化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需要长期艰苦不懈的努力。

责任编辑:周宇航

热门推荐

APP专享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