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积极立场愈加鲜明 时隔月余再度“逼停”逆回购

  市场人士认为,未来一段时间,这种模式仍将继续运行下去

  ■本报记者 闫立良 

  “上月末临近日终财政支出力度加大,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适中水平,5月2日不开展公开市场操作。”5月2日,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室发布公告暂停已经连续进行了9天的逆回购操作。此前,央行于3月24日开始,连续13天暂停逆回购操作,其理由就包括“月末财政支出力度加大”、“税期”等因素影响。

  从央行最近两轮逆回购暂停的理由可以看出,财政支出力度加大为流动性处于适中水平提供了动力,或者说,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将为流动性处于适中水平而托底。从另一个角度看,正是财政政策更加鲜明的积极立场和落地才两次逼停了央行逆回购。

  “考虑到年内货币政策再次大幅放松的概率较低,因此从政策层面会更加依赖积极的财政政策来为增长托底。”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财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912亿元,同比增长12.2%。1-3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366亿元,同比增长14.1%。3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057亿元,同比增长25.4%。1-3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5917亿元,同比增长21%。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财政支出增速明显高于收入增速。这说明,“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的要求正在落到实处。货币政策的主要作用就是“调节好货币闸门”,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

  统计显示,央行公开市场昨日有700亿元逆回购到期,因此昨日实现资金净回笼700亿元。

  尽管央行昨日暂停了逆回购,但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各品种表现基本稳定,其中隔夜利率下降0.15个基点至2.8175%,其余各品种均微幅上涨。

  章俊认为,今年央行货币政策中性立场不是单纯针对通胀或者美联储加息压力,更多是出于推动国内金融去杠杆,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目的,因此不会伴随着通胀波动和美联储立场的波动而有实质性的变化,最大程度上只是通过适度公开市场操作来微调应对。

  市场人士认为,目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这从央行这两次暂停逆回购就可以看出端倪:财政发力,央行暂停逆回购;财政出现真空,央行启动逆回购迅速维稳流动性。未来一段时间,这种模式仍将继续运行下去。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热门推荐

APP专享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