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维 实习生 徐慧瑶 北京报道

  会议重点提及了当前金融机构事业部制的乱象,并表示部分机构的事业部制已“变味”。此次会议传达的精神意味着,近年来针对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的监管从严趋势并不会改变。

  设立自律委员会,成为了自律组织强化监管的一种路径。

  4月10日,基金业协会(下称中基协)宣布正式成立本届自律监察专业委员会和法制工作专业委员会;而刚刚就在4天前,中基协又一次例行对最新批次的失联私募机构的情况进行了公示。

  事实上,行业协会加强自律常态化机制,只是监管层强化全面监管职能的一个横切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就在监察委成立三天前的4月7日,监管层曾召开证券基金经营机构监管视频会议。多家券商、基金公司、证券投资咨询、第三方基金销售等机构负责人远程参与听会。

  “我们是在当地证监局听的视频会议。”华东一位参与听会的基金子公司负责人透露。

  据接近会议人士透露,监管层在此次会议上对今年机构监管的稳中求进、坚持依法从严全面监管的工作基调和理念进行了强调。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会议传达的精神或意味着,近年来针对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的监管从严趋势并不会改变。

  自律监察委透视

  新成立的自律监察专委会,或将成为此届中基协强化自律监管、严惩违法乱纪行为的又一载体。

  21世纪经济报道从接近中基协人士处获悉,自律监察专委会此前就是行业自律管理框架计划内的一部分。

  早在2014年,中基协的《纪律处分实施办法(试行)》就曾规定,设立自律监察专业委员会,负责对会员、在基金业协会登记机构、产品备案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涉嫌违规的重大疑难案件审理及复核;而此前的自律监察专委会也曾负责部门间的监管措施复核审理。

  不过,与此届不同,第一届自律监察专委会在公开媒介的露面相对低调。

  “如今成立这个组织,并不说此前没有这个组织,只是这是在新一届,也就是第二届理事会基础上组建的。”上述接近中基协人士表示,“但在当前强化监管的大趋势下,新一届监察委的作用可能也会被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成立自律监察专业委员会,引入市场机构、监管部门、高校等专家资源,随机组成审理小组,切实保证纪律处分公平、公正。”中基协会长洪磊曾在去年底作理事会工作报告时提及,“4年来,共对180余家机构开展检查,纪律处分26家,移送证监会稽查局3家。”

  据此次中基协公告,新一届中基协自律检查专委会的主席由中基协兼职副会长、工银瑞信基金总经理郭特华担任,而嘉实基金董事长赵学军则担任同时成立的法制工作专委会的主席。

  由于资管规模近年来的扩张,自律监察专委会的主席、委员范围也呈现出丰富化、多元化的趋势,并吸纳了来自私募机构、券商、高校、监管机关、司法部门等资源。

  例如其联席主席分别由安信证券监事长刘纯亮、清控银杏创投董事长罗茁以及淡水泉投资董事长赵军担任;而委员则包括证监会行政处罚委委员陈益民、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张自学、原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审判长蔡小雪等人。

  对此,郭特华4月10日表示,“新一届自律监察专业委员会将一如继往地严惩违法乱纪行为,坚守行业底线,为净化行业生态,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防控“事业部”变异

  作为会管单位,无论是中基协自律监察专委会的成立,还是对失联私募机构的公示等常态化监管动作,都是2016年以来监管层针对机构业务从严监管趋势的一部分。

  而这种趋势如今也被监管部门所强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监管层4月7日召开针对证券经营机构监管视频会议,重申了这一政策倾向。

  “近年来坚持问题导向,正本清源,规范机构业务体系和组织架构,严格把控盲目追求规模,偏离主业,以钱炒钱,监管套利等行为。”监管层有关人士在上述视频会上表示,“加快推进完善监管规则体系,同时加大了处罚的力度。初步扭转了无序扩张、组织架构业务体系失控的局面。”

  业内人士对此也感同身受。

  “从2015年的股灾之后,特别是2016年,我们对监管趋严感受是非常明显的,无论是过程监管还是规则上的收紧。”上述参会的基金子公司负责人坦言,“目前基金子公司很多都在离职或裁员,因为就要没业务做了。”

  值得一提的是,监管层还在上述会议上重点提及当前金融机构事业部制的乱象,并表示部分机构的事业部制已“变味”。

  “有的事业部制安排变味了,有些机构以事业部的形式,实际上在搞大包干。甚至听说有的业务70%的盈利和收益都让项目组拿走,公司只留30%。”上述监管层人士表示,“并不是反对从业人员多赚钱,但从公司管理的角度想,这种过度的激励会给市场带来什么?容易让员工行为扭曲,并不计后果的开展业务,这当中的潜在的问题和风险是非常大的。”

  同时,上述监管层人士也强调了监管趋严的必要性。“有一种声音说监管过严了,特别是股市异常波动后,处罚的机构、从业人员较多。处罚的措施也相对比较重。”上述监管层人士在会上表示,“但如果对发行的问题处理不够及时,不够严肃。一旦行业内形成一种惯性,就会觉得违规踩线问题不大。”

  事实上,上述监管会议所传达的信号,也预示着从严监管将成为一种新常态。

  “希望行业机构要适应新的形势,依法全面从严监管不是阶段性的工作,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监管的新常态。”上述监管层人士在会议上指出。

  (编辑:巫燕玲)

责任编辑:凌辰 SF179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