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和佳 北京报道
编者按
作为北欧五国之一的芬兰,人口只有500万,却因为曾经的手机帝国诺基亚闻名遐迩。在诺基亚帝国轰然倒塌之后,芬兰并没有从世界产业经济版图上消失。作为世界公认的“创新型”国家,芬兰还诞生了其他诸多全球知名的科技创新企业和品牌。如今,创新合作已成为中芬合作的一大亮点。近日,以国家主席习近平国事访问为契机,中芬两国更是成立了创新企业合作委员会,为深化两国企业间创新合作搭建平台。创新之国芬兰是如何炼成的?是在高质量的教育、全球最佳的产学研合作、开放的生态系统、极强的产业合作以及政府对创新的资金支持的基础上形成的。
芬兰企业在中国市场已经营了数十年,随着中国的发展,芬兰企业在中国的业务性质也在发生变化,比如,中国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正在为芬兰企业开辟新的领域。中国本土企业迅速崛起令竞争加剧,但这也为中芬企业的新型合作带来机遇。
在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芬兰期间,两国元首宣布建立中芬面向未来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加强经济发展规划对接,探讨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开展合作,并将深化循环经济、资源利用效率、信息通信技术、创新等领域的合作。
创新合作已成为中芬合作的一大亮点,两国优势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合作潜力巨大。“芬兰重研发、学研资源丰富,而中国有市场、资金,也有愿意推动创新技术的企业,可以帮助芬兰的科研成果商业化和产业化。”太库芬兰孵化器当地负责人Michael Haralson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称。
以习近平国事访问为契机,中芬两国还成立了创新企业合作委员会,为深化两国企业间创新合作搭建平台。它将指导和促进中芬企业间创新合作,研究两国创新合作的新方式、新途径,就深化两国经贸领域创新合作提出政策建议。
创新机制启迪
芬兰是世界公认的“创新型”国家,在这个人口仅为550多万的北欧小国,诞生了诸多全球知名的科技创新企业和品牌,如诺基亚手机、通力(Kone)电梯,以及《愤怒的小鸟》和《部落冲突》等风靡全球的游戏。
引人注目的是,芬兰中小企业十分活跃,一个二三十人的小企业可能掌握着世界最尖端的创新技术。芬兰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排行榜上位列第五,在国家竞争力排名榜上也一直位居世界前列。
创新之国是如何炼成的?芬兰驻华使馆科技创新参赞、芬兰国家技术创新局(Tekes)中国区负责人Arto Mustikkaniemi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芬兰的创新能力是在高质量的教育、全球最佳的产学研合作、开放的生态系统、极强的产业合作以及政府对创新的资金支持的基础上形成的。
据太库芬兰孵化器当地负责人Michael Haralson介绍,芬兰的新技术孵化机制和科研成果商品化机制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以课题为导向的研究机制,大学实验室根据企业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找到的解决方案可以直接用于企业运营和生产。
另一种是政府机构帮助机制,芬兰国家技术创新局(Tekes)联合芬兰企业与大学机构形成创新联盟,芬兰企业与大学合作的项目更易得到政府机构的资助,芬兰政府强力资助实验室的产品转化为市场上的产品。
“芬兰的创新生态非常年轻,重在激励和培育有志改变世界的年轻创业者。Tekes为大学生创业设立基金,由此诞生的SLUSH大会帮助了很多初创公司与顶级投资人进行对接。”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很多人对芬兰的印象还停留在“诺基亚”上。诺基亚一度是芬兰的代名词,也是芬兰创新的代表,早在1982年它已生产了第一台北欧移动电话网移动电话Senator。在其巅峰时期,诺基亚曾为芬兰贡献了超过4%的GDP和25%的出口,但这一手机领域的霸主在iPhone、三星领衔的智能手机时代日渐失宠。
Arto Mustikkaniemi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诺基亚仍是当前和未来网络(5G,IoT)领先的供应商之一,而芬兰的优势产业比以前更加多元化,在生物经济、生物燃料、能源效率、智慧能源和空气净化等领域都涌现了一批具有强竞争力的芬兰企业。特别是,芬兰的信息通信技术能力在各个领域得以广泛应用,芬兰在清洁技术领域也是全球最强的国家之一。
“一带一路”契机
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逆全球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形势下,各国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中国。
芬兰商会执行董事Juha Tuominen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称,中国一直是芬兰企业的重要市场,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欧洲经历了英国脱欧等重大变化,也面临着经济增长缓慢等挑战,使中国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数据显示,去年前10个月,中国自芬兰引进技术项目22个,合同金额1.29亿美元,同比增长144%,中国市场对芬兰企业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实际上,我们优势产业(生物经济、能效和信息通信技术等)的企业都瞄准了中国市场。目前,有超过400家芬兰企业在中国运营,这对于我们这个只有500多万人口的国家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他说。
Juha Tuominen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芬兰企业在中国市场已经营了数十年,随着中国的发展,芬兰企业在中国的业务性质也在发生变化,比如,中国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正在为芬兰企业开辟新的领域。中国本土企业迅速崛起令竞争加剧,但这也为中芬企业的新型合作带来机遇。
“有很多例子可以说明中国企业投资芬兰科技可以促进业务的发展,芬兰技术与中国市场的结合绝对是一个‘最佳组合’,接下来中芬合作开拓第三市场会是很自然的一步,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他说。
中芬两国元首会谈时,双方同意加强经济发展规划对接,探讨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开展合作,共同促进亚欧大陆互联互通。此次访问将“一带一路”的“朋友圈”扩大到了北欧也引起国际舆论的热议。
Juha Tuominen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芬兰商界和芬兰驻华使馆都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将拓展“一带一路”沿线的贸易与合作,也为芬兰企业提供了机遇。当前世界正在寻找经济增长新引擎,这样一个倡议能够使不同的发展计划对接起来。
“在芬兰,我们认为‘互联互通’涵盖了广阔的领域:不仅包括基础设施,还包括能源、信息通信技术、海关等监管框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对于芬兰和芬兰企业而言,很重要的一点是,‘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发展计划和项目都是可持续性和包容性的。” Juha Tuominen说。
2015年4月芬兰加入亚投行,成为57个创始成员国之一。在Juha Tuominen 看来,亚投行将为进一步增加“一带一路”项目的可持续投资发挥更大作用,这也将为中芬在新兴市场的业务合作提供了机会。
中国孵化器走进芬兰
中芬创新合作源远流长,中关村软件园作为中芬创新合作的先行者,自2003年起就开始了与芬兰的交流。2010年,中芬达成了关于推动设立中芬创新中心的谅解备忘录,此后“中芬金桥创新中心”落户中关村软件园。2012年,“中关村芬兰创新与技术转移合作中心”在芬兰成立。
在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下,创新合作的双向拓展加速,更多的中国“孵化器”走向芬兰。去年,太库携欧亚创新资源来到SLUSH大会,并在芬兰建立了创新孵化器,致力于做中芬的创新纽带。
据Michael Haralson介绍,目前太库芬兰接触到的企业大都是高成长、高科技企业,这些企业集中在信息工程、软件技术、清洁能源、绿色材料等强势行业。
“例如,Enersize oy和nuuka oy 目前在积极与太库芬兰对接,他们对加入太库这样一个全球体系非常有兴趣。这两个企业都是芬兰清洁能源企业,是清洁能源行业中拥有领先技术的企业。他们对中国市场非常感兴趣,希望开拓中国市场。同时还有大数据传感器、互联网应用及企业培训方面的多家企业正在和太库芬兰对接。”他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目前,太库芬兰已与HBH(赫尔辛基投资署)成为合作伙伴,与赫尔辛基市政孵化器New Co开展积极合作,并与芬兰最大且最具影响力的高成长科技企业培训项目Kasvuopen建立合作关系。
此外,太库芬兰还与联想芬兰签署了大健康全球加速器方面的合作协议,双方将致力于技术健康医疗类技术创新,共建当地大健康初创社群;联想芬兰旗下有众多企业资源,太库芬兰将利用太库的全球平台来帮助这些企业发展;在芬兰的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等强势产业方面,太库芬兰与联想芬兰也将有进一步合作。
中国驻芬兰大使馆经商处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3月份,在芬中资企业总数为27家。从投资领域来看,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包括移动游戏)行业11家,占40.74%。最大的一项投资是腾讯于2016年6月份以86亿美元收购了移动游戏工作室Supercell的84.3%股权。
“太库积累了丰富的全球创新资源,加上太库战略合作伙伴华夏幸福在全球布局的40多座产业新城,太库芬兰可以帮助芬兰当地创业者对接中国市场和中国资本,甚至在中国的产业新城实现产业化落地,这些是芬兰创业者非常关注的。引进芬兰的优秀创新项目,也能有效地提升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推动区域产业升级。”Michael Haralson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编辑:赵海建)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