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吕锦明

  香港楼市现在还在继续上演一路狂飙的戏码——本周五,最新公布的反映香港二手楼价的中原城市领先指数(CCL) 报152.18点,环比上升0.86%,这是该指数连续第七个星期创出新高。如果按地区划分来看,香港新界东的楼价按周上升3.8%,升幅创近8年来最大。

  “可以说,大多数香港市民对楼价无休止的上涨都感觉麻木了,因为他们不知道还能怎么办!两代人甚至三代人一起硬扛高房价,已经成为很多香港家庭的不二选择。”笔者一位在香港从事白领工作的朋友感叹。

  香港楼价究竟有多疯狂?不妨看一个例子:近期位于港岛北角的一套一房小户型的售价已经突破千万港元大关!也许有人会问:香港特区政府不是已经采取了楼市调控“加辣”、提高按揭成数等措施,为什么不见成效呢?

  其实,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香港特区政府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张炳良日前在出席立法会特别财务委员会会议时,被问及对有香港居民以“一契多伙”的方式回避新版楼市印花税措施的看法时,他表示,有关部门正在了解相关个案,检视是极端情况还是普遍情况,并会密切留意香港楼市发展。

  据了解,香港实行的印花税措施一直以合约作为基础,过去一份合约有包含多个物业的情况,通常只是包括相连的单位、车位或天台等,但近期香港楼市“一契多伙”的个案增加,引起港府及业界的高度关注。香港银行公会署理主席龚杨恩慈表示,楼市“一契多伙”的情况一直都有但并非主流,因此公会将根据新情况,敦促银行业对于“一契多伙”的按揭申请要有较严格的审批要求。另据香港媒体报道,香港金管局也已向银行业发信提醒关注相关事宜,银行业需更清晰地审批相关合同的贷款。

  由此看来,香港楼市高烧不退,既有置业者刚性需求的支撑,也不乏投机炒作者推波助澜。即使港府不断推出新版“辣招”,但措施的重点却只是落在增加入市成本与门槛。如此一来,表面上看,措施起到抑制楼市炒作的作用,但实际上也降低了业主放售的意欲,形成间接令楼市出现供应减少的副作用;同时,在卖家将税款并入成交价转嫁买家后,更造成“更高楼价”的市场现象。值得一提的是,在美联储再度宣布加息后,香港至今仍未跟随,这也令投资和投机者在借贷买(炒)楼时变得毫无顾虑。

  不过,即使作为一项投资,在现在房价如此高的情况下,在香港买楼收租真的划算吗?香港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在香港楼价高居不下的同时,真正反映香港市民居住需要的租金并未同步向上,香港的买租价差已升破160%。官方统计的私人楼房回报率降至3%以下,一些大户型的回报率更跌到2%,说白了,在香港买楼收租其实并不是很划算的买卖。

  香港毕竟是一个经济开放型的国际化大都市,因此,要管理疏导楼市的风险需要诸多方面的的努力和配合。综上来看,港府相关部门在推行楼市调控加辣措施后不断检讨和修订,针对类似于“一契多约”的市场现象及时围堵漏洞,此举有利于加强香港楼市风险管理、促其长远健康发展,值得提倡和借鉴。另外,有业界专家提出,早前的香港楼市就像一个“堰塞湖”,受到来自全球的资金流的冲击。不过,这种依靠“堰塞湖”效应享受高楼价带来收益的模式已非牢不可破,除了高房价会令香港市民百上加斤、最后还是要价值回归外,“粤港澳大湾区”的概念也会慢慢将香港与其他多个内地城市融为一体。届时,在早已高处不胜寒的香港楼市中,炒家或“接盘侠”们习惯击鼓传花的游戏还能玩多久?这是个值得探讨和关注的话题。

责任编辑:张海营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