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6日讯(记者 韩肖)“转基因”一词从进入公众视线开始便备受关注,对于其安全性的讨论也从未间断。日前,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合伙人、食品产业专家崔凯携其所做的《中国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研究》(以下简称“研究”)接受了中国经济网记者的采访。崔凯表示,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就转基因食品话题首次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对转基因食品的支持率只有11.9%,11.7%的受访者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基本原理。互联网已经成为公众获取转基因资讯的首要途径,64.3%的受访者认为关于转基因的报道总体偏负面,54.4%的受访者认为转基因争论要基于科学。他认为,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科学认知度总体仍偏低,政府应该因势利导,尤其要重视新兴的互联网媒体,向公众传递权威、详细的转基因资讯。

  “研究”指出,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科学认知、政策解读和消费态度,三者互相影响。2000年以来,许多学者对中国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进行了研究,总体上侧重于消费调研,缺少对根本性的公众对转基因食品在科学认知和政策理解方面的调研分析,调研范围局限于个别大城市或经济发达省份,且调查样本数量多数都不超过1000份,不足以从整体上反映中国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

  崔凯表示,该项研究于2016年5月-10月在中国范围内对15岁以上人口进行了一次广泛调研。共发放问卷2200份,收回问卷2117份,其中有效问卷2063份。受访者常住地包括193座城市,覆盖中国大陆全部31个省份。

  通过调查问卷可以发现,受访者对转基因食品持有支持、反对和中立态度的比例分别为11.9%、41.4%和46.7%。这说明中国社会总体上对转基因食品持谨慎态度。

  

  此外,1990年以后出生的青少年群体对转基因食品支持率最高(19.5%),反对率最低(18.5%)。西部省份对转基因的支持率最低(7.4%),反对率最高(51.3%)。研究生以上的高学历群体对转基因支持率最低(9.5%),反对率最高(47.8%);大学及以上学历群体中,理科背景的受访者对转基因的支持率(14.1%)显著高于文科背景(7.5%);低收入群体对转基因食品的反对率(34.2%)要显著低于高收入群体(51.6%)。

  

  对于“挺转”和“反转”的原因,受访者支持转基因食品的最大理由是“不断培植新物种,生产出有利于人类健康的食品(如富含维生素等),造福社会”(48.2%),而反对转基因食品的最大理由是“可能对人体存在某些未知的风险,包括遗传性缺陷,事关千秋万代,需要更长时间的实验验证”(78.5%)。

  公众反对转基因的是否基于科学的认知?对此,崔凯的团队以“对转基因中涉及到的外源基因导入、基因重组和基因表达等技术原理,您是否了解?”展开了调查。

  

  研究发现中国公众了解转基因技术的比例为11.7%,有所了解的比例为49.5%,完全不懂的比例为38.8%。统计结果显示,受访者对转基因食品的科学认知水平与其支持态度总体呈正比。在“了解”、“了解一些”和“完全不懂”的受访者中,支持/反对的比例分别为1.67%、0.29%和0.12%。这说明对转基因食品了解的越少,则越会倾向于持谨慎态度。这也进一步凸显出转基因科普工作在中国的重要性。

  

  而将转基因与地沟油、农药残留等食品安全问题相比进行调查发现,有20%的受访者认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更为严重,31.8%的受访者认为这些安全问题的严重性“都差不多”。这说明半数以上的受访者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持有深深的担忧。

  对于转基因信息的获取,有38.7%的受访者主动查询过相关资讯,只有25.2%的受访者对转基因科学知识表示漠不关心,而互联网以69.3%的比例成为获取转基因信息最重要的渠道。值得注意的是,64.3%的受访者认为舆论氛围对转基因“偏负面”。

  

  崔凯表示,“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科普知识”以68.9%的关注度成为消费者希望了解的话题。而69.3%的受访者通过网络、微信等方式获取相关资讯,远高于其它途径。这说明,中国的科普工作需要迎合资讯传播的新方式,因势利导。

  通过调查还发现,15.8%的受访者认为杂交水稻也是转基因作物,25%的受访者认为的确有企业利用转基因题材进行恶意商业竞争,这些调研结果充分说明了转基因食品安全争议在中国的复杂性。值得一提的是:54.4%的受访者依然认为“转基因争论要基于科学”,这是未来转基因争论在中国回归科学和理性的基础。

  对于转基因技术的推广和转基因食品产业发展,崔凯提出了三点建议:

  1、加强科普工作,正本清源,远离谬误

  只有公众真正了解了的相关知识,才能对转基因食品有理性的认知和态度。应该在深入了解公众“支持”和“反对”原因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开展科普活动,引导对转基因食品持中立态度的群体,解答公众关于转基因的常见疑问,并对报道过的一些转基因安全事例进行客观的、深入浅出的分析,使公众不再为一些莫须有的问题担心。

  2、政府角色:从放任自流到积极引导

  政府应该因势利导,尤其要重视新兴的互联网媒体,向公众传递权威、详细的转基因资讯,以帮助广大的消费者正确理解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理解政府的相关政策,减少“恶意商业竞争”、“民族主义”带来的误导。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是一个科学问题,缺少产业化支撑,转基因安全争论将永远是“空对空”的辩论。长期看来,这将最终影响中国种业的国际竞争力和中国农业的发展。政府尝试循序开放用于饲料工业的转基因玉米种植。与此同时,在安全性评价体系的构建、转基因作物审批和转基因食品的标签管理上,政府应该让公众有充分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3.尊重民意,循序渐进

  纵观科学史,一项科学上的新发现被承认是一个非常曲折的过程。应该尊重公众对转基因食品不同的态度和感情。政府需要强化转基因标示管理,消费者自己会做出选择。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时间自然会给出答案。伴随着国人综合科学素养的提升,转基因之争在中国将会回归理性与科学。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