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吴少龙

  作为A股市场周期性题材,每逢年报和中报发布前,高送转相关题材往往受到市场资金的炒作追捧。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上市公司却利用这一规律,用“高送转+减持”等不同套路,让高送转掩护资本出逃或达到其他目的。

  针对上述市场行为,监管部门不断深化监管,综合使用各项措施,加强高送转行为的信息披露,其中对“套路型高送转”,更是频频发函追问。至此,高送转炒作风已渐渐降温。

  高送转的那些套路

  通过高送转,投资者有望通过填权行情,从二级市场的股票增值中获利。在这种预期之下,高送转历来是市场的关注热点,受到投资者追捧。

  对上市公司而言,选择高送转方案可能考虑到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市场形象;另一方面,一些股价较高、股票流动性较差的公司,也可以通过高送转降低股价,增强公司股票的流动性。

  然而一些上市公司的高送转预案背后显然并非看好公司发展这么简单。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上市公司高送转的背后暗藏以下套路:一是配合二级市场炒作,拉高股价护盘股权质押;二是配合大股东和高管出售股票;三是配合激励对象达到行权条件;四是在再融资过程中吸引投资者认购公司股票等。

  深市高送转降温

  作为重点监管事项之一,监管部门历来对上市公司高送转保持高度关注。记者梳理发现,针对部分上市公司的高送转行为存在一些问题,深交所综合使用各项监管措施,加强高送转行为的信息披露,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具体来看,深交所于2016年2月制定了高送转的公告格式。公告格式要求公司说明高送转与业绩成长性的匹配性,以及提议人、5%以上股东及董监高未来6个月的减持计划等,让投资者充分知晓高送转公司是否具有业绩成长性,相关股东是否有减持计划,从而对高送转作出合理判断和有效决策,而不是一味追求高送转行情。

  规则出台后,深市上市公司2015年度进行高送转的数量同比下降4%,但市场上仍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情况。例如有个别公司在披露高送转方案时称暂未收到提议人、5%以上股东及董监高的减持计划通知,但公司的部分董监高在方案披露后短时间内减持公司股票,这类高送转方案对投资者产生了误导。

  对此,2016年12月,深交所对高送转公告格式进行修订,进一步要求公司明确披露提议人、5%以上股东及董监高在高送转方案披露后6个月内是否存在减持计划,不得含糊其辞。若是,则应当披露拟减持数量及方式等内容;若否,则应当明确说明不存在减持计划,同时披露后按照承诺监管。除此以外,深交所还通过加强问询,向上市公司发出问询函、关注函,加强核查股票交易情况等措施加强监管。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3月14日,深市上市公司2016年度进行高送转的为98家,与去年同期相比,进行高送转的公司比例下降21%。可以看出,虽然2016年报披露截至窗口尚有一月有余,但已能大概看出高送转呈降温趋势。与此同时,高送转公司信披质量也得到提升,以往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大而化之、回避提议股东持股信息、董事会对高送转预案态度不明朗等问题大幅减少。

  应加强风险防范意识

  业内人士指出,从深交所的监管措施及其修订升级,可以看出交易所的监管不断完善,并越发成熟细致,这对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高送转格式的修订进一步保证了投资者的知情权,让投资者更为全面地了解公司高送转行为以及高送转概念下的投资风险。

  上述业内人士还指出,在此背景下,A股中小投资者仍需不断加强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要充分、全面、科学地考察了解公司经营业绩、成长性、每股收益等指标所综合体现的内在风险及投资价值,对各家上市公司高送转的真实目的进行分析,了解高送转背后是否有较好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作为支撑,而不是一味追求高送转行情,不注重公司实质。在面对市场出现的高送转传闻时,不宜盲目轻信,更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跟风炒作。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凌辰 SF179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