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16日08:24 一财网

是要稳“汇率”,还是保“外储”?

2014年6月,中国央行累积了接近4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而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外汇储备总量下降了1万亿美元,降幅达到25%。今年1月的外汇储备降至2.99万亿美元,跌破3万亿美元整数关口,而2月外汇储备扭转此前连续7个月的下跌趋势,重新站上3万亿美元关口。

伴随着美元升值预期和美联储加息的节奏,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在去年经历了“跌跌不休”的过程。新近发布的中国《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2017年工作安排中提出,要“坚持汇率市场化改革方向,保持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稳定地位”。

两会期间,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在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指出,稳汇率是利大于弊的政策选择,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则认为,当前中国最关键的问题是保外储。

稳汇率:使用外汇储备和维护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整个过程,是利大于弊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

使用外汇储备和维护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整个过程,是利大于弊,对中国和对国际社会都有好处。另外,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也尊重了市场规律,就是说在维护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过程中,还是遵照市场规律的,人民币汇率还是保持弹性的。因为人民币汇率保持弹性,使得市场的信号得以发挥,而且汇率的弹性,也是我们维护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一个稳定器和调节器。在这个过程中,市场信号得以体现。

总的看这个事,一个是汇率的平稳是一个好事,对中国、对世界都有好处,另外在这个过程中,又尊重了市场的价格调节机制,整个过程是平稳的。

保外储:中国最关键的问题是保外储,而不是保汇率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

再让我们来看看其他经济界人士的看法:

中国的外汇储备是过去我们花了很大代价积累起来的国民储蓄,我们应该善用这笔储蓄,而不应该用来大规模干预外汇市场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张明

中国的外汇储备是过去我们花了很大代价积累起来的国民储蓄,我们应该善用这笔储蓄,而不应该用来大规模干预外汇市场。

笔者及其所在团队当年的确反对为了防止本币过快升值而干预外汇市场、积累外汇储备的做法。这是因为,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本不应该是一个资本输出国。此外,中国在输出资本的同时也大量引入外资,由此形成的国际收支双顺差意味着不菲的福利损失。造成的结果是中国形成了一种极其不合理的国际收支结构,即在坐拥大量海外净资产的同时,投资收益却持续为负。

我们团队的逻辑是前后一致的。汇率作为一种重要价格,如果其定价出现大的偏差,就必然会造成跨国或跨期的资源错配。因此,我们一直以来都在呼吁减少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增强汇率机制弹性。如果我们早就采用了浮动汇率制度,那么当年我们就不会积累起那么多外汇储备、现在也不会消耗那么多外汇储备。

在当年积累外汇储备时,我们已经经历了一次福利损失。而如果现在我们把外汇储备用于长期、持续的单向干预,这意味着第二次福利损失。

在中国最关键的问题是保外储,而不是保汇率,汇率不会引起太大的问题,如果死守住汇率的话,外汇储备越来越少,当外汇储备跌破门槛的时候,贬值压力更大了。不要干预的话,我们还保留着充足的弹药,如果需要的话我们可以动用这种弹药,维持中国经济的稳定。所以我觉得明年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外部,资本外流,导致人民币贬值压力的上升。应对这个方法很简单,就是停止干预,同时要完善资本跨境流动的监管。

重塑政府市场信用,提高政策可信度是汇率维稳的关键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高级研究员管涛

新年伊始,在多种利好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人民币汇率稳定初战告捷,但未来仍旧任重道远。今后一个时期,既有支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积极因素在不断积累,也有影响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消极因素挥之不去。

从政府看,应对资本外流,无非就是汇率、储备、管制三个外汇政策工具。每个工具都各有利弊,没有无痛的解决方案。政府要在情景分析、压力测试的基础上准备好应对预案,从最坏处打算,争取最好结果。相应地,市场应该不断增强适应人民币汇率波动的能力,理性看待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不要用市场判断替代市场操作,控制好、管理好汇率敞口风险。

当前资本外流既有内外部基本面的问题,也有市场情绪的原因,重塑政府市场信用,提高政策可信度是汇率维稳的关键。这不仅要靠市场沟通,还要靠市场操作,进一步发挥汇率杠杆的调节作用。

兼顾稳储备和稳汇率属于择机权衡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

我们对2017年的人民币汇率政策建议是:维持人民币对美元相对稳定,容忍外汇储备减少可能是理性和妥当的。

第一,经济新常态的转型没有落实到位之前,稳汇率或稳储备都属择机权衡。过去20年,中国并没有持续单方向干预汇率,也未刻意追求经常项目顺差和外汇储备的持续积累。当下储备和汇率的趋势,本质上折射了人们对中国经济新常态转型之痛的焦虑不安。随着中国经济的趋稳和国内外对这种趋稳的认同,当下被高度聚焦的汇率和外储焦虑也会随之淡去。

第二,打开的窗不会再关上,汇率干预和储备减少隐含着对资本管制手段的谨慎使用。尽管中国在过去不足三年的时间,外汇储备减少逾1万亿美元,人民币对美元保持大致稳定,但期间中国仍在坚持推进资本项目改革。

第三,推动国际经济政策的新协调机制,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仍然在路上。继续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我们的建议是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兼顾稳定外储和稳定人民币名义汇率,以在2017年对冲特朗普冲击,同时适当微调货币篮子和中间价形成机制,加速中国境内债市的对外开放。第二步是视经济转型状况,进一步改革中间价形成机制,逐步从参考货币篮子,转向日内波幅管理的汇率走廊制或汇率区间管理。第三步是随着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重新稳定,以及中国经济的成功转型,人民币汇率可从汇率走廊制,逐步走向清洁浮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将再度提速。

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也还是太多了

东方证券总裁助理、首席经济学家邵宇

今年的特征在于,我们总是去看人民币对美元,但是你要看到所有币种对美元都在贬,所以跟美元周期密切相关。前一阵我看到某位“砖家”说外汇储备不能低于2.8万亿,低于2.8万亿后果就不堪设想。但是其实不管是学界也好,政界也好,过去20年中我们一直担心的是外汇储备太多。外汇储备买那么多的美国国债,收益这么低,实际上是中国整体的福利损失。实际上在我看来,现在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也还是太多了。

我国的对外资产收益率只有3%左右,亟需提高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徐远

从均衡汇率的角度看,升值和贬值的因素相抵,预计2017年底人民币对美元的均衡汇率保持在6.6左右。其中美元升值的不确定性比较大,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也比较大。市场汇率会向均衡汇率逐步靠拢,但是在悲观情绪的影响下,有可能依然达不到均衡汇率,大概率达到6.8左右,落在6.6~7.0的区间内。综合来看,2017年汇率走势可以概括为“波动加大,企稳回升”。

同样的,外汇储备减少了,对应的是国内或者国外居民部门的资产流出。看数据的话,主要是本国居民的海外投资增加,海外负债减少,以及外国部门在国内的证券投资流出。考虑到居民部门的投资收益会高于外汇储备,而且可以分散投资、分散风险,这在组合管理的意义上是好事情,而不是坏事情。根据外管局的统计,我国的对外资产收益率只有3%左右,而对外负债的收益率有6%左右,亟需提高资产收益率。

 

汇率的波动对出口影响很明显,要保持适度的汇率稳定性

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教授施康

不论是从宏观数据,还是微观数据,现有的研究都支持如下结论:名义汇率或者实际汇率对经常项目与企业的进出口的影响均不大,反而汇率的波动对出口影响很明显。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还是要保持适度的汇率稳定性。

中国的外储相对来说还是充裕的,我们的政府财政还是很好的。即将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通常用尽了各种手段都阻止不了金融危机的发生。在中国,我们什么手段都没使用,主要影响市场的还只是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相信如果政府减税或者对国有企业进行实质性的改革,资本市场会很容易出现乐观情绪,缓解金融项目下的资金外流。2017年人民币大贬值不太可能发生,但是市场上的黑天鹅还有很多,说破7也不是不可能,但是贬值到7.5我觉得不现实,也许在极端情况下会到7.3左右。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