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来留住“两会蓝”?陈吉宁打响“蓝天保卫战”

  ■本报记者 马维辉 两会报道

  做了5年的全国人大发言人,傅莹发现,环境问题已经成了她的必答题。

   不过,今年两会期间,往常那种记者们戴着各色口罩、到处忙碌的景象却几乎“绝迹”了。北京现在的“两会蓝”,让参会记者们有更多的机会“露脸”。

   抛开北京最近冷空气活动频繁、大气扩散条件有利的因素不谈,近年来国家对于环保治理的力度一直很大,令北京在两会期间的空气质量达到了良好的级别,可以说,这是“人努力,天帮忙”的良好效果。

   在3月9日举行的记者会上,环保部部长陈吉宁表示,3年以来,全国大部分地区PM2.5平均浓度都下降了30%以上,优良天数比例上升,重污染天气发生频次明显降低,空气质量有了整体全面的改善。

   2017年,环保部要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重点解决冬季大气污染问题,撸起袖子把工作抓实、抓细、抓好。

  整体效果明显

   每年两会环保部长的记者会,雾霾都是第一个被提起的问题。

   3月9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陈吉宁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时候能够看到重污染天气的状况有所好转?”

   陈吉宁表示,一般来讲,环境问题不是短期两三年可以解决的,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国际上有一个通用的办法,是用“3年滑动平均法”进行评价,这样会尽可能地把气象的波动因素给剔除掉。“中国的《大气十条》已经实施了3年多的时间,我们能通过做一个3年的比较,来看一看采取的措施方向对不对、力度够不够。”

   3年来的数据显示,2016年,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为73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了18%。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3个控制PM2.5的重点地区,2016年的平均浓度分别比2013年下降了33.0%、31.3%和31.9%。

   “可以看到,绝大部分控制PM2.5的地区在过去的3年里都减少了30%以上,同时,(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的比例则在上升,重污染天气的发生频率更是明显降低了。”陈吉宁表示,“如果从3年来的情况看,治理污染的变化是非常显著的,是一个整体、全面的改善。”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治理污染的难度要难得多。通常情况下,发达国家都是分阶段解决,比如,先解决燃煤的问题,再解决机动车的问题;而中国的情况是,必须同时解决产业结构偏重的问题,还要调以煤炭、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还面临汽车保有量增速的问题。尽管面临着这些问题,我国治理污染的成绩,却是有目共睹。

   “发达国家解决空气污染问题用了20年到40年的时间,有的甚至用了50年的时间。我可以告诉大家,我们一定会比发达国家解决这个问题更快。”陈吉宁说。

   “去年,我们请中国工程院集合了各方面的专家对《大气十条》的执行情况做了中期评估,他们独立得出的结论也说明了当前的治理方向和路径是正确的,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所以,我们对大气污染治理要有充分的信心。”他表示。

  多地在行动

   当然,在这些成绩的背后,自然也离不开各省市严格治理污染的决心和力度。

   2月14日,新年伊始,环保部就会同京津冀在内的6个省市,开展了2017年第一季度空气质量专项督察,进驻时间长达一个月。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专项督察是由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和4位副部长亲自带队的。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表示,环保部到地方督察,一般最高规格就是由副部长带队,由部长亲自带队进行专项督察,在我国尚属首次。

   在廊坊,凡是春节后复产的工业企业,必须经各级政府的验收合格,无环保及相关手续的涉污企业,全部予以关停取缔;有相关手续但排放不达标的企业,一律停产整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关停取缔;即使是有相关手续、排放达标的企业,若排放总量大,也要采取减排措施;而有相关手续、排放达标但经营困难的企业,3月15日前全部停产。

   去年11月17日至12月31日,石家庄市开展了“利剑斩污”行动,对全市的制药行业实行清单式管理,所有挥发性有机物生产工序全部停产。全国人大代表、石家庄市委书记邢国辉表示,“利剑斩污”行动的治理力度很大,但污染治理的效果确实需要耐心等待。“当时石家庄市下的劲不小,逮了170多人,问责400多人,”他说,“我们也正在总结反思,治理污染,一要有信心,二要有耐心,要有一个(改善的)过程。”

   全国人大代表、石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蔡东晨认为,工业企业虽然污染严重,农村散煤燃烧也亟待治理。其实,过去一年,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可持续发展研究室副研究员金书秦调研发现,“一到夏收和秋收的季节,秸秆禁烧工作,在县、乡层面几乎全体动员。”

  啃下冬季治污这块硬骨头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空气质量,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2017年,要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分别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明显下降。

   “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在环保方面释放的最强烈信号,就是要铁腕治污,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他注意到,2017年要实施的环境治理措施之一,是全面推进污染源治理,开展重点行业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对所有重点工业污染源实行24小时在线监控。明确排放不达标企业的最后达标时限,到期不达标的坚决依法关停。

  “24小时在线监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可以借此克服地方政府对于环境执法的干预。”马军表示,24小时在线监控与到期不达标依法关停这两个措施,弥补了仅靠罚款治污的不足。

   陈吉宁表示,冬季取暖的污染防控措施还要进一步加强。

   “针对这个问题,中央做了专门部署。”他表示,“下一步如何解决冬季大气污染问题,各种措施都非常明确。”今年2月22日,环保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京津冀地区的钢铁、电解铝、化工类等行业,将采取错峰生产的方式,以达到减少冬季采暖季重度污染天数的效果。陈吉宁表示,只要把已经部署的任务落到实处,相信可以尽快解决问题。

  6500万吨产能去掉之后,钢企又开始赚钱了

  ■本报记者 马维辉 两会报道

  “前天遇见两个省的代表,他们说要感谢河北,因为钢厂去年都挣钱了,缴了不少税。一家钢厂缴了5个亿,另一家钢厂缴了10个亿。”3月6日,河北代表团的小组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省长张庆伟如是说。

  之所以挣钱,是因为去产能取得了成效。2016年,全年退出钢铁产能超过6500万吨、煤炭产能超过2.9亿吨,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2017年,还要再压减钢铁产能50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以上,同时要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为清洁能源发展腾空间。

  去产能其实是做加法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元立金属制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新华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去年钢铁去产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永洋特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杜庆申也表示,2016年,钢铁市场形势不错,一是因为升级改造后产品质量提高了,二是因为原来的库存去得差不多,以前是供大于求,现在则是供求基本平衡,所以钢铁市场好了,利润上有了一个最好的效果。

   煤炭方面,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董事长梁铁山表示,虽然煤炭产能减少了1/9,但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抢抓煤炭市场回暖的机遇,营业收入反而有一定增长,电煤、精煤价格较上年均实现了较大幅度上涨,四季度一举实现了扭亏为盈。

  张庆伟表示,过去钢铁产能过剩,价格上不去;在河北实施去产能后,钢铁行业各方面结构更为合理。当然也有其他因素,但去产能措施功不可没。

  全国人大常委、环资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云川表示,建一个厂难,去一个厂更难。微观来看,去产能确实很痛苦,但对整个行业是利好的。河北去年下大力气去产能,但GDP增长还达到了6.8%,财政收入增长7.6%,甚至高于全国水平。这说明,去产能表面上是在做减法,但实际上是做加法。

  不给地条钢生存空间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纵横钢铁集团董事长孙纪木表示,河北目前焦炭产能大约1亿吨,按计划,到2020年压减5000万吨。而钢铁方面,按“6643”计划,到2017年压减6000万吨,还剩近2亿吨的产能。

  “如果按照每炼一吨铁需要500公斤焦炭的比例计算,这2亿吨钢铁产能还需要大约1亿吨的焦炭产量;河北省去产能后,焦炭的实际产量已不足1亿吨。今后,河北省可能要去山西购买焦炭,这不但会增加钢铁企业的运输成本(每吨焦炭运费约100元),也会在交通的环节上造成污染。”因此,他建议暂停焦炭的去产能。

   叶新华发现,随着钢材价格回归、上涨,有的“中频炉地条钢”生产企业有抬头现象,他们在遇到检查时,用电炉生产特钢,不检查时,就用中频炉生产“地条钢”。

  类似的生产企业为了盈利,投资上马70吨、80吨所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大电炉,形成了新一波钢铁产能的扩张潮。

   叶新华向本报记者表示,正规的冶炼企业在炼钢时,必须经过熔化期、氧化期、还原期等环节,但地条钢没有氧化等环节,直接出来,虽然成本降低了,但质量也会大打折扣,每个使用了地条钢的工程,都埋藏着隐患。他还说,“地条钢”企业还存在着偷税漏税、污染严重、造成市场不公平竞争等问题。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再压减钢铁产能5000万吨左右,上马大电炉与这个大方向是相反的。”叶新华表示。他认为,国家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强化追责,不给“中频炉地条钢”可乘之机,保证钢铁行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去年年底,国务院派出12个督导组,开展打击清理“地条钢”专项督察,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叶新华高兴地说:“我要举大拇指点赞!”

  最艰苦的阶段已经度过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7年,要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有效处置“僵尸企业”,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破产清算,坚决淘汰不达标的落后产能,严控过剩行业新上产能。

  同时,去产能必须安置好职工,中央财政专项奖补资金要及时拨付,地方和企业要落实相关资金与措施,确保分流职工就业有出路、生活有保障。

  张庆伟也表示,今年还是要坚定不移地去产能,让整个行业的效益增加,才能令供给侧改革有出路。除了要去产能,还要育新。例如邯钢,不断研发推出新的产品,越调越有信心。

  杜庆申告诉《华夏时报》记者,2017年,他们企业的淘汰设备要全部拆除掉,全部转移到特种钢,提高产品质量。所有环保设备,如除尘、脱硫、脱硝设备等全部进行改造,所有排放一定要达到国家标准和环保要求。

  “我们现在已经投资了十几个亿来改造,2017年7月底要全部完成产能压减任务。”他表示,“压减过剩产能最艰苦的阶段已经过去了。”

  煤炭方面,3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相关负责人就当前煤炭市场供应等情况答记者问时表示,2017年已没必要再大范围实施煤矿减量化生产措施。

  “从当前形势看,一批无效、低效产能加快退出,煤矿违法违规建设和超能力生产得到有力遏制,煤炭市场供求关系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他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国资委原主任廖庆轩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建议政府减少行政式去产能方式,多采用市场化手段,通过提高环保标准、严格执行法律等方式,让市场通过竞争优胜劣汰。

责任编辑:周宇航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