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压舱PPP护航 三成地方政府上调年度投资增速

  谭志娟

  超过40万亿元! 当各省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公布之后,不仅这个总量,其中一些省份的投资增速目标也引发了业界的关注。

  来自中信建投统计显示,在目前23个公布2017年目标的省市中,计划目标高于2016年的省份有5个。其中,新疆目标增速50%,远高于2016年的12%;辽宁目标12%,甚至是2016年的两倍。

  这是否意味着新一轮投资“大潮”?

  稳增长确实要基建托底

  市场对于投资规模的警惕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4万亿”计划后遗症分不开。不过仔细分析也能看到,此40多万亿元的投资和之前“4万亿元”有本质的不同。

  2008年的“4万亿元”计划是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国内经济的冲击而临时推出,主要用于投资基建、保障房建设、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社会民生等。而此次引起热议的40多万亿元却是地方政府的年度投资安排。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5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达到55.15万亿元,2016年则为596501亿元。相比之下,这并不是一个过高的计划。

  真正引发担心的可能是对增速的调高。据中信建投统计的数据显示,23个已公布2017年目标的省市中,高于2016年目标的省份有5个,新疆、辽宁、 安徽、广西与贵州;另有9个省市2017年目标低于2016年。如果与2016年实际投资增速相比,有8个省市增速目标下降,1个目标持平,14个目标提升;提升的省市中,新疆与辽宁提升幅度最高,分别到达57.7%与76.1%。

  “新疆与辽宁2017年的投资目标确实比往年较高。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2016年这两个省的固定资产投资下降比较明显,新疆是-5.1%;而辽宁是-63.5%,与这两个省年初设定的目标12.0%与6.0%相差甚远,因此较高的投资增速目标也有弥补2016年投资增速较低的考虑。另外,这些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也有扩大投资的真实需求。” 中信建投首席宏观分析师黄文涛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调高的省份集中在中西部、东北。从过去几年的情况看,这两个区域受到经济周期和产业转型的压力较大。在政府投资之外,2013~2015年间,西部民间投资增速从26%降到了2%,中部地区 从25%降至6%,降幅都大于东部地区。 而同时,在固定资产投资的完成情况上,据平安证券的统计显示,2013~2015年东部地区投资计划完成率均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2016年东部地区投资计划完成率97.9%,亦高于全国96.6%的水平。新疆自2013年来每年投资实际增速与计划增速之间都存在3%以上的缺口,且2016年投资增速大幅下滑至-7.7%。

  所以,与其看计划目标的数值,更有意义的可能是观察这些投资的流向。

  “从各省公布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来看,无论是经济发达的东部省份,还是稍微落后的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交通领域的项目投资,或将占据重要地位。”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对记者表示。

  如新疆2017 年预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5 万亿元以上,同比增长50%。其中,计划开工交通建设项目2933个,总投资约7571 亿元,而2016 年仅为360 亿元。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7年内蒙古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将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万亿元,加快构建铁路、公路、航空、水利等网络体系,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000亿元。

  截至1月,发改委核准18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总投资1539亿元,主要集中在水利、交通、能源等领域。由此可以看出,这些在年初已经明确的重大项目多以交通、能源、水利、环保等基建项目为主。

  “从2016年的情况看,基建投资中的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速较快,达到23.9%;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速相对较低,只有11.7%,其中铁路运输业与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速只有0.2%与15.1%,这意味着基建投资的重点领域可能有一定变化,这种变化在2017年可能还会持续。”

  2月21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作为今年两会召开前的一次重要会议,会上对于中国经济的2016年度总结和2017年的部署都有所指向。尤其对比2016年同期召开的会议,此次专门在指示发展新动能之后,专门提及了“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持续提升”,或预示2017年寄望基建发挥更大的托底作用。

  目前,受重大项目工程开工的影响,截至2月21日浙江螺纹钢主流价格为3690元/吨,钢价再创近三年新高。来自长江证券数据显示,1月重卡销量同比增长122%,环比增长9%,大幅好于市场预期;1月挖掘机销量4548台,同比增长54%。

  “尽管短期内经济运行企稳,但2017年的下行压力依然存在。就2017年整体固定资产投资来看,要对冲房地产的下行压力,稳定经济增长的“抓手”角色将依靠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来实现。”潘向东对记者称。

  地方盼缓解资金压力

  只是, 当前外部金融环境正在进行一次深层调整。2 月17日,央行发布2016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货币政策的取向确定为“稳健中性”,与三季度的“稳健”相比有所调整。

  澳新银行中国市场经济学家曲天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很难单靠货币政策的调整来解决所有的问题。2017年,预计人民币贷款增量不会有超预期的表现,但从结构来看,由于政策调控,房地产贷款比重会有所下降,企业长期贷款占比将逐渐上升,主要看政府基建项目的推出进度。

  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近日则在新加坡公开表示,今年中国的货币政策将坚持稳健中性的基调,在保持经济合理增速和通胀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还要防止宏观杠杆率过快上升和避免资产泡沫。

  “2017年决策当局已经把‘防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去杠杆’已经成为工作目标,要像前两年一样实现资产市场对GDP的拉动,预计较为困难,GDP增速要稳在6.5%左右仍然需要财政政策的支持,特别是政府基础设施投资的支持。”潘向东表示。

  只是,2016年在推行全面营改增试点以及经济下滑的双重影响下,地方政府的一般公共财政收入增速从8.5%下滑到了4.2%。

  如果从地域看,东部发达省份自给率普遍较高,中西部则较低。 在东部上海该指标接近93%,而中西部的青海、西藏财务自给率均低于20%。此次提出高目标的新疆在2016年甚至是出现了财政的负增长。

  尤其,近期财政部下发了地方政府违规举债、违规担保的函件,并有相关负责人表示,对违法违规举债担保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一律依法问责到人。这意味着单纯依靠地方财政加杠杆也难以为继。

  有受访专家认为,PPP项目加速落地或将有助地方基建资金缺口压力获得缓解。

  “尽管货币政策以及财政收入的下降会对基建投资增速有一定制约,但可能并非绝对性的,这是因为地方投资可以通过一些别的渠道来解决资金来源问题,比如PPP近期无论是入库项目还是落地率,都有明显的提升。”黄文涛表示。

  有迹象显示PPP项目加速落地,落地周期缩短,落地效率提高。来自长江证券研报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末,全国PPP入库项目已达11260个,总投资额13.5万亿元。其中,已签约落地项目1351个,投资额2.23万亿元,较9月末双双大幅提升43%,落地项目数量和金额呈加速增长态势,项目落地率已提升至31.6%。从项目落地周期来看,示范项目平均落地周期12.8个月,较6月末平均落地周期13.5 个月缩短0.7个月;三个批次示范项目平均落地周期分别为15、15.6和11个月,新批次项目落地周期明显缩短,落地效率有所提升。

  长江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赵伟指出,近1/3省份明确规划上调本年度投资增速,主要投资发力点就集中在交通运输、城区改造、能源环保等基建领域,考虑到各省份普遍存在的财政收入低迷和负债率高企现象,PPP加速落地发力将有助于地方基建资金缺口压力得到缓解。

  目前,从分类型来看,PPP项目和资金正进一步集中在交通运输和市政工程等基建类别,来自长江证券研报的数据显示,市政工程、交通运输、片区开发等基建类项目领跑PPP项目库,分别占总项目数的33.6%、11.5%和5.8%,占总投资额的28%、29.3%和10.4%。

  “比较各省PPP项目金额与总投资额比例,贵州、辽宁、云南、甘肃位居前四,比例均超过60%,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2.6%,显示相关省份通过PPP模式对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实现有效拉动。”赵伟认为。

  不过中信建投有分析师表示,根据2016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精神,2017年经济工作总基调是“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与2016年的“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相比,“促改革”的地位更为凸显。结合货币政策基调从“稳健”调整为“稳健中性”“防止资产泡沫风险”等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短期经济增长有所淡化,对长期的发展与改革重视程度提高,结合历史数据经验来看,对地方政府投资增速能否普遍“实现”需谨慎看待。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下载新浪财经app
下载新浪财经app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