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公众号:chinatimes)记者 陈岩鹏 北京报道

“2017年价格走势对中国经济运行有两个核心风险点。第一个风险点在于‘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压力抬头,尤其是‘输入型通胀’可能会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2月22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刘晓光表示。

当天,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中国诚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在人民大学举行。刘晓光代表课题组发布了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

报告指出,2017年物价变化,特别是PPI变化中,有一部分是2016年的基数效应,相比之下,2017年真正需要关注的是“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部分,包括“输入型通胀”和“环保型通胀”两类,前者需要积极应对,后者需要合理安排。在增长乏力的情况下,成本推动型通胀上升过快将对经济产生及其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会造成企业利润转移,带来潜在的风险问题。

价格“U型”回升

2017年开局中国经济呈现出一个最新特征:价格完成“U型”回升。无论是CPI、PPI、进出口价格,还是综合性的GDP平减指数,都呈现出完美的“U型”走势。

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1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5%,比2016年全年涨幅继续提升0.5个百分点,而此前2016年CPI同比上涨2.0%,已经比2015年涨幅扩大了0.6个百分点。从一个更长的视角来看,从2014年1月份至2017年1月份,各层级的CPI均呈现出一个明显的“U型”走势。

课题组进一步分析发现,1月份CPI的强劲反弹,基本可以排除春节假期因素主导的可能,而是属于由经济基本面驱动的趋势性变化。

细分数据来看,1月份食品CPI同比仅上涨2.7%,剔除食品的CPI同比上涨2.5%,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涨2.2%,即各层级CPI均比2016年有明显的上升。同时,如表1所示,2017年的春节日期及前两年基数效应与2014年高度相仿,对比可见,2014年CPI涨幅同样为2.5%,但是食品CPI同比上涨达3.7%,剔除食品的CPI同比仅上涨1.9%,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也仅上涨2.0%。此外,2016年春节(2月份)食品CPI达到7.3%,总体CPI才仅有2.3%。

“这些对比充分说明,相比以往年份,2017年1月份CPI上涨受春节因素的影响较小,基本可以排除由春节因素主导的可能。”刘晓光说。

报告称,1月份CPI的大幅回升属于由经济基本面驱动的趋势性变化,受春节因素的影响较小。相反,由于2016年春节在2月份,食品CPI有较强的基数效应,这会导致2017年2月份食品CPI可能会产生明显的回落,但这反而是暂时性的波动,不宜过度解读,CPI将于后续月份再度回升。

另外,从生产领域来看,PPI完成“U型”回升的态势更为明显。

数据显示,2017年1月份,中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6.9%,相比2016年全年1.4%的跌幅,急剧提升8.3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PPI涨幅更大,达到9.1%。事实上,自2016年9月份起,PPI同比已经由负转正,2016年全年跌幅比2015年收窄3.8个百分点。

课题组注意到,从更长期的视角看,从2011年1月份至2017年1月份,无论是PPI同比指标,还是PPI绝对水平,都呈现出一个非常明显的“U型”走势。当前PPI绝对水平已经恢复到2012年年中时期,即PPI开始下滑的时点。这说明从价格水平来看,中国经济正在快速摆脱通货紧缩的压力。

进出口价格指数同样呈现出“U型”走势。报告称,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出口价格指数和进口价格指数开始出现企稳回升的态势,反映了贸易形势回暖,尤其是进口价格指数回升态势比较明显。从更长时段来看,同CPI和PPI走势类似,进口价格指数也呈现出一个典型的“U型”走势。

综合来看,GDP平减指数表现出强劲的“U型”回升态势。

刘晓光表示,2016年4季度,GDP平减指数达到2.9%,不仅实现由负转正和U型反弹,而且涨幅已经超过2013年4季度。按照2017年1月份的CPI和PPI走势,2017年1季度的GDP平减指数很可能会达到2012年初的水平,这将意味着中国经济本轮长周期调整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基本面发生重要变化

那么,当前价格的“U型”走势究竟对中国经济意味着什么?报告称,2017年开局中国经济持续升温,当前物价回升首先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回暖,包括制造业企稳回升。2017年1月份,中国官方制造业PMI为51.3%,服务业PMI为53.5%,民间财新中国PMI达到51.0%,均高于50%的荣枯分界线。

事实上,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官方制造业PMI和财新中国PMI指数持续运行在50%以上的景气区间,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持续运行在53%以上的景气区间,而且都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

课题组发现,从一个更长的视角来看,从2014年1月份至2017年1月份,无论是制造业PMI指数,还是服务业PMI以及财新中国PMI指数,都呈现出一个比较明显的“U型”走势。这些变化说明制造业和非制造的景气程度均有所改善,2017年将保持稳中有升的基本态势。

报告称,价格回升也反映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回暖,尤其是进口需求较快回升,更反映了市场供需结构的相对变化。

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居民消费性支出增速相对于收入增速的提高。刘晓光注意到,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增速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收入增速-支出增速”缺口达到一个新低点。近十几年的经验表明,当支出增速相对收入增速的缺口缩小,物价涨幅就会趋于扩大。

更为基础性的,当前价格走势反映了2016年中国经济企稳回升态势的延续。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在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应性的货币政策和房地产政策的作用下,中国经济在持续筑底中企稳回升,呈现出诸多亮点。

“第一,中国经济增速重回世界第一。”刘晓光说。

2016年中国GDP规模达到74.4万亿元,实际GDP增长6.7%,4季度增长6.8%,经济增速重新回到全球第一,充分展示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同时,名义GDP增速出现强劲反弹,并呈现出逐季加速上扬的态势,全年名义GDP增长8.0%,4季度增速达到9.6%。

报告称,经济结构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在需求结构上,中国经济对投资和外需的依赖度不断下降,在产业结构上,中国经济对第二产业的依赖度下降,产业转型升级效果明显;产业新增长点交替涌现;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农民工增速首次回升;企业绩效大幅改善;市场主体信心回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进展。

课题组认为,价格实现“U型”回升对中国经济的最大影响,是使中国经济摆脱“通货紧缩”的压力。首先,价格回升减轻了“债务-通缩”压力。其次,价格回升将带动企业绩效改善。再次,价格回升将带动企业投资增加。再次,CPI价格回升可能意味着居民生活成本的相对提高。最后,价格回升释放了货币政策在防范资产泡沫和应对汇率贬值方面的操作空间。

两大核心风险点

价格“U型”回升有哪些需要特别关注的风险?报告警示,2017年价格走势对中国经济运行有两个核心风险点。第一个风险点在于,“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压力抬头,尤其是“输入型通胀”可能会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2016年钢铁、煤炭等大宗商品价格触底反弹,这些变化将在2017年以推高生产成本的方式抬高通胀水平,削弱可贸易品的竞争力。相比2016年,2017年大宗商品价格水平有明显回升,这一因素推动的物价回升将对企业生产成本产生压力。”刘晓光称。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钢铁、煤炭价格上涨由国内因素所主导,2017年石化价格上涨更多地是源于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带来的“输入型通胀”。2017年年初,国际原油价格已回升到53美元/桶,比2016年年初上涨了67%。因此,2017年中国企业将面临更高的生产成本,家庭将面临更高的交通运输成本,并且这种成本的上升并非直接由于国内需求的回升,而属于典型的“输入型通胀”。

报告称,PPI主导价格结构的变化,加上与CPI位势互换,可能会导致2017年PPI向CPI的传导加速。2016年PPI价格回升主要由钢铁、煤炭价格剧烈反弹驱动,但是2017年1月份,石化系列价格上涨成为主力。

课题组注意到,2017年1月份各行业PPI环比涨幅,上涨幅度最大的前三个行业均为石化相关产业,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环比涨幅达到10.4%,而黑色系的PPI上涨已经明显放缓。相比煤炭,石油作为中间产品涉及到的下游行业更多,因而油价上涨通过PPI向CPI传导的渠道更广。再考虑到2017年PPI全面超过CPI,PPI向CPI的传导会明显加速。

随着价格上升进一步传导,CPI涨幅扩大和生活成本的提高,工人名义工资要求更大幅度上涨,将反过来增加企业劳动力成本,抬高企业生产成本。

刘晓光说,2016年房价出现大幅上涨,也将在2017年以推高生活成本和生产成本的方式抬高通胀水平。2月份最新租房数据表明,2017年很多城市的租房成本可能要比2016年上涨幅度超过10%。同时,2017年对环境污染的治理也必将增加企业治理成本,在形成价格上升压力的同时降低企业产品的竞争力。此外,伴随潜在增速的下降,刺激政策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效率下降,而通过“挤出效应”增加企业资金费用等成本,并拉动价格上升。

第二个风险点在于,当前物价上涨不均衡,特别是工业部门内部行业分化较为严重,一些行业可能会面临高成本和低价格的双重挤压。

数据显示,1月份各行业PPI同比涨幅,可见当前PPI上涨在行业间分布并不均衡,主要由石化系、黑色系和有色系的价格上涨所推动,很多其他行业的涨幅并不明显,甚至有些行业价格还在下跌。随着2017年PPI向CPI和工资传导,这些产品价格没有相应回升的行业,将面临高成本与低价格的双向挤压,陷入更严重的经营困境。

通过对比价格调整的六个阶段,报告指出,当前价格调整已经处在第四阶段向第五阶段的转变期,说明中国经济筑底已经取得实质性胜利,即将步入一个新的结点期。在此基础上,报告对2017年中国经济形势进行了展望。并预计2017年中国经济形势稳中向好,GDP增速有望达到6.5-7%,CPI涨幅为2.5-3%。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下载新浪财经app
下载新浪财经app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