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晤士河边的 工业码头转型

  记者 钱梦妮

  伦敦金丝雀码头

  18世纪,英国取代荷兰成为海上霸主,伦敦成为全球型大港口。19世纪至20世纪中叶,伦敦集聚了世界各地的船舶公司代表机构,成为世界航运中心、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到了20世纪60年代,全球航运朝专业化、大型化发展,受到泰晤士河水深等自然条件制约,大型船舶无法抵达伦敦港,伦敦港的航运功能逐渐萎缩,老港区纷纷搬离市中心。自此,伦敦开始工业码头的转型,其中金丝雀码头(Canary Wharf)最有代表性。

  金丝雀码头位于伦敦多克兰地区西印度码头的中心,距离伦敦老城中心约5公里,曾经是伦敦最繁忙的码头之一。后来逐渐衰落,直到1980年停止运营。上世纪80年代是“铁娘子”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伦敦市政府成立了码头区开发公司,开始全面改造这一地区,规划将其打造成为与伦敦金融城(City of London)相匹敌的新兴CBD。有一家加拿大开发公司包下这块地盘,在这里创造了建设奇迹,18个月内建成7.5座高楼。同时,冷冰冰的钢筋水泥和玻璃幕墙也引来不少争议。

  经过20余年的建设,现在的金丝雀码头已由传统的码头港区成为集金融、商业、出版、教育等多领域混合的城市中心,商办和零售的建筑面积达到130万平方米。这里有英国最高的三栋建筑,同时聚集汇丰银行、花旗银行、英格兰银行、渣打银行等许多银行的总部和商业巨头总公司,以及每日电讯、独立报、路透社和镜报等就在这里落户。

  紧跟着,还有以金融专业著称的伦敦城市大学和与之配套的服务行业,如四季酒店、万豪酒店、弗雷泽宫酒店以及宜必思酒店,还有形形色色相当多的酒吧和小餐馆。前卫现代的建筑群落成为商业街购物中心和设计师品牌店。1999年,贯穿金丝雀码头和老城区的轻轨地铁开通,每天从凌晨运营到午夜,便利的交通让这里的区位更加宝贵。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纽约、温哥华、鹿特丹、悉尼等一些国际滨水城市也发生了结构性变迁,滨水区域的复兴与发展成为了资源管理、规划学等领域的研究课题。2000年后,全球化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滨水城市在日益加剧的全球竞争中面临新挑战。同时,也有学者对国际滨水再开发进程中出现过度商业化、空间私有化的现象提出了异议和警示,避免让滨水城市变得千篇一律,丧失自己原有的基因。

  查看全文

责任编辑:周宇航

下载新浪财经app
下载新浪财经app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