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2月22日21:36 一财网

  【社论】清醒看待经济数据新变化

  许云峰

  每逢年初,统计部门发布上一年经济数据都会引发广泛关注,虽然政绩观已不再“唯GDP论”,但经济数据中出现的新变化,以及带来的影响和启示,值得谨慎对待。

  近日,统计部门披露了中国31个省份2016年的GDP数据,由于统计口径差异等原因,有28个省份的GDP增速高于全国的6.7%。相对于往年,2016年经济数据出现最大变化是分化越发明显,东北三省与山西增速继续垫底,低于全国水平6.7%的三省份即为辽宁、山西和黑龙江,其中辽宁2016年实现GDP22037.88亿元,比2015年“缩水”了6705.5亿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近40年经济飞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超过9%,辽宁经济增速出现负增长,可以说是数十年来的罕见现象。

  而且,辽宁的负增长之所以到今年才为公众所知,很大程度上是以往数年的“注水”造假。就在一个月之前,该省省长陈求发在辽宁省人代会做政府工作报告时确认,辽宁省所辖市、县在2011年至2014年存在财政数据造假的问题,2011年至2014年“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导致经济数据被注入水分。可见,“注水”只能掩盖得了一时,辽宁经济数据造假问题由省长在做政府工作报告的场合戳破,足见对于造假的痛心。

  实际上,无论是辽宁的经济负增长,还是黑龙江、吉林和山西等省近几年经济的低速增长,都透露出一个问题:至少在东北三省和山西等地区,经济已出现低速增长甚至下滑态势。换言之,即便整个中国经济增速仍能维持中高速,但局部地区经济增长乏力甚至负增长已经出现,这种现象值得警惕。

  毫无疑问,中国经济这几十年能够飞速增长,在于持续改革和不断对外开放。如今,中国已融入世界经济大格局之中,并在竭力推动全球化方面贡献不小,但国内的改革,在近年逐步进入深水区之后,进展一直颇为缓慢。可以说,制约中国经济转型以及持续发展的因素,很大程度上在于改革,改革的成效,决定了未来几十年中国经济之大局。

  2016年经济增速垫底的几个省份情况不外如是。东北作为“共和国长子”,国有企业占比较重,统计显示,辽宁的国有经济占比逾30%,吉林达40%,黑龙江则超过50%,都远远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山西则是一个传统的资源型省份,而近几年却出现了传统制造业过剩,决策层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要任务即是去产能。

  因此,要改善东北现状,国企改革势在必行。这其中,虽然决策层提出国企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把国有企业做优做强,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不可能所有国企都能够具有市场竞争力,一些已经丧失市场竞争能力的国有企业,应该尽早重组或出清。而民营经济具有相当的市场活力,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所验证的。因此,在国有企业改革举步维艰之际,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成为东北地区各级政府的不二选择。当然,要改革必须破除东北地区现有体制机制的束缚,以及民众的思想禁锢。

  至于山西,重点是通过“三去一降一补”增强企业的内生动力和市场竞争力,出清长期亏损企业和低效无效资产的“僵尸”企业,逐步摆脱对于资源的依赖,主动减量、盘活存量、做大增量。

  2016年中国经济总体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完成了既定目标。但是,对于问题尤其是一些新现象的出现,不能视而不见,而应该谨慎对待,通过积极推进改革的方式化解,如此经济方能持续增长,并助力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责任编辑:陈永乐

下载新浪财经app
下载新浪财经app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