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结伴返乡”到密集刹车 中概股回归道阻且长

  记者 赵星巍 张苑柯

  政策环境的变化,以及借壳新规约束下借壳的难度增加,中概股回归道阻且长 视觉中国图

  [ 据第一财经记者梳理统计,2015年,共有38家在美上市中概股宣布了私有化交易,这一数字已经超越了2010年至2014年中概股私有化的总和。 ]

  从2015年的海外游子“结伴返乡”,到2016年的私有化密集刹车,中概股回归在不到两年时间内经历了明显的潮起和潮落。同样在这段时间内,A股由牛市步入熊市,监管部分对于借壳、再融资等行为不断规范。有媒体报道,在2017年2月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证监会主席刘士余称“去年初中概股回归一度盛行,应认识到,在美国上市不回来,一样也是服务国家战略”。

  这是自2016年9月,证监会表示“正在对海外上市的红筹企业通过IPO、并购重组回归A股市场可能引起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以来,监管部门首度对中概股回归问题作出表态。

  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监管层此番表述或是意味着不鼓励中概股回归,但也有熟悉并曾参与操办中概股回归的资深律师向记者表示:“在处理再融资和IPO堰塞湖的事情之外,证监会应该没有更多余力再处理中概股的事情。我们理解是监管层目前不想过度干预。对于已经完成私有化的中概股公司,以及在私有化进程中的中概股公司暂时还未有正向的信号释放,对于借壳回归暂时没有明确鼓励或支持的态度。”

  A股高估值召唤 2015年中概股回乡潮涌

  据第一财经记者梳理统计,在先行者暴风科技、分众传媒等的召唤下,2015年,共有38家在美上市中概股宣布了私有化交易,这一数字已经超越了2010年至2014年中概股私有化的总和。

  如今,那波规模空前的返乡潮已成为过去。分众传媒、巨人网络等已经尘埃落定登陆A股;世纪佳缘与百合网也已“联姻”挂牌新三板;历时1年,奇虎360于2016年7月29日完成私有化退市;还有更多收到私有化要约的中概股公司,仍在苦苦奋战。

  “当时(2015年以前)中概股估值普遍偏低,和境内上市的同行之间有巨大的估值差,而A股当时正在牛市当中,估值方面的吸引力十分明显。其次就是诚信危机,中概股公司屡遭诉讼和做空,聚美优品等此前都没有幸免。”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会计学副教授朱蕾告诉记者,在美价值不受认可、屡遭诚信危机、A股高估值诱惑,是2015年中概股扎堆回归的主要原因。

  通常情况下,中概股想要回归国内市场,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私有化、拆除VIE(Variable Interest Entities,可变利益实体)结构、境内上市。若以回归A股为终极目的,则上市路径具体又可分为:私有化退市+独立上市(IPO)、私有化退市+借壳上市、A股上市公司收购境外公司部分股权。

  作为中概股回归A股的首个案例,分众传媒用长达5年的时间,向后来者打造了“私有化退市+借壳上市”的教科书式模板。另外一类典型做法则是反向收购,典型案例是世纪佳缘和百合网的“联姻”。

  路障层层 返乡道阻且长

  事实上,中概股返乡,道阻且长,自身情况和外界环境因素均有可能为返乡设置“路障”。

  朱蕾告诉记者,2015年中概股私有化大潮频惹争议的一个现象是,不少中概股私有化价格低于甚至大大低于发行价,溢价率低而遭到中小投资者的抗议,其中最为典型的一个案例便是聚美优品。

  2014年5月,聚美优品上市发行价为22美元,而2016年2月聚美优品宣布私有化时的要约价格只有7美元,不到发行价的三分之一,和2014年8月股价最高的近40美元更是差距悬殊。彼时,大量投资者表示不满,100多名中小散户建立起微信群,集体维权。甚至有投资机构也参与其中,向聚美优品发出质疑。

  目前,聚美优品私有化方案处于特别委员会评估阶段,方案是否能够通过仍是未知。而实际上,聚美优品并不是个例,据记者梳理,包括人人网、航美传媒、当当、麦考林、淘米等不少中概股的私有化报价都是低于发行价,也都不同程度地招致了中小股东的反对。

  除私有化溢价低招致质疑以外,包括外汇政策等的政策变动,也会影响到中概股私有化的进度。2016年7月29日,奇虎360完成了私有化退市。8月22日,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公开称,360的私有化非常艰辛,风险极大,多亏了国家各级部门支持和相关投资者力挺才能“有惊无险”地快速退市。

  据记者了解,私有化财团用于私有化360的资金,除了各成员投入的自有现金,还包括招商银行提供的7年期30亿美元贷款和4亿美元过桥贷款。其中,30亿美元是靠抵押360位于北京朝阳酒仙桥路的大楼、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一系列“360”商标而来。

  “360其实是一个特殊的例子,私有化完成了但是完全私有,目前无上市打算。私有化过程中还遇上了一波外汇政策的变动,赶上了很多闹心的时间节点。”投中信息高级咨询顾问陈伟认为,中概股公司普遍无法预测政策节点,远离消息源的公司通常会觉得措手不及,像360这样的公司毕竟是少数。

  2016年私有化密集刹车 回乡之路何去何从

  “回头看中概股回归的案例,分众传媒是最成功的一家,还有巨人网络借壳世纪游轮。除了这两家之外,目前在资本市场上,基本没有比较大手笔、影响力较大、能够实现估值10倍以上抬升的案例。2015年回来那一波,这样的案例几乎没有。”陈伟告诉记者。

  不仅如此,行至2016年年中,一年前热火朝天的中概股私有化浪潮开始密集刹车。以欢聚时代为开端,世纪互联、爱奇艺、陌陌、汽车之家等中概股纷纷开始表示放弃或暂缓私有化计划,中概股回归大潮全面降温。

  “其实大量公司刹车,最主要考量的还是成本原因。大部分中概股私有化是想通过监管套利、异地上市套利的方式,抹平在私有化过程中所付出的成本。现在的环境下,不少公司觉得不值得这样做。”陈伟分析称。

  朱蕾也认为,政策环境的变化,以及借壳新规约束下借壳的难度,意味着中概股回归,一来没那么容易借壳上市,二来也并不一定能得到回归之初所期许的高估值。

  “2016年以来政策环境出现了不少变化,比如在借壳新规的状态下,很多中概股公司甚至考虑去贫困地区注册,排队上市,比借壳要方便。”陈伟表示,对于目前私有化正在进行中、处境尴尬的中概股来说,当下最重要的是衡量成本,另外由于外汇政策也不排除有变,所以不能久拖。“拖得时间越长对股东伤害越大,除非是全资收购。因为大多数收购都是融资收购,也就是杠杆收购,都会有一些资金成本,需要尽快地处理掉,好进入下一步行动。”陈伟表示。

责任编辑:周宇航

下载新浪财经app
下载新浪财经app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