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涉嫌私募产品违规拆分,京东“白拿”下线

  京东金融“白拿”最大的争议在于私募产品公开发行还是理财产品,若产品定义为“公募”,则并无牌照;若定义为“私募”,则又不符合投资单只私募基金不少于100万元金额的合格投资者制度

  《财经》记者 张威、陆玲/文 袁满/编辑

  本周最后一天上班日对京东金融来说可谓是震惊的一天。17日下午,“京东金融涉嫌承销未经核准擅自公开发行证券”一则新闻成为网络热炒话题。

  有消息称,央行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办公室于1月17日发布的一份《关于商请京东“白拿”业务定性的函》(下称《函件》)指出,对京东“白拿”业务进行初步研究分析,决定将其纳入互联网开展资产管理及跨界从事金融业务风险专项整治中。

  该函件的附件显示,京东金融“白拿”业务的主要问题有:一、涉嫌承销未经核准擅自公开发行证券;二、在理财产品发行中涉嫌误导欺诈;三、京东商城涉嫌商品交易误导宣传。

  随后,京东金融向多家媒体反馈的官方回复称, 京东金融未收到相关监管部门关于《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对于坊间流传出该文件,我司表示震惊。

  京东金融向《财经》记者回复表示,“京东白拿”于2016年6月份正式上线,2017年1月初下线进行产品升级,目前已经购买了“京东白拿”产品的用户可以继续持有,相应的收益和本金赎回都不受任何影响。

  之所以出现上述矛盾的情况,某接近央行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上述爆料文件应该属实,只不过,在央行牵头向其他部委商请京东业务定性过程中,有相关人员把文件流传了出来,京东可能确实还没有收到相关的处理意见。

  《财经》记者也注意到,由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发的办公室文件(关于商请京东“白拿”业务定性的函)显示,该文件主要下发给银监会、证监会、工商总局办公室以及北京、广东省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商请相关部门对所负责业务进行定性并提出处理意见。

  导致监管工作函下发的导火线是,近期,有媒体报道称,京东“白拿”实质是消费者在京东金融平台上购买广金中心发行的理财产品,消费者通过信托贷款购买白拿产品,以理财收益偿还信托贷款。

  上述接近央行人士表示,从文件表述来看,由于产品本身跨行业,因此,对相关部委所负责的领域以及处理意见需要达成共识,于是央行发给各部委也是希望涉及哪个部委的业务由哪个部委来做相关的定性和处理,这是机关之间处理公文的事物逻辑和程序。“京东说他没收到相关文件很正常,因为这事可能还在各部委达成共识阶段,达成共识后才是整顿或者处罚。”“白拿”并非免费

  2月18日,京东金融向《财经》记者回复称,“京东白拿”是定位中低风险的一款产品,在产品引进过程中,严格筛选合作伙伴,为用户提供放心的理财产品。 京东金融始终将风控置于首位,并依据强大的数据技术打造强大的数据驱动型风控。

  同时,京东金融还表示,京东金融自主搭建了一套底层大数据风控和信用生态系统,包括四大数据模型体系:风险控制模型、量化运营模型、用户洞察模型、数据征信模型,以及四大风控系统:“天网系统”实施拦截风险订单、“天盾系统”实时防范欺诈安全、“天机系统”实时分析信用数据、“天策系统”实时部署风险决策。京东金融作为平台方提供撮合交易服务,“京东白拿”所对应理财产品安全稳健,截至目前已到期理财产品全部安全承兑。京东金融称,目前,京东金融其他产品没有受到影响,一切运转正常。

  不过,对于监管提出的涉嫌承销未经核准擅自公开发行证券的问题,京东金融始终没有给予正面回应。

  根据函件附件显示,京东“白拿”交易架构如下:消费者通过京东金融平台注册成为广州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金中心”)会员,购买广金中心发行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为5.3%的理财产品。京东关联公司委托中融信托设立事务管理类单一资金信托,向京东消费者发放信托贷款,京东关联公司为受益人。中融信托将贷款发放至京东商城账户,由京东商城向消费者配送白拿商品,贷款年息5.5%,贷款到期后消费者指定京东金融将本息给付中融信托,信托贷款还款为消费者在京东金融平台上投资理财产品的收益。

  同时,京东“白拿”消费者作为中融信托借款人获得信托贷款用于支付“白拿”商品货款,京东金融在网站帮助中心披露“白拿商品发生退货或者取消订单时,京东会在审核通过后,将商品等值货款退回至购买理财产品时的原支付卡\小金库账户。”京东“白拿”将三笔金融交易与一笔商品交易捆绑为一个交易组合,业务实质为:消费者在京东金融平台上购买广金中心发行的理财产品,消费者通过信托贷款购买白拿商品,以理财收益偿还信托贷款。

  据了解,“京东白拿”是一款创新的消费场景产品,当用户希望得到京东销售的一款商品时,可以不必为此付出货款,仅需购买相应的理财产品即可将商品拿走,相当于将理财收益前置给用户。满足一部分用户既想理财又想购物的用户的心理预期。

  根据最典型案例,京东金融“白拿”业务一款32G的Iphone7为例,售价5999,“白拿”消费者只需投资一笔103980元的理财产品就可以白拿走手机,持有该理财产品一年之后,可以拿回本金。

  “所谓白拿并不是白拿,实际也有对价的,客户购买理财和客户购买商品融合一起,而且理财还有内部构造,这也是监管关注、担心的问题。”上述接近央行人士说道。

  《财经》记者也注意到,函件提到,若进一步细分,交易组合中还包括金融产品销售、支付结算等交易,交易主体在整个交易组合中的不同交易中分任不同角色,权利义务关系复杂嵌套。私募公募化之嫌

  京东金融“白拿”最大的争议在于私募产品公开发行还是理财产品,若产品定义为“公募”,则并无牌照;若定义为“私募”,则又不符合投资单只私募基金不少于100万元金额的合格投资者制度。

  前述附件显示,地方交易所涉嫌将各类资产拆分份额化发行。2011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国发〔2011〕38号),明确叫停交易所做市商、集中竞价、份额化交易等操作模式。

  函件显示,广金中心(金交所)涉嫌未经核准擅自公开发行证券;涉嫌违反38/37号文有关规定;京东金融涉嫌承销未经核准擅自公开发行证券;在理财产品发行中涉嫌误导欺诈;京东商城涉嫌商品交易误导宣传;中融信托涉嫌违反信托贷款有关规定。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的实施意见》(暨37号文)提出,任何交易场所利用其服务与设施,将权益拆分为均等份额后发售给投资者,即属于“均等份额公开发行”。股份公司股份公开发行适用公司法、证券法相关规定。

  对于京东“白拿”隐藏的风险,业内人士认为,京东“白拿”是典型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与地方金交所合作的拆分产品。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目前已有14家互联网金融平台在资产端接入了金交所的产品,除了京东金融,还包括陆金所、人人贷、开鑫贷等网贷平台,也有苏宁金融、万达金融等消费金融平台。

  虽然不同平台接入金交所拆分产品具有不一样的风险点,但是其潜在风险不可忽视。2015年9月,证监会发函对招财宝等互联网平台销售的拆分私募债关联产品叫停。近期引发社会关注的侨兴债违约案的焦点之一也是私募债分拆,变相公募化。(详情可见即将于2月20日发行的《财经》封面文章《排险理财创新》)

  北京大学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黄嵩曾向《财经》记者表示,事实上,大部分金交所只是一个包装渠道,根本没有风控能力,其隐藏的风险更大。

  有关中融信托涉嫌违反信托贷款有关规定的说法,中融信托回复媒体称,该信托为单一资金信托为事务管理类信托,即信托委托人承担相关尽职调查责任,信托的设立,信托财产的运用、管理和处分均由委托人决定,信托公司仅承担通道角色,信托公司根据委托人的指令向委托人指定的客户发放贷款,未违反信托公司相关管理要求。等待定性

  目前,京东“白拿”已于1月下线。之后将如何处理,上述接近央行人士表示,虽然,京东主动下线“白拿”产品,但是如相关监管部门对上述问题定性,也会对京东进行一定的处理。

  某接近监管人士表示,“我以前看到过京东‘白拿’的页面,虽然没仔细看 但它确实过分突出宣传“白拿”,没有把整体交易结构和理财产品所可能产生的风险向客户充分披露。”

  2月初,在京东集团开年大会上,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公布京东未来12年的战略。在金融业务领域,刘强东介绍,未来,京东金融将进入证券、征信、银行,将申请自己的银行或者控股一家银行。京东金融于2013年10月独立运营,此前共有七大业务板块,分别是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众筹、财富管理、支付、保险和证券。京东金融CEO陈生强在今年1月表示,2017年京东金融将实现从京东集团的独立分拆。

责任编辑:许孝如 SF185

下载新浪财经app
下载新浪财经app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