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造假倒逼统计改革提速

  北京商报讯(记者 蒋梦惟 张畅)继上周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赴国家统计局调研时,提出要对统计造假的领导干部对统计造假实行“一票否决制”后,2月13日,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再次强调,要从制度上进一步调动地方各级政府尤其是省级政府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由此引发各界对于统计制度改革的讨论再度升温。在业内看来,目前中央和地方力推的包括独立办公等在内的垂直管理只是提高统计资料、防范统计造假的其中一步,要想真正杜绝统计数据造假的问题,短期内需要合理调整地方统计局、调查队数据管辖范围,长期来看,则应从根源上破解唯“GDP”论的政绩观。

  实际上,这已不是中央首轮就统计制度改革提出要求。在上任首年赴黑龙江调研时,宁吉喆就曾直言,要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根本在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构筑不敢造假、不能造假、不想造假的体制机制,而改革的重点就在于推进省以下政府统计机构垂直管理。

  早在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通知决定组建由国家统计局垂直管理的各级调查队,作为国家统计局的派出机构,国家统计局据此对其直属的城市、农村和企业三支调查队进行整合,在省(区、市)建立调查总队。当时就有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区域性统计数据客观上还起着衡量各级政府政绩的作用,容易受到地方干扰,调查队垂直管理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强化统计调查的独立性,提高数据的可信度。

  公开资料显示,各地方调查总队既是政府统计调查机构,也是统计执法机构,依法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监督的职权。具体来看,地方调查总队主要负责组织实施国民经济主要行业生产价格、居民消费价格、服务业及规模以下工业等国家抽样调查制度。而地方统计局由地方市政府直接管辖,负责核算全市及各区县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等数据,同时汇编提供国民经济核算资料,监督管理各区县国民经济核算工作。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有分析指出,长期以来,一定程度上决定地方着政府政绩的核心数据,比如:国民生产总值(GDP)和规模以上工业等都牢牢掌握在地方统计局的手中,相较之下,地方调查总队负责统计数据范围相对“非主流”,因而若垂直管理仅着重于形式上的独立办公,可能无法完全改变地方数据造假难题。

  尽管地方统计局与队详细的分工架构已经搭建磨合数年,但地方数据“掺水”却未被根治。早在2013年,时任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就曾公开披露经检查发现的五种统计造假手段,“个别地方在联网直报中仍然存在干预企业真实独立上报现象,有的编造企业虚假数据、有的要求企业填报虚假数据、有的代填代报企业数据;少数企业也存在统计违法行为,有的未按国家规定填报资料,有的被动填报虚假资料。”而在今年辽宁省十二届人大八次会议上,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次确认,辽宁省所辖市、县,在2011年至2014年存在财政数据造假的问题,因为所谓“数字出官”的风气,使得经济数据被注水。“数据造假歪风难以遏制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部分地方‘唯GDP’、‘唯数据论’的政绩观”,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研究员刘仕国表示,光亮的经济数据带来的政治收益,确实会让一些地方官员铤而走险。

  分析认为,短期看,应合理调整地方统计局、调查队数据管辖范围。而从长期看,瑞穗证券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应从体制上破除唯GDP论、唯数据论从专业上多借鉴国际经验、从心态上直面质疑,并鼓励民间群体和学术界对统计数据深入研究互补所长,才是真正的增加制度自信、缓释外界质疑的关键。

责任编辑:陈永乐

下载新浪财经app
下载新浪财经app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