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闯入“百万阵营” 自主品牌强势抢占合资份额

  崔小粟

  编者按/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2800万辆,继续蝉联全球第一。但较之以前不同的是,2016年车市的盛景在很大程度上倚赖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购置税减半的国家政策利好。从结果上看,这场繁荣奠定了2017年汽车市场以及各车企规划未来目标的基础;同时当繁华褪去,各企业也纷纷转向内敛,开启了车市理性增长的时代。对于正在转型升级而日臻成熟的中国汽车市场而言,2017年,百万辆车企阵营能否继续扩容,自主品牌能否向高端化再度发起冲击,都将考验各个车企的智慧。

  2016年车市成绩单已相继出炉,各大车企的销量座次表又生变化。

  从各家公布的数据看,虽然销量统计口径略有不同,但2016年排名前五的乘用车企业市场格局相对固定:上汽大众、一汽-大众和上汽通用组成的第一阵营,三足鼎立局面依旧难以撼动;北京现代和东风日产销量水平不相上下,稳坐第二阵营;而长城汽车凭借神车哈弗H6昂首迈进百万辆车企阵营。

  值得关注的是,2016年以来,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再度实现市场占有率连续增长,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3.19%,销量首次超过千万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近年来,自主品牌纷纷调整战略实行企业转型升级,通过新战略摸索、高端突围等内部调整,抢占合资品牌市场份额。

  百万晋级

  在2016年车企成绩单陆续公布之后,中国汽车市场百万辆俱乐部迎来了第8名新成员——长城汽车。

  根据长城汽车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长城汽车累计销售107.45万辆,同比增长26.01%,首次跨入百万辆级销售规模;同时其也成为了继长安汽车之后,自主品牌中第二个销量破百万辆的汽车企业。

  除了新加入者长城汽车以外,另有7家汽车企业2016年全年销量破百万辆。其中,排行前三名的依然是上汽大众、一汽-大众、上汽通用。根据上汽大众公布的数字,其2016年全年销量达200.18万辆,与2015年相比增长10.5%,其也成为国内首家且唯一一家年销量破200万辆的乘用车企业;一汽-大众2016年销量达190.43万辆,同比增长12.7%;而上汽通用紧随其后,年销量188.71万辆,同比增长7.7%。比较而言,这三大车企三足鼎立的现象在销量第一阵营中的格局短期内很难打破。

  相比于此,排名第二梯队的上汽通用五菱、长安乘用车、北京现代、东风日产在规模上仍有不小差距。自主品牌“老大哥”长安品牌乘用车2016年总销量128万辆,同比增长27.6%;北京现代2016年销量突破114万辆,同比增长7.5%;而东风日产2016年累计销量突破113万辆,同比增长10.9%;上汽通用五菱则继续凭借“神车”五菱宏光和宝骏730轻松冲击百万辆销量,实现了147万辆的年销量。

  值得关注的是,以目前的销售势头看,业已形成的第二阵营格局有望在2017年被打破。吉利、奇瑞等车企纷纷“喊话”欲在2017年加入百万辆车企阵营。

  作为2016年度的市场黑马,吉利汽车2016年度销量增长率高达44.7%,年销量首次突破76.59万辆。因此,高歌猛进的吉利顺势推出冲击“百万辆时代”计划:2017年要实现100万辆的销售目标,较2016年预计增长31%。而得益于战略转型2.0时代的紧凑型三厢家轿奇瑞艾瑞泽5和紧凑型都市SUV瑞虎7的上市,奇瑞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进入集中爆发期,年销量达70.47万辆,同比增长28%,超额完成60万辆的任务,因此在2017年喊出了“保90万辆,冲100万辆”的口号。

  当下,百万辆已经成为各车企竞相追逐的目标。能否完成百万辆的销量目标,是对企业研发能力、管理水平以及品牌影响力等多项指标的综合考验。长安福特从2015年开始就有冲击年销百万辆的目标,但2016年仍然止步在门口,东风日产也是在历时4年之后,才终于迈过100万辆的“坎儿”。从当前来看,虽然多家自主品牌有冲击百万辆的可能,但接下来的发展也绝非坦途。

  自主崛起

  进入2016年以来,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持续发力,市场份额节节攀升,实现了销量和市场份额的双向增长。

  根据中汽协的最新统计数据,2016年自主品牌销量首次超过千万辆,共销售1052.86万辆,同比增长20.50%,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3.19%,成为带动乘用车市场销量增长的重要引擎。

  具体到各家车企,根据多方数据显示,2016年长安品牌乘用车总销量128万辆,稳居自主品牌销量第一宝座;长城汽车2016年累计销量达到107.4万辆,也晋级成为百万辆级汽车企业规模;吉利汽车在两度上调销量目标后,2016年累计销量76.6万辆,超额完成销售目标。而奇瑞、比亚迪、广汽传祺、上汽乘用车等企业也在迅速崛起,纷纷强势抢占合资品牌市场份额。

  根据中汽协数据,2016年,在合资品牌所占市场份额中,除了美系与2015年数据持平,德系、日系、韩系、法系市场份额纷纷被迫缩减。其中,德系、日系、美系、韩系和法系乘用车分别销售451.03万辆、379.15万辆、296.46万辆、179.20万辆和64.40万辆,分别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18.50%、15.55%、12.16%、7.35%和2.64%。合资品牌单月的市场份额环比数据虽然有增有降,但同比数据却呈下滑趋势,形势不容乐观,双方在中国市场的厮杀可谓正酣。

  归结自主品牌强势崛起的原因,师建华认为,“从销量结构来看,自主品牌份额的提升主要由于SUV市场的拉动。”按照中汽协数据,2016年自主品牌SUV销量526.8万辆,同比劲增57.6%,市场份额比上年同期增加了58.2%。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聚焦SUV战略,长城旗下的哈弗H6销量成绩一度成为业内神话,月销量突破7万辆的成绩让众多SUV产品难以望其项背。同时,57.8万辆的年销售量让其毫无争议的登上了乘用车年度销量冠军的宝座——相比于2015年单车销售冠军上汽大众朗逸37.9万辆的成绩,长城H6的单车销量整整高出了20万辆。

  事实上,纵观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在市场还未完全进入高速增长之前,合资品牌均以中高端产品为主,自主品牌主要占据低端车市场,双方基本上“互不干涉”,因此自主品牌在原始积累期奠定了一定的销量基础。而2008年之后,合资品牌逐渐加强了小排量、低成本车型的投放力度,价格一路下探,与自主品牌产生正面交锋,从而出现了2013年9月以后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十二连降”的颓势。有业内人士认为,自主品牌自2015年以来痛定思痛,快速向高端化突围,在产品势头正强的情况下品牌得到提升,使得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认可度提升,反过来促进销量增长。2016年,广汽传祺GS8、长安CS95等高端产品纷纷亮相,而吉利LYNK&CO品牌以及长城WEY品牌的发布则意味着自主品牌在高端化序列正式进入与合资一线品牌“短兵相接”的序列。

  因此,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秘书长肖政三认为,在2017年以后中国汽车产业将进入平稳增长期,市场竞争日益充分,各车企的“地位”并不牢固。与此同时,因为中国汽车产业回归理性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市场的趋近饱和。而多数车企由于产能尚未完全释放,如何在逐渐稳定的市场中抢占更多的份额,是合资和自主车企都将面临的巨大挑战。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下载新浪财经app
下载新浪财经app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