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欲冲击百万年销量服务能力或掣肘

  王文汐

  在经历了全年两次调高销量目标后,吉利汽车(00175.HK)依然顺利完成全年销量任务,成为2016年度自主品牌中的黑马。

  据官方数据显示,吉利2016年全年累计销量突破76.59万辆,同比增长50%,在两度上调销量目标后,吉利仍然超额完成了70万辆的年度销量计划。而其全年销量增速也远超2016年中国车市整体增速。

  “打开市场大门的钥匙是产品,吉利2016年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产品品质的提升。”对此,吉利相关负责人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以目前的销售势头来看,2017年的吉利汽车距离“百万车企”并不遥远。然而,在高销量数字的背后,其经销商服务投诉率同样节节攀升,“服务质量”也成为了吉利汽车乃至自主品牌亟待改善的“灰色地带”。“随着市场开始逐步接受自主品牌的产品,接下来自主品牌一定要在服务力上多下功夫,精雕细琢,用服务力留住客户,才能支撑其产品在市场上持续发力。”汽车行业知名评论员颜景辉如是说。

  销量目标两度上调

  早在2016年初,吉利汽车为自身定下的全年目标本来只有60万辆。这并非妄自菲薄,相对于2015年的50.98万辆年销量而言,一年之内销量增幅14.75%可以说是一个合理的“梦想”,而且此前曾有专家表示:“2016年中国车市增幅或将仅有6%”。相比之下,想要达到14.75%的年销量增幅,似乎也并非易事。

  然而,随着吉利汽车接连推出博越、帝豪GS、远景SUV、帝豪GL等热销车型,2016年8月,其单月销量突破5万辆,随后一路走高,直至12月取得全年最高单月销量10.82万辆,同比增幅达101%,六款车型销量过万辆。

  “凭借在造型、配置、智能安全等产品特性,吉利3.0时代车型,即吉利精品车型让消费者迅速认识了吉利全新的产品力,并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了对吉利品牌和产品的好感。”谈及2016年销量之所以突破“三重门”,上述吉利相关负责人认为,这与其自身产品力的提升息息相关。事实上,从具体车型来看,吉利3.0时代车型的确取得了不菲成绩——2016年12月,博瑞、博越、帝豪GS和帝豪GL的总销量46311辆,占吉利汽车当月总销量的43%。其中,博越销量达2.04万辆,全年累计销量接近11万辆,目前总订单已超18万辆;博瑞12月单月销量为0.56万辆,全年累计销量5.19万辆,取得了中国车市B级车市场前九的成绩。在SUV领域,吉利旗下首款跨界SUV——帝豪GS于2016年5月上市,全年销量6.05万辆,上市4个多月的远景SUV总销量也已达4.94万辆。

  这使得吉利汽车的2016年,以整体年销量增长50%收官。销量的增长也为吉利汽车带来直观的经济效益,据吉利汽车发布正面盈利预告称,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其净利润相较于上年实现100%的增长。根据其现已公布的2015年22.6亿元净利润可知,2016年吉利汽车净利润或已达45.2亿元。

  该盈利预告中同时表示,2016年吉利汽车年度净利润大幅增加主要归因于年内销售收入增加,“即由于整体销量大幅增加及产品组合改善所致。”

  年度净利大幅增加的同时,吉利汽车的单车利润也同样有着“质的飞跃”。2015年,吉利汽车总销量达53.85万辆,根据当年净利润22.6亿元可知,该年吉利汽车单车净利润约为4196.84元;而随着2016年,吉利汽车总销量突破76万辆,以全年净利润45.2亿元计算可知,2016年吉利汽车单车净利润或可达5947.37元,同比增幅达41.71%。

  冲击“百万辆”阵营

  在稳步推进“3.0时代”的同时,吉利还公布了“百万辆时代”计划,制定了2017年100万辆的销售目标,较2016年预计增长31%。这个目标预示着吉利将迈向年销百万辆俱乐部,成为继长安、长城后,又一家年销量有望破百万辆的自主品牌。

  为达成2017年的百万辆目标,吉利汽车已然规划了多重“筹码”。据了解,2017年吉利汽车将推出两款全新的小型SUV车型及现有车型的改款产品上市,首款MPV概念车也将于2017年亮相,进一步丰富细分市场的产品矩阵。旗下全新的中高端品牌——LYNK&CO首款产品也将在2017年上市。

  “A级车市场依然是我们最具优势的主场;同时,在B级车方面,博瑞也会推出全新的改款车型。”谈及2017年销量目标如何达成时,吉利方面表示,希望在每个细分市场均衡发力。“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扎扎实实做好产品,提升产能,严控品质;同时建设与‘3.0时代’产品相匹配的渠道、营销和服务标准,着力推进构建年销百万的营销体系。”

  为达成2017年的“百万辆”目标,LYNK&CO品牌被寄予厚望。“LYNK & CO产品基于由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联合开发的CMA平台。”吉利方面表示,LYNK & CO是吉利汽车集团进军全球汽车前十强的重要战略支撑。

  颜景辉表示,今年吉利推出价格等同于B级车的博越后,市场反响不错,这对于吉利汽车推出新品牌新车型起到了市场积淀作用。”新品牌有一定的市场开发期与品牌成长期,而新品牌的出现,也将进一步提升吉利汽车市场刺激度。

  售后服务问题频发

  对于吉利汽车而言,品牌力、产品力的双双向上为其带来了喜人的销量走势,但自主品牌往往面临着售后服务方面的短板,吉利汽车同样不例外。

  以帝豪GS为例,一位郑州车主就遇到了无法在约定时间内提车,致使其或将错过2016年购置税优惠的问题。“我是在2016年10月中旬订购的吉利帝豪GS 1.3T优雅版车型,约定时间为两个月内提车,正好赶上在购置税减半政策的‘末班车’。”该名车主表示,尽管约定了提车时间,但如今元旦已过,自己仍没有提到车,经销商4S店方面态度不佳,也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及令人满意的解决办法。

  此外,在各类汽车论坛里,有关于吉利销售体系服务能力的投诉也屡见不鲜,提车时间不定、订金无准确金额、缴纳订金后又因暂时无车被返还、加价提车等问题随着吉利汽车的销量走高不断出现。在这一方面,吉利汽车显然还没能做到销量与口碑齐飞的平衡,这也为其“百万辆时代”计划留下了不小的隐忧。

  对此,吉利方面表示,经销商服务从来“不容忽视”。“从吉利品牌的中长期目标来看,是要建立与日美系同等品牌势位和溢价能力,而这种品牌势位和溢价能力核心来源于用户体验后产生的产品和情感价值,服务思维从保品牌转向创品牌。”

  “产品力是拉动市场的重要因素,但服务力要把产品力发挥到极致,做到此两者才能共同支撑品牌力。”颜景辉对此表示,服务力是一个品牌发展的“后劲”,当产品被市场逐步接受后,接下来就需要在服务力上下功夫。“服务力的影响深远,甚至将左右企业发展的未来趋势。目前,自主品牌从产品到销售都有了很大提升,随着产品销售规模增加,盈利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已然可以支撑起服务力的提升,就要杜绝‘萝卜快了不洗泥’的老问题,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下载新浪财经app
下载新浪财经app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