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证监会将调整再融资制度,抑制过度融资行为

  《财经》记者秦嘉敏/文王东/编辑

  1月20日,证监会表示将严格再融资审核标准和条件,解决非公开发行与其他融资方式失衡的结构性问题,发展可转债和优先股品种,抑制上市公司过度融资行为。

  现行再融资制度从2006年开始实施,至今已逾十年。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表示,有必要对实施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估,予以优化调整。

  自2006 年以后,非公开发行以其更低的财务门槛成为再融资的主流方式,近几年定向增发更是占据着几乎全部再融资规模。随着定增市场的火爆,增发募资金额和IPO的融资规模差距逐步拉大。到2016年增发实际募集资金数已经是IPO实际募集资金数的10倍多。再融资规模远超IPO融资规模。

  张晓军表示,上市公司再融资是促进社会资本形成、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但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部分上市公司过度融资,融资结构不合理,募集资金使用随意性大、效益不高等。

  事实上,2016年证监会已经开始加强上市公司再融资监管,严格审核并严格规范募集资金投向。多家上市公司知难而退,撤回再融资申请,调减再融资金额。

  华融证券研究认为,证监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了对定向增发的控制:一是鼓励市场化定价,避免价格操纵,对于定增修改调价、长期停牌锁价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二是严查发行对象及资金来源,认购对象要求穿透计算;三是控制短线交易,要求公司董监高和持股5%股东及管理层在定价基准日前6个月和发行完毕后6个月不得减持;四是对募集资金的投向加以限制。

  定向增发政策趋严使得定增审核难度加大,审核时间趋长。不少券商在2017年的年度策略报告当中对于这一调整有所预期。华泰证券认为,2016 年监管层重点加强对并购和再融资项目的合理性规范,再融资项目的审核更加明细,短期来看再融资规模将难以维持较高增速,但长期来看随着业务进一步规范,再融资将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

  非公开发行与其他融资方式失衡的结构性问题引发二级市场的担忧。一位券商市场分析师认为,低价定增、高频定增是近期市场弱市的重要原因。不从根本上清除市场毒瘤,A股市场难现系统性机会。

  随着再融资尺度调整,2016年底的市场呈现IPO发行加速而再融资减速的趋势。最近2个月再融资平均每月发行40家,平均融资额在10 亿左右,但再融资审批时间明显加长。中金公司研究认为,2017年整体融资规模保持平衡,但融资结构将更加均衡,IPO加速会成为常态,再融资收缩规模让路IPO发行成为可能。

  出于对整体的经济环境的分析,中投证券研究仍然看好再融资市场。一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仍是当前宏观经济的主旋律,二是国企改革将进入下一阶段,2017年将加大试点力度。华融证券研究认为,定增放缓只是为了平衡IPO募资规模与再融资募资规模之间的巨大差距,定增作为上市公司重要的融资工具,仍将是未来投行业务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证监会表示,下一步还将采取措施限制上市公司频繁融资或单次融资金额过大,健全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现场检查制度,督促保荐机构对在审上市公司再融资项目进行复核。

责任编辑:张伟

下载新浪财经app
下载新浪财经app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