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1月12日06:42 金融时报

  关注度提升期市功能发挥尚需增加供给

  本报记者高国华2016年,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持续推进下,国内周期性产品期货价格出现大幅波动、暴涨暴跌的走势,也让这个一向不太为大众熟悉的期货市场赚足了“存在感”。

  与此同时,致力于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期货市场,在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对经济波动的平抑对冲以及保值功能愈发凸显,期货市场的内生发展动能逐步增强,而“保险+期货”试点模式的遍地开花,年底商品期货期权的开闸,也让业内对2017年期货市场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普遍表示,随着期货市场的活跃,金融资本对期货市场的关注空前提升,2017年国内期货行业大有可为,当然,期货行业也要增强内生动力,优化提升制度效率。

  黑色系期货暴涨暴跌

  “期货从业20年,从未见过如此疯狂的行情。”一位期货业资深人士说。供给侧改革、期货“双十一”、绝代双焦、小神棉、黑色系……不仅成为2016年期货市场的的热门词汇,也让这个市场赚足了“存在感”。

  从年初供给侧改革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热点,到大宗商品要素市场结构调整,到商品期货市场价格疯狂,黑色系中的焦煤和焦炭因为涨幅惊人,人称“绝代双焦”。从2015年11月低点至2016年高点,双双涨幅逾200%,其他各板块也轮番上演涨停大戏,大宗商品创下2010年以来最佳年度表现,商品期货市场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亮点。然而疯狂的牛市也曾一度遭遇“双十一”的血洗,多品种在三五分钟从涨停直达跌停。如此疯狂的走势让业界人士纷纷直呼看不懂。

  针对期货市场的大起大落,监管层频频出手强化监管,打压市场炒作。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部分商品期货品种价格波动加剧,证监会多次向各期货交易所和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下发风险提示函,要求加大对交易、结算、交割等重点环节的监管力度,严防交易、结算风险,加强异常交易行为监管,3家商品期货交易所也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排查力度,并采取多种措施严格抑制市场过度投机,如上调多个品种的交易手续费及保证金标准,并调整了部分品种的涨跌停板幅度。同时,对焦炭、焦煤等期货品种实施交易限额制度等举措,确保市场秩序合理有序。

  “保险+期货”模式遍地开花

  在市场涨涨跌跌的风云变幻中,一些令整个期货业界瞩目的大事也在发生着,这其中,“保险+期货”模式遍地开花成为最大的亮点,也让期货市场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和深入。

  “保险”和“期货”都是传统金融模式,农产品期货也不是新事物,而“保险+期货”模式形成的农产品的“稳定收益”就是创新了。所谓“保险+期货”模式,就是用市场化的手段实现农产品价格管理,实现农业经营风险的承接、转移和对冲管理。具体来说,农户或合作社向保险公司购买保险,支付保险费(保费由政府补贴和农户自负资金两部分构成),当农产品价格低于农民投保价格时,投保人可以获得保险资金补偿。

  据介绍,2016年,大商所以大豆、玉米为试点,开展了12个“保险+期货”试点项目,覆盖5个省份,每个试点的扶持资金为160万元至200万元,共有12家期货公司参与其中。郑商所也首次启动了“保险+期货”试点,并选择棉花和白糖作为试点品种,确定了10个试点项目,涵盖了8个省区。

  在业内专家看来,“保险+期货”这一新模式,改变了原有的农产品价格风险转移方式和农产品补贴方式,而且能有效利用期货市场承接、转移和分散农产品价格波动造成的风险。不仅打通了金融服务“三农”的最后一公里,也是落实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探索建立农业补贴、涉农信贷、农产品期货和农业保险联动机制的有力措施。

  “近年来,大宗商品价格频繁剧烈波动,企业存在利用期货及衍生品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巨大需求。同时,随着农产品行业对期货工具的认识逐步加深,农业‘保险+期货’试点的推出,对于解决我国‘三农’难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也为涉农企业和保险机构利用期货等衍生工具进行定价和管理风险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都为期货行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中国期货业协会会长王明伟说。

  国务院2016年10月发布的《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提出,稳步推进农产品期货等交易,创设农产品期货新品种。要加大保险保障力度,建立农业补贴、涉农信贷、农产品期货和农业保险联动机制,扩大“保险+期货”试点,研究完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

  证监会相关负责人前不久也表示,今后将继续把扩大“保险+期货”试点作为服务”三农“的重要抓手;认真落实好2016年项目,防范市场风险,保证项目安全稳定推进;认真总结经验和做法,不断完善市场规则,逐步形成可复制和推广的方案。

  期货功能发挥逐步深入

  2016年,随着大宗商品投资愈发受到市场关注,期货公司业务也逐渐受到资本青睐,传统单一经纪业务的盈利格局逐渐打破,新业务的开展令期货公司融资需求凸显,新三板市场和H股市场上,内地期货公司身影不断增加,从日前公布的IPO排队名单中,瑞达期货、南华期货赫然在列。

  业内人士表示,支持期货公司利用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是当下期货行业监管的一大导向。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等多个场合公开表示,继续支持期货公司拓展融资渠道,鼓励其通过境内外发行上市、新三板挂牌等方式扩大筹资规模,不断增强资本实力,提升行业抗风险能力。

  展望2017年,接受采访的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国内金融资本对期货市场的关注空前提升,结合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的大背景以及国际化进一步推进,2017年国内期货行业将大有可为。

  “期货市场功能的发挥,对经济转型过程中的风险释放来说不可或缺,我国衍生品市场应扩大产品供给、提升经济效率;从产品供给来说,建议给股指期货松绑,加快推进原油期货落地、规范场外市场发展等。同时,期货行业也要增强内生动力,优化提升制度效率。”专家说。

  业内人士呼吁,国内期货市场主要面临的是供给不足的发展问题,对策是增加供给,加快发展,尽快推出原油期货等品种。前不久,方星海对外表示,将不断改革完善相关制度流程,开发上市更多符合实体经济需要、市场条件具备的期货新品种,包括推出原油期货。专家表示,从当前来看,商品期权初步落地、股指期货尚未松绑、国债期货活跃度有待提升、国际化尚未开放、场外市场起步受阻等问题导致工具单一,市场层次太少。

  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场呼吁多年之后,2016年年底,商品期权正式落地,证监会批准郑商所、大商所分别开展白糖、豆粕期权交易。近年来,白糖、豆粕现货价格波动频繁,相关农业企业迫切需要更丰富的风险管理工具。证监会选取白糖、豆粕两个期货品种进行农产品期权交易试点,能够更好地满足农业企业精细化、多样化的风险管理需求,对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转变我国农业发展方式具有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下载新浪财经app
下载新浪财经app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