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刘创 沈怡然/文 曹德旺以一番对比中美制造业成本的“真话”,引发了人们对福耀集团和制造业的关注。有朋友劝他不要乱讲话,但他认为自己只是实事求是地指出客观问题,给大家提个醒。
这位已经70岁的企业家,亲手创办了福耀集团,从做水表玻璃起家,到2013年成为中国第二、全球第二的玻璃大王。
有人说曹德旺身上很矛盾:办公室大得像篮球场,午餐却只在公司食堂草草解决,不超过5分钟;在福州盖了6000平米豪宅,却将手中70%的公司股份捐给了慈善基金会;作为一名集团董事长和佛教徒,又坦然承认自己曾经在婚姻中碰到的问题。
真实,或许是对曹德旺最为贴切的描述。相比中国新一代企业家,老一辈的企业家们往往给人“闷声发大财”的低调印象,这也是中国人的一大处世哲学。
成年人的真实背后往往是勇气。与“皇帝的新衣”故事中那名说真话的小男孩不同的是,在商界奋战了半生了曹德旺,并不是一名无知者。在曹德旺“要考虑如何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问题,不要整天拍马屁、不着边际的胡说八道”言论的背后,是他坦然说真话的勇气。
在他的自传中,他大谈自己在计划经济时代倒买倒卖的发家史、与地方政府的斗争史以及创业过程中对一些合作伙伴的不满。
如今,他的坦然与勇气,引发了关于中国制造业成本难题的大讨论。曹德旺的“真话”,道出了中国制造业的困境。中国经济下行大背景下,税负、原料价格、环保严令等多重因素让制造业面临着比过去更难得境地,而曹德旺的话,一下子把这些问题铺开摆在了公众眼前。
实业之难
玻璃大王、全球第二、中国首善……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身上不乏这类光环与标签。
但他因为一番关于中、美制造业成本对比的言论而获得另一种关注。“中国制造业的综合税负比美国高35%,土地基本不要钱,电价是中国的一半,天然气价格是中国的四分之一,中国较美国有优势的,只有劳动力。”曹德旺在采访中口无遮拦的表达被舆论冠以“曹德旺跑了”的标题给“带歪了”。
这与曹德旺发表此番言论的初衷相去甚远,毕竟福耀集团有三分之二的业务都来自中国,正如曹德旺自己所称,他没跑,他的事业重心在中国。
16岁开始经商的曹德旺,对企业的成本与风险有着异于常人的敏锐。2006年,正值金融危机来临前夕,人民币汇率略有浮动,劳保法、环保法、公路法随后相继出台,从这些蛛丝马迹中,曹德旺嗅到了危险的气息。
他的判断是,人民币升值、各项法律法规的实施,将给以出口为主业的中小微制造业带来无法承受的成本。而有广东增城市的地方干部告诉曹德旺,几乎每天都有企业蒸发、老板跑路。2007年4月,他曹德旺判断危机将在三年内发生,集团必须抓紧将生产、管理、营销成本都降下来,并随后关闭了4条建筑级浮法线。
2008年,曹德旺预判的金融危机如期而至,福耀集团提前准备的自救行动起到了作用,并且还有余力支援其他下游汽车企业。
当时,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加大了政策拉动力度,钢铁、水泥、玻璃等制造业迎来进一步需求增长,国家GDP增长率仍保持高速。而如今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制造业迎来阵痛。
去年,波士顿咨询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受人力成本、汇率和能源成本等因素影响,中国制造业的综合成本已经只比美国低5%。而刚刚赢得美国总统大选的特朗普则声称,要让制造业重回美国,“中国抢走了我们的工作,抢走了金钱……我们要把工作拿回来”。
从“别让华为跑了”到“曹德旺跑了”,这些调侃式传闻其实更多揭示了中国制造业面临的一个现实——中国宏观经济结构力度加大的背景下,中国的制造业对成本的波动越来越敏感。而曹德旺的一番言论,将这些现实一件件摆在了大家的眼前。
关于中美制造业的对比并非新话题。2014年,浙江省慈溪市江南化纤有限公司(下称“江南化纤”)的一份关于中美制造业成本对比的数据,得出了与曹德旺类似的结论,并广泛流传。
2014年,江南化纤公司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投资办厂,成为首家在美国建立再生聚酯短纤维制造工厂的中国企业,一期计划投资2500万美元,二期计划投资2000万美元。
在江南化纤关于中、美创办同等规模企业的成本对比中,在土地、物流、银行借款和能源成本上,中国的成本分别是美国的9倍、2倍、2.4倍和2倍以上。这样的差距同样引起了外界的关注。“这样简单的成本对比是较为片面的。”江南化纤办公室工作人员说,中美的成本对比是客观存在的,只是没有结合企业的销售、市场实际情况。这位工作人员还告诉经济观察报,对于类似福耀集团和江南化纤这样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而言的,还要面临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问题。“企业都是逐利的,哪里有利润就到哪里建厂,这是很正常的事,那么多外企也到中国来建厂,这不是合理的吗?”上述江南化纤工作人员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合理的对比应该是计算一个产品最终在美国销售为前提,在中国制造并出口到美国和在美国本土制造的各自成本分别是多少,这样以市场、销售为导向的成本测算,才是合理的。曹德旺近日也发表了类似的言论。近日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曹德旺称,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福耀作为汽车玻璃的制造商,当然要在美国设厂,打进美国市场,并称福耀只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步伐加大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中国的对外投资规模超过实际利用外资趋势愈加明显,中国对外投资已实现13年连续增长,年均增幅高达33.6%。
而福耀玻璃在2010年财报中便透露出一种危机意识,首次透露了围绕企业的一系列风险,包括成本攀升、市场变数以及汇率上浮一系列不可控因素,步步逼近企业。根据其财报中表述,2010年10月起,CPI已连续四个月涨幅超过4%,两个月内中央政府多次强调对宏观经济的积极调控。公司产品主用原料如浮法玻璃、PVB原料等,正受天然气定价、原油、煤电等改革机制作用下,价格步步攀升,加剧成本问题。
更大的威胁,在于汽车市场的一系列变数。在那两年,北京“限购令”正逐步引起其他城市效仿。公司在财报中描述了国内汽车产量,在2009年到2010年经历连续30%以上的爆发式增长后,中国成为了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发展至顶端的汽车市场,似乎意味着市场增速放缓。2011年1月汽车产量环比下降3.58%,仅同比增长11.33%。作为一家专注生产汽车玻璃,重度依赖汽车行业的公司,福耀需要在国际上进一步开拓市场。
海外之路
曹德旺出海的决心,源于1996年与法国圣戈班一次失败的合作。圣戈班是一家专注于建筑、交通、基础设施和工业应用等方面材料研发、制造与销售的国际化公司。1996年,曹德旺和圣戈班达成协议,圣戈班入股福耀集团,持有42%股份,成为控股股东,曹德旺继续担任福耀集团董事长。
曹德旺的想法是通过圣戈班先进的技术,能够帮助福耀集团进行国际化,进军海外市场。然而,圣戈班是一家国际化的集团,对其全球各地的子公司都有分工,它对福耀的定位却仅仅是服务好中国的市场。
圣戈班与福耀3年的合作时间里,曹德旺向圣戈班传达的中文、英文、法文报告摞起来有50厘米高,却没有一份获得批准,曹德旺甚至都不知道法国方面是谁在负责管理。
曹德旺明白,圣戈班这是在逼他下野。最终,在1999年福耀集团与曹德旺联手,出资3000万美元回购了圣戈班的股份,彻底脱离了圣戈班。也正是此番经历让曹德旺明白以前自己崇拜的五体投地的500强公司不过如此,这坚定了曹德旺走向国际化的决心。
如今,这家汽车玻璃制造巨头超过三成的营业收入来源国外,据其官网资料,福耀的产品占全球市场份额20%,2013年,其以营业收入115亿元、净利润19亿元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制造商。
而对于海外业务超过三分之一的福耀而言,如何进行全球化的资源配置,是国际化过程中不可缺乏的一部分。正如“代工之王”台湾鸿海(富士康)那样,往低成本的地方去以获得利润,是企业与生俱来的逐利性。
今年10月,福耀在美国投资6亿美元的代顿工厂举办了竣工仪式,曹德旺当时说未来福耀在美国的整体投资将达到10亿美元,提供5000个就业岗位,是中国制造业对美最大投资之一。
“曹德旺跑了”——这是外界对福耀在美国投资设厂、曹德旺对比中、美制造业成本言论公开后的反应。这延续了此前外界对“李嘉诚跑了”的逻辑——近年来“首富”李嘉诚在中国大量抛售资产,并在英国进行投资。
这并非是曹德旺第一次被外界传闻“跑了”。1991年,当时的福耀集团谋划上市之时,外界曾流传着曹德旺想圈钱跑到国外去的流言。流言自然是假的,曹德旺也没有跑路。而这一次,曹德旺也向外界回应,自己已经70岁,不会开车不会讲外语,进不了主流社会,去美国干什么?
真实的曹德旺
曹德旺与汽车玻璃结缘始于1984年。当时曹德旺去武夷山游玩,顺便给母亲买了一根拐杖,上车时司机提醒他,不要碰坏了玻璃不然“可赔不起”。“自己就是做玻璃的,怎么会赔不起?”曹德旺当时愣了。后来一问,才知道汽车玻璃价格惊人,一款马自达的汽车玻璃要六千元,若告急还要八千元,汽车玻璃如果破了,换起来很麻烦,因为没有国产剥离,而进口玻璃很贵。
曹德旺当时想,如果自己生产的汽车玻璃卖个几百块,不仅替代了进口的汽车玻璃,还能让老百姓享受到实惠,自己又赚到了钱。
曹德旺很快便从费功夫从各地购买了汽车玻璃的图纸、仪器设备并找来了技术人员,在1984年5月开始投产汽车玻璃。1987年,在福清县政府的支持下,原专注于生产水表玻璃的高山玻璃厂改为县里的合资企业,专业生产汽车玻璃生产。1989年,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参股。1993年,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成为中国同行业首家上市公司。
企业做大的过程中,企业多次与各方面利益群体发生冲突。1986年,全国开展农村整党整风运动,镇党办主任来查玻璃厂的账,随后指控曹德旺贪污十万多元。曹德旺急了,找到从未见过的县委书记,据理力争,尽管得到了书记的支持,但政党办随后又将状搞到了福清市和福建省农委。
其实,曹德旺的哥哥曹德淦就在省农委办公室工作,告状曹德旺的信件都经他手,但他没有吭一声,任由省里调查,最终证明了曹德旺的清白。而此后,1988年福建国际龙舟节面对省体委的违约、面对地方官方推来的人情工程,以及面对美国的倾销指控,曹德旺总是按正面交锋。
曹德旺经商业半生,曾称,自己这么多年最骄傲的事就是没给官员送过一块月饼。许多企业家出于各种需要或原因,参加各种颁奖、典礼、俱乐部,发表高调口号、言论等,而曹德旺也很少出现在这类公开场合。
曹德旺说自己不会跑,因为“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企业家要有“报国为民的心态”。而曹德旺对“报国为民的心态”的心态,就是金融、IT、房地产等行业,赚钱再多也不做,理由是对国家没有好处,许多人找他做私募基金,他却宁可捐给慈善机构,并且最近还称“中国制造业虽然很庞大,但还没有进入真正的工业化,却已有进入虚拟经济的趋势”。
这都表明了曹德旺对玻璃和制造业的坚守,以及他个人对实业的价值认同。无独有偶,同样被认为是中国制造业代表人物之一的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近日亦称,90后不愿去实体经济工作,在家开个网店就能赚钱,对国家实体经济有隐患。
如今,赢得美国大选的特朗普计划重振工业,扭转过去“去工业化”的进程。而在中国,尽管“中国制造2025”带来的相关利好政策让一些产业得到刺激,但像曹德旺这样反映制造所面临的真实困境的声音,恐怕还会更多,也需要更多。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责任编辑:李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