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4日05:40 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阮成发入滇 有望提速云南“五网”建设

  本报记者 杜弘禹 广州报道

  导读

  多位观察人士分析,云南与过去的武汉存在一定相似性,急需在交通和城市建设领域取得突破,这也是云南对阮成发的期待所在。

  12月13日上午,云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表决通过,决定接受陈豪辞去云南省人民政府省长职务,任命阮成发为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并决定其为代理省长。

  公开履历显示,现年59岁的阮成发,在湖北工作38年,2007年年底,担任武汉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后任市长。2011年1月,升任武汉市委书记。主政武汉近9年。

  主政武汉期间,阮成发因城市建设受到广泛关注。此次履新,阮成发被寄望于解决云南这个欠发达省份的建设及发展问题。

  近年来,云南经济并不乐观。今年前三季度,云南GDP增速为7.6%,不及年初定下的8.5%左右的目标。上半年,云南GDP增速仅为6.6%,低于全国平均增速。

  多位观察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从阮成发过去主政武汉的举措来看,他在交通和城市建设发展、“治庸问责”等方面颇具想法和魄力,这将有助于推动云南破解当前发展所面临的软硬环境制约。

  破解交通发展瓶颈

  交通和城市建设发展,或许将是阮成发入滇后需要解答的一个重要命题。这不仅是因为他过去主政武汉期间,该市交通大发展,并成功跻身“准一线城市”,更为重要的是,云南急需破解这一短板。

  地处西南边陲、交通末梢的云南,交通建设发展的滞后,或从高铁就可见一斑。云南高铁将在近期开通,未来将借由沪昆高铁和广昆两条线路接入全国高铁网络。不过,如果对比邻省广西和贵州,云南的“高铁时代”显然来得多少有些晚。广西自治区自2013年就开通高铁,目前覆盖区内约10个城市;贵州亦有多个城市开通高铁。

  事实上,高铁仅为一个缩影。从整体来看,云南包括公路、铁路等交通在内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都存在严重滞后。云南省的多任主政者亦曾公开表示,云南基础设施支撑能力薄弱,成为制约该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这在云南政界和学界也是一个共识。

  云南财经大学副教授周大研对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对比贵州和广西,云南拥有更优的区位优势,国家也将云南定位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但云南基础设施的落后,一直抑制了云南优势的发挥,包括高端人才、产业引不来、留不住,进而影响发展。

  云南也一直希望能破解此难题。2015年,云南公布了一项宏大计划,5年内将投资超1.6万亿元,实施路网、航空网、能源保障网、水网和互联网五大基础设施建设。云南“十三五”规划对此亦着墨颇多,提出构建现代基础设施网络,支撑跨越式发展。

  今年前三季度,云南的“五网”建设投资达2092亿元,其中路网比重最高,为1240亿元。这也直接推高了云南的固定资产投资,今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19.2%,增速全国第2位,仅次于贵州。

  不过,当前云南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面临如何持续性融资,并避免过度沉重的政府债务难题,这事实上也是当前处于大建设时期的西部省份的共同问题。

  云南早前曾提出,创新融资方式,采取PPP等合作形式吸引社会资金,形成多渠道资金流,控制政府性债务风险。

  周大研认为,从阮成发过去在武汉的施政情况来看,他或许有魄力,也有经验推动云南在包括交通在内的基础设施,以及城市建设方面有所突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阮成发主政期间,武汉在交通上一跃成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同时在城市面貌上告别“大县城”,此外,产业和创新能力也得到极大增强。

  多位观察人士分析,云南与过去的武汉存在一定相似性,急需在交通和城市建设领域取得突破,这也是云南对阮成发的期待所在。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马丹认为,云南希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投资、建设,首先要在解决好投资者收益问题上下功夫,这需要政府加强信用和服务,完善政策保障,也需要更多地创新方式方法。

  改善营商环境

  阮成发的“武汉经验”中,“治庸问责”或对云南亦有启发意义。

  2011年初,武汉掀起以“打造全国发展软环境最优城市”为目标的“治庸问责”行动,剑指吃、拿、卡、要等50种损害发展环境行为,以及得过且过、业绩平庸等10种“庸病”,并创新包括“电视问政”等一系列举措,极大地提升该市行政效率,优化营商环境。

  周大研分析,当前,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制约实际上包括软硬两方面,包括交通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的建设发展解决的是“硬环境”问题,但是云南对比东中部发达省份,甚至对比四川和重庆等西部省份,“软环境”也存在很大差距,亟待改善。

  “软环境”建设不足的一个体现是,民营经济的不活跃。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云南全省的民营经济增加值为4247亿元,同比增长8.5%,占全省GDP的44.5%。作为对比,邻省贵州2015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就已达到50%。

  分析人士指出,云南以资源型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经济的发展又过度倚重多家“巨无霸”国企,导致容易忽视民间经济发展环境。

  周大研认为,事实上,云南“硬环境”的逐步完善,包括接入全国高铁网络,一定程度上也对“软环境”构成很大的挑战,包括营商环境、社会公共服务等,云南能否配套好?承接好?

  另一方面,云南无论是“软环境”还是“硬环境”建设,事实上都将与经济发展,尤其是产业发展互为表里,如交通基础设施,地方要提供足够的人、物和资金流,才能产生综合效益。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阮成发在云南第一次公开政务活动是在12日上午,其以省委副书记身份与云南省委书记陈豪在昆明会见了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并共同出席《云南省人民政府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字仪式。

  双方表示,将优势互补,加强合作,积极推动云南“云上云”行动计划和“互联网+”业态发展。

  马丹认为,云南被国家定位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延边开放将是未来的最大机遇,未来泛亚铁路开通后,云南将真正成为内联外通的节点,真正发挥资源汇集的作用,发展有望提速。

责任编辑:郭一晨 SF160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