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4日01:55 每日经济新闻

  张驰认为,欲破此局,就需要引入竞争。此次私募做市就打破了券商做市牌照垄断。如果试点可行,后续也许会加入更多的做市私募机构。只要供给充足了,将会降低做市商议价能力,这更有利于做市商拿库存股票的公允性,保持股价稳定。李高也表示,在一些具有成长性的好标的被低估的时候,券商也许也会关注,但私募可能更愿意去承接,并且把价格做上去。

  当然,对企业合理估值只是基本要求,市场对私募做市商寄予了更多希望,那就是从目前1645家做市企业中,挖掘出一批被低估了的明星企业,从而带动市场发展。

  中陆金粟资产总经理余锐表示,新三板市场前期通过券商的努力,达到了目前接近1万家企业的规模,有了一个庞大而广阔的市场基础。“私募通过做市,极有可能挖掘出一批真正对市场有支撑性作用、有标杆性意义的优质企业。”

  余锐认为,私募在对新三板企业价值发现上有先天优势,“私募原本就是做投资业务,对于行业有侧重研究,擅长对成长型和创新型企业估值。而且按本次私募做市资格评审标准,成为做市商的私募年均资产管理规模在20亿元以上,这种管理规模的私募机构可能在每个行业领域都投资过数家企业,对行业情况很清楚,对企业估值定价会更为准确。”同时他还强调,按规定,私募必须用自有资金真金白银地投入做市,为了确保资金安全,在尽调上一定会更为充分,更有利于对企业进行价值挖掘。“其实券商作为做市商也有这样的能力,但他们有太多的业务需要去覆盖,在做市的研发力量和人员投入上,往往不会耗费太多精力来做进一步的深挖。私募如果在这个时候接棒,在券商前期打下的基础上,再向下深挖,有些明星项目就能脱颖而出。”余锐说。

  应集中火力 改善局部流动性

   新三板资金流动性困局问题,从做市交易的相关指标就能窥得一二。12月5日,只有689家做市企业达成交易,成交金额为5.11亿元,换手率只有0.11%,不少企业甚至只成交了最低要求的1000股。曾被赋予提高交易活跃度厚望的做市制度正面临一个个尴尬境况:有报价无成交;新增做市企业家数量屡创新低;已有近200家企业遭做市商退出做市;券商忙着“去库存”……做市似乎未能成为促进投资者“买买买”的良方。

  “当市场缺少买盘的时候,企业会很自然地认为做市意义不大,无论是作为企业还是做市券商,这都会促使它们产生终止做市的念头。”某证券公司新三板部门总经理告诉记者,虽然企业和做市商退出做市的客观原因很多,比如转板、被并购、企业经营出了问题等,但从大环境来看,买盘稀缺是做市效果不尽如人意的最主要原因。

  余锐表示,新三板市场发展前期,更多考虑的是挂牌企业的准入,但是没有交易的市场是不会有更多的投资者参与的,因为缺乏退出的条件。“私募基金现在的管理规模是10万亿元,为什么没有更多的钱进到新三板呢,主要是没有稳定的预期。在这种情况下,私募做市的准入其实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叫投资人准入的时代,将更多的交易对手引入到这个市场里。”

  余锐强调,初期来看,10家私募做市数量有限,但这是一个很强烈的信号,未来在做市商准入上,监管层或许会随时丰富做市商队伍,这能给市场投资参与者带来比较稳定的退出预期,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入场。

  另外,虽说首批试点私募带来的增量资金有限,但业内人士认为,也不是毫无用武之地,只要集中做市“火力”,局部流动性还是有望得以改善。“机构累计投了上千亿元进去,很多是以定增的形式进去的。有些资金想出来,同时外部也有很多投资机构想买。但是新三板目前做市资金量总共才两三百亿元,而且分布在一千多家做市企业中,在还没有推出大宗交易制度的情况下,只要二级市场买盘大一点,股价就能被轻易推高,后面资金难以跟进,十分不利于交易的达成,何谈活跃度?”张驰认为,首批10家私募以自有资金做市,在资金实力上跟券商没法比,但如果将这些资金集中在少数做市企业中,那么这些企业的流动性还是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突破几个点之后,或许能带动流动性的整体改善。

  因为看好私募做市可能带动一波新三板优质企业上涨行情,有的投资者已经在悄悄布局。某私募机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该机构通过参与定增或者老股转让的方式,布局了一些被低估的创新层企业股票。

  拿牌照还是真做市 取决于市场环境

   广证恒生的研究报告显示,在纳斯达克,有超过500家做市商活跃其中,平均每家上市公司拥有近20家做市商,数量和密度远超目前新三板市场做市商的数量。

  从资金量上看,按照目前规定,私募机构只能使用自有资金参与做市,而券商做市商自营资金受制于风险指标限制,未来在做市资金增长来源上,监管层面临做市商数量扩容和放宽做市资金来源两种选择。广证恒生总经理兼首席研究官袁季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可借鉴美国监管做市商财务风险的经验,出台针对做市商财务风险管控的详细规定,如做市资金来源报告、流动性指标、类资本充足率指标等,有利于规避做市商发生财务危机,也有利于监管机构掌控市场中做市资金来源与风险,为未来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数据依据。同时,可以借鉴纳斯达克市场的做市激励措施,提高做市商做市报价的积极性,引导做市商提供有高质量的报价。

  有分析认为,降低做市商持股风险,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做市商的积极性。按规定,做市商在做市前应当取得不低于10万股的做市库存股票。目前做市商获取做市初始库存股,主要有股东在挂牌前转让、股票发行、二级市场直接买入三种方式。袁季认为,由于目前国内还没有金融工具供做市商减少持股风险,做市商做市收益容易暴露于标的的股价变动中。在当前市场流动性不足的情况下,这降低了做市商参与传统意义上单纯的“做市”积极性。借鉴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的经验,推出用于做市商风险管理的金融衍生品有助于做市业务发展。同时袁季还指出,市场也可以尝试在监管限制的条件下开放做市商做市的资金来源,为新三板提供更多的做市资金,进而提升流动性。

  “做市是一种可行的盈利模式,随着新三板流动性的恢复,肯定会成为一个不错的业务赢利点,但未来私募做市态度和效果,还有待于私募对新三板市场走势的判断以及市场的真正验证。”南山投资创始合伙人周运南表示,和主办券商必须承担做市义务不同,以试点身份进入做市商行列的私募会更在意业绩和形象,但监管层对做市商资格的把关严格程度、进场数量和速度、监管力度、做市业务水平和积极性,以及市场对私募做市表现的正负反应等,都会影响私募做市的结果。

  此外,周运南还指出,由于我国的券商等金融性牌照是审批稀缺资源,一直未放开,私募有了做市资格,未来可能有机会再获得挂牌资格,这样就更接近准券商,无论是对拓宽未来盈利渠道,还是对私募机构本身的估值,抑或是依靠做市这条纽带和企业建立更深层次的合作关系,都有利好的一面。因此私募做市的第一个大赢家就是未来能获得做市牌照的私募机构。南方某资产管理公司股权投资部负责人也认为,参与做市的首批私募最为看重的或许正是做市准入牌照和一系列市场效应,到底有多少机构是真正做好了做市准备,并将其作为一个长期盈利增长点,尚有不确定性。

  对此,周运南强调,新三板流动性困局是否因私募做市而有所改善还有待观察,“不能单靠某一个措施或者某一项制度,而是要靠前后多个措施和制度累积的共振作用。虽说真心希望私募做市试点能给当前沉寂的新三板二级市场带来一股清流,但市场各方也应保持平常心,说不定哪天幸福就突然来敲门了。”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骆珊珊 SF176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