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4日00:53 新浪综合

  险资错在哪儿

  来源:法治周末

  险资参与股权投资,进行举牌本身无可厚非,并无错。但保险公司举牌的资金来源如果多数是短期的万能险资金,而投资的却是中长期项目,这就会造成资金错配问题。资金错配如果造成挤兑,风险将是巨大的

  法治周末记者 代秀辉

  12月5日,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前海人寿)被保监会点名。

  “保监会下发监管函,针对万能险业务经营存在的问题,并且整改不到位的前海人寿采取停止开展万能险新业务的监管措施。”在发布的信息中,保监会称,“同时,针对前海人寿产品开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责令公司进行整改,并在三个月内禁止申报新的产品。”

  保监会同时称,对其他在万能险经营中存在类似问题的公司,保监会正密切关注整改进展,视情况采取进一步的监管举措。

  这一切的发生,距离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第二届基金会员大会上,丢开演讲稿,痛斥“野蛮收购”尚不足一周时间。

  骤然趋寒的监管指向了同一个目标:万能险。

  “近两年来,一些激进的险资,通过万能险等创新型产品,利用举牌的方式频频出击,在资本市场上激起不小的风浪,其在期限错配、信息披露、投资者适当性等方面的确存在不少问题。”中研普华研究员危仁鹏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违背初衷的万能险

  “当下的保险市场中,80%的保险产品带有理财功能。”资深保险人丘斌斌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这与大部分保险客户的需求存在一定关系,他们更多关注于收益而不是保障;同时,我国的保险销售采取代理人制度,这意味着代理人要通过销售获取收益,而带有理财性质的保险产品相对于纯保障性保险产品,收益要高,更易销售。”

  万能险正是一种兼有保障功能和理财功能的人寿保险险种。

  按照万能险的基本运作模式,投保人把保费交到保险公司,会分别进入两个账户,一部分进入风险保障账户用于保障,另一部分进入投资账户用于投资,由保险公司代为投资;同时,万能险可以任意调整保额、缴费期,以及保障费用和投资费用之间的比例,提取较为便捷。

  “随着这两年新的保险公司的不断增加,很多公司想在保费规模上赶超老公司,而万能险成为它们的最佳利器。”资深保险人丘斌斌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原因在于,相对于其他带有理财性质的保险险种,万能险的投资收益上不封顶,下设最低保障利率。拥有最低保障利率意味着客户首先能够保证本金的安全,然后还有保底收入。这样的产品自然受客户青睐,也符合中国人理财的观念。因此,保险公司在占领市场时,都倾向选择万能险产品。”

  保监会的一组数据反映了万能险在保险市场中的受欢迎程度。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保险市场中共计有57家保险企业涉足万能险,保费总收入达7647亿元,这一规模是2007年万能险保费收入的7.6倍。而在今年前5个月,万能险保费就已达到了7596.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78%。

  然而,丘斌斌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在实际销售过程中,万能险却背离了初衷。

  “万能险的初衷是奔着中长期理财设计的,它的特长比较偏向于中长期收入,而不是中短期收入。这也符合保险公司资金管理的惯例,也是保险公司所擅长的。”丘斌斌说,“但近年来,很多中小型保险企业为了迅速占领市场规模,就开始设计短周期的万能险产品。”

  “本来万能险产品多为3年至5年期,甚至长达10年,而一些激进的险企,将万能险设计成短期理财产品(年限1年至3年),以高利率吸收资金。”危仁鹏表达了同样的说法。

  丘斌斌解释,按照传统意义的模式,客户在购买万能险后要缴纳账户管理费用,提取的时候还要收固定的手续费,这两项费用也是保险公司的收益。“但是,很多保险公设计的万能险产品,则是允许客户在半年或一年后退保或领取账户余额,不再收取手续费。在这样的情况下,万能险就变成了短期的储蓄产品。”

  “这样的短期万能险产品容易出现保费挤兑、虚假繁荣、基本金消耗偿付能力不足等一系列的问题,它会给整个行业带来隐患。”丘斌斌说,“同时,它也不符合保险公司资本管理的方式,也不符合保险公司投资匹配的要求,更不符合‘保险姓保’的基本规则。而这,也是保监会所担忧的。”

  险资错在哪儿

  万科股权之争、格力电器“被举牌”危机、南坡A高管集体辞职……在险企几近疯狂的举牌背后,万能险成为支撑举牌的主要力量。

  “险资举牌上市公司,保险产品为险资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弹药,而其中万能险功不可没。”危仁鹏说。

  多位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称,险资参与股权投资,进行举牌本身无可厚非,并无错。

  “法律并没有禁止险资举牌行为,从这点而言,险资举牌是合法的;从监管而言,保监会规定,险资证券投资基金和股票投资,比例不超过30%,都不违规。因此,以目前险资举牌来看,并未违规;险资举牌符合国际惯例。”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研究中心主任王绪瑾对法治周末记者说,“同时,它也符合保险发展的自身规律。”

  丘斌斌同样认为,险资参与资本市场股权投资和举牌本身无错,但其认为根本问题出在资金错配上。

  “问题在于保险公司举牌的资金来源如果多数是短期的万能险资金,但是你的投资项目却是中长期的投资项目,这就会造成资金难以匹配、错配的问题。”丘斌斌说。

  丘斌斌解释,如果保险公司参与举牌的资金来自于短周期的万能险资金,而投资股权项目是长周期的,那就会造成两种可能后果。“第一,要么保险公司继续增加万能险资金量,用你新增的资金量去兑付短期到期的万能险资金量;但这种方式,会造成相对的恶性循环,同时能否如期凑到所需的资金也是一个问题。第二,如果用已经参与到股权投资的短期万能险资金偿还到期债务,则面临短期难以将股权除清的问题;同时,短期万能险资金进行高风险的短期股权投资容易出现闪失。”

  “万能险本身没有错,错在险企将短期较高回报的理财产品用作长期投资,这样既可能使自己偿付能力受到挑战,更会使险企为了给投资者较高的投资回报,在资本市场上兴风作浪,做些急功近利的事情。”危仁鹏表达了相同的观点。

  让险资归位

  如何让险资正确归位,成为监管层考虑的问题。

  法治周末记者注意到,围绕着万能险存在的问题,今年保监会密集出台了《关于规范中短存续期人身保险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完善人身保险精算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关于强化人身保险产品监管工作的通知》等多项规定。

  与此同时,保监会还对中短存续期业务超标的两家公司下发监管函,采取了停止银保渠道趸交业务的监管措施;累计对27家中短存续期业务规模大、占比高的公司下发了风险提示函,要求公司严格控制中短存续期业务规模。

  此外,针对互联网保险领域万能险产品存在销售误导、结算利率恶性竞争等问题,保监亦先后叫停了6家保险公司的互联网渠道保险业务。

  “可以说,保监会的一系列动作也是在防患于未然。就是要告诫一些比较激进的险企,不要将保险公司变成一个资本的提款机。”丘斌斌说。

  在丘斌斌看来,险资永远要以安全为基因,这是险资的基本思路和模式。“但是险企不是资本的提款机,不能说为了增加保费规模,造成偿付困难,造成行业的危机,资本的危机,最终造成信用的危机。”

  “对于新的公司来说,我觉得最要避免的,就是把保险公司当做一个纯粹的融资平台,当做一个提款机。融了钱,然后去资本市场兴风作浪。我觉得这可能和我们希望见到的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是相违背的。”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保障与保险学系主任郑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亦表达了相同的观点。

  “基于万能险在某些中小型保险公司发展过快、规模与比重偏大的现象,今后可对保险公司推出的新产品,实行定规模、降比重的措施。”财经专栏作家曹中铭向法治周末记者建议,“比如,可规定某保险公司万能险保费收入不能超过所有保费收入的40%或50%(或者更低),以实现多险种均衡发展。而对于万能险存在的中短存续期业务超标问题,更应严令禁止。”

责任编辑:周宇航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