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01日05:40 21世纪经济报道

基金经理老鼠仓,说好保本变巨亏,买基金被坑请到【基金曝光台】!信用卡无故遭盗刷,银行存款变保险,理财被骗请猛戳【金融曝光台】!

  原标题:工行谭炯详解银行如何服务供给侧改革: 需改变依靠信贷增量支撑经济发展旧模式

  本报记者杨志锦北京报道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必须改变片面依靠信贷增量来支撑经济发展的旧模式。”11月30日,中国工商银行党委委员谭炯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第十一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上表示。

  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提出“三去一降一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工行实践,谭炯在亚洲金融年会上做了“商业银行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的主题演讲。

  谭炯介绍,工行服务供给侧改革的实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着力完善信贷增量与存量移位再贷并轨管理机制;二是建立信贷与非信贷融资协调发展机制;三是突出以创新方式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信贷增量支撑经济发展模式需改变

  谭炯认为,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商业银行必须改变片面依靠信贷增量来支撑经济发展的旧模式。他给出了三点原因:

  首先,信贷资金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已经出现边际效用递减的趋势。随着中国经济总量和信贷总量的不断扩大,单位新增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逐年下降,对GDP增长的拉动效应减弱。从数据上看,2001年1元新增信贷投入可带动0.8元的GDP增长,而在2015年则只能带动0.33元GDP增长。

  第二,当前中国正在推进构建以资本为核心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但对信贷增量的依赖和思维惯性,使部分金融机构总体上延续了贷款规模扩张型发展路径,货币信贷的存量盘活、结构优化和使用效率提升等政策导向容易被忽视,“稳增长”往往被片面解读为“宽信贷”,从而与宏观审慎管理的要求出现背离。

  此外,在经济增长周期变化和新旧产业交替过程中,银行信贷过度集中于某些传统行业和投资领域,将会加剧产业结构调整困境。尤其是部分低效企业和项目占用大量金融资源,导致信贷资金沉淀,进而形成了资金在低效产业甚至是僵尸企业中转不动、退不出的局面,影响了新兴产业和小微企业信贷的可获得性,造成结构性的社会资金短缺,降低了信贷资金使用效率。

  “商业银行服务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依靠金融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金融业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方向,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谭炯表示。

  谭炯进一步表示,这其中包含了几方面的要求,包括营造稳健有利于政策传导的货币金融环境;坚持市场化方向积极支持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深化金融市场化改革,增加有效金融供给等。

  工行服务供给侧改革实践

  “要完成好这些改革任务,商业银行必须创新和改进服务方式,做强做实有效金融供给,提升与实体经济需求间的适配度。”谭炯表示。他介绍,对此工商银行这几年已经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是着力完善信贷增量与存量移位再贷并轨管理机制,按照全流量统筹配置信贷资源,通过信贷流量调控、结构调整,为经济转型和结构性改革提供金融动力。

  今年前三季度工商银行新增贷款7300多亿元,存量贷款到期收回后的移位再贷达到1.72万亿元,相当于信贷增量的2倍多。两者相加,前三季实际新投放贷款达到2.5万亿元,与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接近1比4,相当于有高达四分之一的贷款重新进行了投放。同时,存量贷款的盘活和移位提质成效明显,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公司贷款的存量移位额达到1.3万亿元,移位率60%,信贷配置实现了从产能过剩行业、高风险领域向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战略新兴产业和薄弱环节移位,从融资过度区域向战略性区域移位的良好态势。

  二是建立信贷与非信贷融资协调发展机制。主动适应金融脱媒与企业降杠杆的趋势,加快推动公司金融业务转型,积极创新信贷+非信贷、股权+债权、表内+表外、境内+境外等综合化金融服务。

  三是突出以创新方式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比如,在做好线下业务专业化经营的同时,成立了网络融资中心和个人信用消费金融中心;运用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技术,加快发展小微和个人消费信贷的线上金融服务;创新以自助、线上、标准化等为突出特点的新型作业模式,提高融资供给的便利性和可获得率,更好地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消费扩大升级。

  (编辑:闫沁波)

责任编辑:杜琰 SF007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