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08日02:55 时代周报

  煤焦价格走出“深V”拷问调控逻辑

  杨国英

  近期煤焦在大宗商品市场所引发的狂热情绪,绝对远超两年前A股市场所谓的“改革牛”——短短一个半月时间,在商品期货市场,焦炭和焦煤主力合约的涨幅均超过80%,而与去年同期相比,则煤焦期价的涨幅已高达170%以上。

  11月3日,国家发改委价监局召集相关煤炭生产企业,召开规范煤炭企业价格行为提醒告诫会。这已经是9月8日以来,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召开的第7次煤炭专门会议,诉求只有一个:抑制煤价涨势。但是,近两个月的政策调控,其事实成效不仅并不显著,而且正是在“限价”意图明显的接二连三的调控声中,煤焦价格居然迈出了一骑绝尘的走势。

  回顾过去6年煤焦价格的走势,可谓是走出了一波激荡人心的过山车式的“深V走势”。从2011年至去年底,煤焦价格持续深度探底,最高跌幅高达70%,而自今年以来,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煤焦价格又从底部急速攀升,一年不到,即全面收复了过去5年的跌幅。

  煤焦价格呈现如此疯狂的过山车式走势,客观而言,与投资拉动的需求变化局部相关。在2016年之前的5年间,我国经济的投资拉动需求持续弱化,固定资产投资更是接连下滑,这必然会整体上弱化煤焦的社会需求,故而,其价格一路下跌是相对合理的。而在“去产能、去库存”全力推进的今年,受一二线大城市房地产市场回暖以及部分地区投资拉动再次升温的影响,煤焦需求得以相对增加,继而产生价格的相对反弹,这也是必然的和相对合理的。

  煤焦价格的有限反弹是合理的,但是,短短不到一年时间即高达170%的离谱涨幅,不仅出乎所有市场人士的预料,而且极容易产生强大的负面效应。在煤焦价格疯狂的诱惑之下,一方面,煤企将很难坚持“去产能”的既定战略,甚至还有可能会“扩产能”;另一方面,对于身处基础能源行业的煤焦,其本轮价格的狂飙突进,势必将对传统制造业构成不利影响:煤焦价格的涨幅过大、涨速过快,不仅加大了传统制造业的成本,也会对传统制造业的生产计划构成扰乱的负面效应。

  反思这一轮煤焦价格的狂飙突进,有必要认识有关部门政策调控的局限性。自全社会煤炭库存(高达4亿吨)达到历史顶峰的2014年起,相关部门的政策调控不仅纷至沓来,而且“紧箍”越收越紧—直到今年4月,相关部门还在一周内连发三份配套文件,强调煤炭行业的“去产能”。

  正是由于过去数年煤焦“限产”政策过于猛烈,一逢我国投资拉动需求稍有回暖,必然导致今年以来煤焦价格的全面失控。而在煤焦价格惊人的猛涨之下,当下的相关部门又只有无奈地全面松绑煤炭“限产令”。

  对照这一波与煤焦“深V走势”相伴的政策调控,可以说,市场的真实走势给调控意图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在煤焦价格持续深度下探的过去5年中,政策调控并未真正起到托底之效,而在今年以来煤焦价格的一骑绝尘中,政策调控亦未真正起到抑制之效。

  煤焦价格走出“深V”令人反思:要想产业能够良性发展,摆脱暴涨暴跌的宿命,产业政策应该引导行业调整,但绝不应该越俎代庖、试图主导行业调整;应该让市场机制发挥主导作用,汰劣存优调整产能,而不要武断地行政一刀切。归根到底,只有充分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市场主导下的价格涨跌来引导行业的发展,政府的产业政策才能起到对行业的良性引导和监管之效,产业调节的有效性也才能显现出来,去产能调结构的经济转型重任才能最终圆满完成。

  (作者系财经专栏作家)

责任编辑:陈永乐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OPPO胜利因智能手机技术停滞

OPPO完全地复制了过往二十多年来,在饮料、保健品、家电和服装市场上一再发生过的“营销奇迹”。那么,为什么仍然会出现OPPO式的胜利?

人民币不会也不该大幅贬值

此轮人民币贬值的压力是自我实现的预期在起作用。应对这一措施,短期内必须坚定地管理投资者预期与资金流动。中长期来看,必须从现在开始采取切实措施,逐步调低中国的货币存量,从根子上稳定中国的金融。

为何德国对中国投资态度突变

“德国作为商业重镇之所以如此强大,是因为政界和经济界有个互不干涉的传统,这就保证了商业活动的独立性。如果德国政府对中国投资筑篱盖墙,只会让自家企业懒惰。”

东北地区已陷入“资源诅咒”

营商环境恶化实际上是东北经济困局的一种表象,是结果而非原因。之所以出现营商环境恶化这一结果,是因为“资源诅咒”、劳动力外流和人口老龄化、体制机制滞后等掣肘性因素的存在。东北要实现振兴,需正视与解决好这三大掣肘性因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