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08日01:25 证券日报

We want you!2016首届中国波特菲勒奖评选正式开始!基金、保险、券商等金融机构资管能力孰优孰强?请点击【投票】,选出你心中的最强机构!

  银行理财资金楼市“加杠杆”:涉房投资余额42个月激增1166%至2.09万亿元

  ■本报记者 张 歆

  商业银行与房地产业的亲密,不仅仅体现在财务报表之内的开发贷和按揭贷。数据显示,银行理财资金近年来加速流入房地产业,如今已经是万亿元量级。

  《证券日报》记者统计发现,从2013年年初至今年中期的42个月内,明确投向房地产业的银行理财资金的余额已经由最初的1650.71亿元飙升至2.09万亿元,增幅高达1166%。

  理财资金加速流入房地产业的情况显然已经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视。半个月时间内,监管部门两次对于房地产领域的金融风险敲响警钟,并强调严禁银行理财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领域。

  银行理财资金“涉房”三年半增长近12倍

  虽然近年来时不时就有“银行与开发商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的传言,但是数据显示,银行与房地产业的合作可谓表内表外均快速增长。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的权威数据统计发现,从2013年年初至今年上半年的42个月内,明确投向房地产业的银行理财资金的余额已经由最初的1650.71亿元飙升至2.09万亿元,增幅高达1166%。

  报告显示,2016年上半年,累计有18.99万亿元的银行理财资金通过配置债券、非标资产、权益类资产等方式投向了实体经济,截至2016年6月底,投向了实体经济的理财资金余额16.03万亿元,占理财资金投资各类资产余额的60.74%。投向实体经济的理财资金涉及国民经济90多个二级行业分类,其中规模最大的五类行业为:土木工程建筑业、房地产业、公共设施管理业、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和道路运输业等,前五类行业占比分别为14.21%、13.06%、11.68%、6.78%、5.68%,合计为51.54%。具体来看,2013年年初,房地产业仅排名第八位;2013年年底该余额增长至2465.01亿元,排名一度跌至第十位;2014年年底增至3620.2亿元,在各行业中排名第九位;不过,房地产业在2015年年底的排名快速上升至第三位,该余额已经激增至1.54万亿元。

  也就是说,2015年是银行理财资金大举流入房地产业的关键时点,而且这一态势在2016年上半年得以延续。而上述时间点与地王频出、房价快速上涨的时间点可谓“暗合”。

  事实上,今年中期上市银行合计的涉房贷款高达18.53万亿元,如果再加上银行理财资金的逾2万亿元,银行对于房地产业的信贷支持超过了20万亿元,其“杠杆力”不容小觑。

  半个月内监管两度敲警钟

  银行理财资金与房地产业的对接,如今已经成为监管的敏感点之一。

  银监会10月下旬召开的三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上针对房地产领域的金融风险提出要求。会议指出,须严控房地产金融业务风险,严格执行房地产贷款业务规制要求和调控政策;审慎开展与房地产中介和房企相关的业务;规范各类贷款业务管理,严禁违规发放或挪用信贷资金进入房地产领域;加强理财资金投资管理,严禁银行理财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领域;并加强了房地产信托业务合规经营。

  11月3日,央行上海总部再次重申,各商业银行要严格落实上海市房地产调控政策,切实防止信贷等各类资金,尤其是理财资金违规进入土地市场。据央行上海总部发布的公告,上海市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11月3日发布了《关于切实落实上海市房地产调控精神 促进房地产金融市场有序运行的决议》,决议重点强调,要继续加强对首付资金来源的审查,强化对借款人及其配偶收入证明真实性的审核,审慎评估借款人家庭偿债能力,严禁变相规避调控政策和住房信贷管理规定。此外,决议还要求各商业银行要切实防止信贷等各类资金,尤其是理财资金违规进入土地市场。这是半个月时间内,监管层第二次提到严禁理财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领域。

  违规“动作”监管易预防难

  对于监管两次提及的“违规”行为如何界定和监管,银行业人士表示,“事后监管相对容易,事前预防比较难。”

  截至2015年年底,银行理财资金投向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中的商业房地产(保障房除外)共计847.5亿元。

  据了解,由于近年来商业银行在开发贷方面实行白名单管理,部分不在总行名单上的房企转至表外,通过非标资产、权益类资产等方式间接融资。

  不过,2016年7月份,监管部门公布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其中有关投资管理的条款发现,“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确保理财产品投资与审批流程相分离,比照自营贷款管理要求实施投前尽职调查、风险审查和投后风险管理,并纳入全行统一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

  也就是说,今后银行理财资金投资即便是合规流入房地产业,其审批标准应该比照自营贷款管理要求,白名单之外的企业很难获得来自银行业资金的“输血”。

责任编辑:陈永乐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OPPO胜利因智能手机技术停滞

OPPO完全地复制了过往二十多年来,在饮料、保健品、家电和服装市场上一再发生过的“营销奇迹”。那么,为什么仍然会出现OPPO式的胜利?

人民币不会也不该大幅贬值

此轮人民币贬值的压力是自我实现的预期在起作用。应对这一措施,短期内必须坚定地管理投资者预期与资金流动。中长期来看,必须从现在开始采取切实措施,逐步调低中国的货币存量,从根子上稳定中国的金融。

为何德国对中国投资态度突变

“德国作为商业重镇之所以如此强大,是因为政界和经济界有个互不干涉的传统,这就保证了商业活动的独立性。如果德国政府对中国投资筑篱盖墙,只会让自家企业懒惰。”

东北地区已陷入“资源诅咒”

营商环境恶化实际上是东北经济困局的一种表象,是结果而非原因。之所以出现营商环境恶化这一结果,是因为“资源诅咒”、劳动力外流和人口老龄化、体制机制滞后等掣肘性因素的存在。东北要实现振兴,需正视与解决好这三大掣肘性因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