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07日02:47 证券日报

  今年以来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三贬一升”

  分析人士认为,年底前人民币对美元可能维持震荡下行

  ■本报记者 傅苏颖

  《证券日报》记者从外汇交易中心获悉,11月4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7514,较上一个交易日小幅下跌23个基点。今年以来,受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的影响,人民币汇率总体呈现缓慢下行的态势,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下跌幅度为3.97%。

  今年以来至11月4日,在对美元贬值的同时,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中的其他货币则呈现出有贬有升的态势,其中,对欧元和日元分别贬值5.63%和21.63%,对英镑则升值12.44%。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学术委员、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呈现出非对称性变动的特征,中间价调整引导市场汇率波动方向。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非对称性表明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提升,人民币汇率形成的透明度和汇率水平的可预测性随之上升。人民币对美元在岸汇率(CNY)跟随中间价波动,并引导离岸汇率(CNH)达成一致的市场趋势。

  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水平的走势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大体上是上半年,美元指数在经历了前两年大幅升值后小幅回调,人民币汇率也跟随美元顺势回调,保持了对美元双边汇率的基本稳定,但是人民币汇率指数(CFETS)却回落了6%。第二个阶段是8月份以来,美元指数受美联储加息预期等因素影响再度上涨,上涨幅度一度超过了5%,特别是9月下旬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承受了比较的贬值压力。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黄志龙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自2015年“8.11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已经成为新时期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央行对人民币对美元的双边汇率波动的容忍度上升了,而更加关注人民币汇率指数(CFETS)的走势。

  10月1日,人民币正式纳入SDR(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而随之而来的是人民币汇率呈现了一定程度的贬值态势。黄志龙表示,人民币纳入SDR以来的走势,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人民币在SDR篮子中五种货币中的走势,所以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在SDR篮子可能不是最强势的,但一定不是最弱势的,人民币很可能是五种货币中继续保持第二强势的货币。

  “年底前人民币汇率可能维持震荡下行。由于美国大选的不确定性,加大全球金融市场风险情绪,汇率波动幅度持续放大,美元指数走强趋势可能持续,加大人民币汇率的下行压力。”鄂志寰认为。

责任编辑:陈永乐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OPPO胜利因智能手机技术停滞

OPPO完全地复制了过往二十多年来,在饮料、保健品、家电和服装市场上一再发生过的“营销奇迹”。那么,为什么仍然会出现OPPO式的胜利?

人民币不会也不该大幅贬值

此轮人民币贬值的压力是自我实现的预期在起作用。应对这一措施,短期内必须坚定地管理投资者预期与资金流动。中长期来看,必须从现在开始采取切实措施,逐步调低中国的货币存量,从根子上稳定中国的金融。

为何德国对中国投资态度突变

“德国作为商业重镇之所以如此强大,是因为政界和经济界有个互不干涉的传统,这就保证了商业活动的独立性。如果德国政府对中国投资筑篱盖墙,只会让自家企业懒惰。”

东北地区已陷入“资源诅咒”

营商环境恶化实际上是东北经济困局的一种表象,是结果而非原因。之所以出现营商环境恶化这一结果,是因为“资源诅咒”、劳动力外流和人口老龄化、体制机制滞后等掣肘性因素的存在。东北要实现振兴,需正视与解决好这三大掣肘性因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