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06日00:26 经济观察报

  刘世锦:汽车行业进入“中速增长期”

  中国经济经过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以后,过去6年一直是一个回调期。目前为止下行压力还很大,到底怎么看(现在的经济形势)?国内来讲大体有三种主要看法,一种把中国过去六年的回调看成是一个周期性的变化;第二种看法是中国经济还能够高增长二三十年,比如GDP增速达到8%或者7%,但感觉又离得太远了,现在再上7%都很难了;第三个观点是我们持的观点,中国经济所经历的变化就是结构性的变化,从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向一个中速增长。中国经济将会下一个比较大的台阶,由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转变。

  中央讲的新常态,头一条就是“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其实中高速也是最近几年,将来这个均衡点就是中速增长。经济下一步到底是什么走势?目前的下行压力还很大。那么触底了吗?或者说什么时候触底?中国经济触底是有条件的。我判断,中国经济经过6年多的不断的发展,目前已经接近底部,大家不要太悲观。

  但接近底部和真正实现触底还不是一回事,我判断今后一两年,中国经济能够实现触底,如果今后一两年这个底还触不了,中国经济就会出大问题。但是今后一两年是一个经济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超过以往的一个时期。我觉得今后一两年转型能不能平稳的实现,有一些因素的影响冲击还是需要高度关注它,大概有这么几个因素:

  第一是房地产,应该说一线城市的泡沫是已经出现了,这个问题是有争议的,我以为实际上已经出现了。一旦这个泡沫要破了,金融风险就会暴露,地方财政会受到很大的压力,收入分配差距会进一步拉大,对我们整个转型过程是一个很大打击;第二个因素我觉得就是金融风险;第三国际上也有一些不利因素;第四个因素就是我们政策导向问题。

  现在有呼声说,要继续实行一个宽松的宏观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我们现在货币还少吗?不少了。但是很多人感觉到还应该更多一点。货币多了以后,对经济转型弊大于利。房地产泡沫怎么吹起来的?和货币发多了是直接相关。泡沫吹起来以后对我们整个经济特别是转型触底负面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下一步宏观政策导向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因素。

  我们还希望今后一两年能够合理正确地来应对可能出现的这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冲击,我们能够找到中速增长的平台。今天是谈汽车问题,我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直在做这方面的研究。我们预测从2016年到2025年中国的民用汽车千人拥有量一直是持续上升态势。国产新车产销规模至少在最近几年还是一个持续上升的态势。

  中国经济回调,增长阶段转换,和大部分的工业产品出现历史需求峰值有关系,但汽车行业稍微有点例外。汽车行业现在还没有达到峰值,还在往上走。今年产量有可能达到2700万辆,这是比去年我们的预测都是要高的。我发现汽车行业还是很有特点的,在大的经济形势比较弱的时候,汽车行业往往在这个时候冒出来,异军突起。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全球经济下滑,但2009、2010年中国的汽车行业增长非常好,而且是是爆发式增长,这对当时中国经济的“稳增长”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今年全国经济压力也很大,汽车行业又表现很好。到底什么原因?我还没想清楚。汽车行业对国家经济转型,特别是经济触底,我们稳增长应该说作出了相当重要的贡献。

  另外,我觉得中国汽车行业除了量上变化之外,最近几年有几个特点值得关注:第一、增速确实比以前速度是放缓了。放缓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优胜劣汰,企业分化,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第二、我们本土品牌企业质量提高,市场份额扩大。这在今年是一个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第三就是新能源汽车增长很快,这也是我们新的增长点。第四就是互联网与汽车的结合,无论是汽车+互联网还是互联网+汽车,发展都很快。这目前有些争议,但我觉得这是大势所趋。

  我想汽车行业还是很有前途的,中国经济经过这一轮的调整以后,现在逐步进入平台期进入“中速增长期”。企业行业都会增长,中国相当一批行业,有一批行业可能慢慢会退出去,一定有些行业在全球范围之内会越来越具有竞争力。我觉得中国汽车行业应该是在这个方针下发展,这样的前景应该是通过我们的努力还是有可能去实现的。

  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在由经济观察报举行的“2016中国汽车营销论坛暨营销影响力颁奖盛典”上的演讲。

  (岳雅风整理)

责任编辑:陈永乐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OPPO胜利因智能手机技术停滞

OPPO完全地复制了过往二十多年来,在饮料、保健品、家电和服装市场上一再发生过的“营销奇迹”。那么,为什么仍然会出现OPPO式的胜利?

人民币不会也不该大幅贬值

此轮人民币贬值的压力是自我实现的预期在起作用。应对这一措施,短期内必须坚定地管理投资者预期与资金流动。中长期来看,必须从现在开始采取切实措施,逐步调低中国的货币存量,从根子上稳定中国的金融。

为何德国对中国投资态度突变

“德国作为商业重镇之所以如此强大,是因为政界和经济界有个互不干涉的传统,这就保证了商业活动的独立性。如果德国政府对中国投资筑篱盖墙,只会让自家企业懒惰。”

东北地区已陷入“资源诅咒”

营商环境恶化实际上是东北经济困局的一种表象,是结果而非原因。之所以出现营商环境恶化这一结果,是因为“资源诅咒”、劳动力外流和人口老龄化、体制机制滞后等掣肘性因素的存在。东北要实现振兴,需正视与解决好这三大掣肘性因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