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05日00:30 华夏时报

  五大行利差收入降超1万亿 前三季非息收入补短板

  ■本报记者 刘飞 北京报道

  利息收入集体跳水、两家大行营业收入负增长、不良上升、资产质量承压、拨备覆盖率直逼红线……商业银行的生存环境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三季报数据显示,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净利润仍实现了“微”增长,分别为0.53%、0.52%、9.93%、1.35%和1.03%。

  正如工行董事长易会满在2016年半年报发布会上所言,2016年利润增长是正是负还是要取决于内外部两方面因素,完成全年利润计划需要“天帮忙、人努力”。

  找寻新的利润增长点成为摆在各行面前的一大课题。在资产荒的背景下,个人房贷成为各家银行争抢的“香饽饽”,但随着多地推出楼市调控政策,按揭贷款或将从11月开始有所回落。

  值得注意的是,银行正跳出利差收入的惯性思维定式。非息业务成为推动盈利增长的重要引擎。根据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银行业研究团队邵科统计,2016年前三季度,五大行实现非息业务收入597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2.2%,占全部营业收入比例同比提升5.7个百分点到31.5%。此外,在严控成本上,五大行业务及管理费同比下降1.18%,推动成本收入比进一步下降0.3个百分点至25.4%。

  营收负增长利润仍微增

  总体而言,五大行资产规模依旧维持工、建、农、中、交的资产规模排序。其中工行仍以23.65万亿元的资产规模、2227.92亿元的净利润位列第一大行。

  建行前三季度资产规模由18.35万亿元提升至20.5万亿元,进军“20万亿规模序列”,其中第三季度环比增加0.74万亿元,单季度增量在上市银行中位列第一。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946.7亿元,相较上年同期的1920.76亿元,上升了1.35%。

  农行以19.06万亿元资产规模紧随其后,但1541.75亿元的净利润距离建行尚有一段距离。中行总资产为17.85万亿元,净利润为1348.13亿元。交行由于基数低,总资产较年初增长13.09%至8.09万亿元,在五大行中增速最快,实现525.78亿元的净利润。

  但从净利润同比增速来看,工行以0.46%名列最末位;农行以0.52%的增速略优于工行;建行、交行维持在1%以上,分别为1.19%和1.03%,中行则以2.48%的净利润增速领跑。

  与此相对应的是营业收入增速,继农行半年报首次出现营业收入负增长后,工行也加入进来,营业收入首次负增长5177.74亿元,相较上年同期的5246.28亿元,下降1.31%。农行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为3861.54亿元,相较上年同期的4072.76亿元,下降5.19%。

  建行、中行、交行营业收入分别为4725.72亿元、3690.7亿元、1473.01亿元,仍实现了3.32%、3.45%、1.31%的正增长。

  营收下降,不仅与经济周期变化有关,也与银行息差收窄有关。

  一直以来,中国银行业利润背后倚重净利息收入,但三季报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工、建、中、农、交利息净收入同比全部出现负增长,而且降幅都超过6%。

  邵科认为,2016 年前三季度,受降息环境下存量贷款重定价以及营改增的影响,五大行平均净利差和净息差持续下降,分别同比下降35个和36个基点到2.02%和2.10%。

  虽然五大行生息资产规模稳健增长,并积极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提升收益率相对较高的贷款占比(同比提升28个基点到53.8%)以及成本较低的活期存款占比,但利息收入仍同比大幅下降了7.7%至1.30万亿元人民币。

  不良未探底拨备现红线

  无需过度悲观的是,三季度末,五大银行中有3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较二季度末下降。

  农行三季度末不良贷款率为2.39%,与上年末持平,较今年二季度末则下降0.01个百分点。建行三季度末不良贷款率1.56%,比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较今年二季度末则下降0.07个百分点。交行三季度末不良贷款率为1.53%,较二季度末下降0.01个百分点。

  相比之下, 工行和中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62%、1.48%,较二季度末增加0.07个百分点、0.01个百分点。

  尽管一些银行的不良率出现好转迹象,但很难说已经出现拐点,甚至尚未探底。隐藏在财务报表下面的隐形不良仍不容忽视,尤其在化工、机械、金融加工等制造业领域。工行半年报数据显示上述行业不良率分别为5.34%、3.52%和4.69%。某股份制银行华北区域信贷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上述领域中有些地区不良甚至能高达10%左右。”

  为了充分缓释资产质量压力,五大行继续增加拨备计提,今年以来,5家大行拨备覆盖率不断下降,直逼150%的监管线。其中3家已经出现过掉落监管线下方的情况。截至9月底,建行拨备覆盖率为148.78%,首次降至监管线下方。工行拨备覆盖率为136.14%,较上一季度继续下降6.88个百分点。已经连续三个季度低于监管标准,并在MPA考核中被央行扣了分。中行则是在一季度短暂下降至149.07%后回升,截至9月底,其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为155.83%,仅次于农行的172.73%。交行拨备覆盖率为150.31%,仍踩在监管红线上。

  对于工行拨备率低,工行董事长易会满在半年报发布会上曾给出理由:在当前经济放缓、结构调整阵痛期大环境下,银行适度释放拨备资源,加大处置不良贷款,是稳健经营的正常举措,践行了拨备覆盖率“以丰补歉”的逆周期管理原则。

  事实上,“计提拨备”就是为呆、坏账提取的资金,从银行的净利润中划拨出去。当不良贷款率上升时,计提的拨备也会上升,银行利润就会下降,相反,不良贷款率下降会减轻银行计提拨备的压力,对利润就会有积极贡献。

  而在不良贷款尚未探底的当下,推动非息业务发展,已成为推动盈利增长的重要引擎。2016年前三季度,五大行实现非息业务收入597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2.2%,占全部营业收入比例同比提升5.7个百分点到31.5%。

  此外,五大行还从成本管理方面进一步加强,降低费用支出。根据邵科统计,五大行业务及管理费同比下降1.18%,推动成本收入比进一步下降0.3个百分点至25.4%。

责任编辑:陈永乐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OPPO胜利因智能手机技术停滞

OPPO完全地复制了过往二十多年来,在饮料、保健品、家电和服装市场上一再发生过的“营销奇迹”。那么,为什么仍然会出现OPPO式的胜利?

人民币不会也不该大幅贬值

此轮人民币贬值的压力是自我实现的预期在起作用。应对这一措施,短期内必须坚定地管理投资者预期与资金流动。中长期来看,必须从现在开始采取切实措施,逐步调低中国的货币存量,从根子上稳定中国的金融。

为何德国对中国投资态度突变

“德国作为商业重镇之所以如此强大,是因为政界和经济界有个互不干涉的传统,这就保证了商业活动的独立性。如果德国政府对中国投资筑篱盖墙,只会让自家企业懒惰。”

东北地区已陷入“资源诅咒”

营商环境恶化实际上是东北经济困局的一种表象,是结果而非原因。之所以出现营商环境恶化这一结果,是因为“资源诅咒”、劳动力外流和人口老龄化、体制机制滞后等掣肘性因素的存在。东北要实现振兴,需正视与解决好这三大掣肘性因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