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05日00:18 中国经营报

  阿里:GMV不再解渴 引入“新零售”

  李立

  犹如恰逢其时的助燃剂,阿里巴巴近日发布2017财年二季报,提前预演“双十一”。

  据财报数据显示,当季阿里巴巴收入同比增长55%,达342.92亿元人民币;核心电商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1%,达284.93亿元人民币;移动月度活跃用户单季度净增2300万至4.5亿。正如阿里CEO张勇所言,核心电商业务表现强劲,云计算业务的高速扩张,以及新整合的数字媒体和娱乐业务拥有的巨大潜力,帮助阿里巴巴收获了这个出色的财季。

  值得注意的是,与马云之前提出的“阿里明年将不再提电商”形成呼应,阿里首次没有在财报中提及GMV(成交总额)。这对阿里巴巴意味着一种微妙的表达:提出以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取代传统电商模式之后,阿里巴巴尝试着告别交易额崇拜。

  作为“双十一”的创造者,阿里巴巴在第八个“双十一”来临之际,推出由内而外的改变。信心应该来自于社交电商平台转型、移动端的持续强劲增长,以及协同业务板块云计算、菜鸟物流和数字娱乐业务显现的协同效应。

  无论从财报数据还是2016年阿里巴巴造节的指向性看,淘宝和天猫在过去的一年内都在寻求更深入的蜕变。根据财报相关数据显示,淘宝继续成为领先的社交电商平台,移动端直播成为与用户互动的创新渠道,产品直播演示每天有数以百万计的收看次数,用户参与度非常健康;社区化转型带来更高的用户黏度,9月份,超过600万的淘宝用户每天在平台上分享他们的购物体验。

  另外一面,天猫以强用户参与度与品牌分销能力,继续提升对品牌商的黏性。9月份,智能手机品牌商苹果选择天猫作为在中国首发iPhone 7的第三方线上分销平台。10月23日刚刚在上海落幕的“2016天猫双11全球潮流盛典”上,Burberry、玛莎拉蒂等80个大牌选择天猫首发,通过“即秀即买”的创新娱乐购物方式,展示当季新品。当天有700万用户通过淘宝、天猫和优酷土豆手机客户端观看了直播。

  根据张勇之前的预测,2016年天猫“双十一”将呈现四大不同趋势:以互动为代表、直播为载体,将消费娱乐化进行到底;海内外将真正打通,消费者可以买遍全球,品牌商家也将实现“全球卖”的便利;全渠道融合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百万门店打通线上线下,近10万家门店实现电子化;大数据将作为底层服务,为商家和消费者构建高度个性化的消费场景,让每个人享受专属自己的“双十一”。这些预测应该更接近马云对新零售的构想。

  从2009年“双十一”元年5200万元交易额,到2015年的912亿元,阿里走过了七年。外界普遍认为2016年阿里“双十一”总交易额突破千亿元毫无悬念。但此前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时,张勇没有对2016年的交易额做出预测与展望。不过在二季度财报分析师电话沟通会上,张勇提出了一个更有建设性的观点:“眼前最重要的机遇不是继续独自专注发展网上电商,而是帮助传统商业升级到新零售模式。”

  这样似乎更能理解2016年“双十一”对于阿里巴巴的与众不同。这将是阿里巴巴第一个不特别强调GMV的“双十一”。作为新零售的首个练兵场,“双十一”的内核与爆发出的潜力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重要。

责任编辑:陈永乐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OPPO胜利因智能手机技术停滞

OPPO完全地复制了过往二十多年来,在饮料、保健品、家电和服装市场上一再发生过的“营销奇迹”。那么,为什么仍然会出现OPPO式的胜利?

人民币不会也不该大幅贬值

此轮人民币贬值的压力是自我实现的预期在起作用。应对这一措施,短期内必须坚定地管理投资者预期与资金流动。中长期来看,必须从现在开始采取切实措施,逐步调低中国的货币存量,从根子上稳定中国的金融。

为何德国对中国投资态度突变

“德国作为商业重镇之所以如此强大,是因为政界和经济界有个互不干涉的传统,这就保证了商业活动的独立性。如果德国政府对中国投资筑篱盖墙,只会让自家企业懒惰。”

东北地区已陷入“资源诅咒”

营商环境恶化实际上是东北经济困局的一种表象,是结果而非原因。之所以出现营商环境恶化这一结果,是因为“资源诅咒”、劳动力外流和人口老龄化、体制机制滞后等掣肘性因素的存在。东北要实现振兴,需正视与解决好这三大掣肘性因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