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9日05:46 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汪洋广东调研: 实现全年外贸目标任务艰巨

  本报记者 杜弘禹 广州报道

  导读

  这也是汪洋今年以来第5次就外贸工作赴地方考察调研,此前分别为江苏、北京、深圳和上海,并多次强调要推动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

  10月17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到广州考察第120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下称广交会),并主持召开全国外贸工作座谈会。

  汪洋指出,今年以来,进出口降幅逐季回稳,贸易结构持续向好,新旧动能加快接续转换。当前,外贸运行总体符合预期,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是回稳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实现全年的外贸目标任务艰巨。

  低迷的外贸形势,构成中国经济的一大压力。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1.9%,虽然第三季度各项数据均有所好转,但9月的外贸表现又逊于8月。

  汪洋强调,稳增长与调结构是外贸发展的“两个轮子”、不可偏废,必须把握好四季度的外贸关键期,巩固发展势头,全力以赴争取外贸回稳向好。

  这也是汪洋今年以来第5次就外贸工作赴地方考察调研,此前分别为江苏、北京、深圳和上海,并多次强调要推动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

  作为中国外贸第一大省,广东今年前三季度货物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0.2%,但降幅逐步收窄,其中出口增长0.4%。同时,广东进出口占全国25.6%,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

  广东进出口占全国比重上升

  今年恰逢广交会第120届。60年来,广交会随着中国外贸的迅猛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展”,如今在低迷的外贸形势下亦感到冷暖交替。

  汪洋强调,当前,世界经济贸易环境更加严峻复杂,广交会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要牢固树立发展新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商务模式,更好地支持企业开拓市场、做强品牌,为促进外贸回稳向好和结构优化升级作出更大贡献。

  广交会亦是广东外贸发展的缩影。依托这一平台,配合珠三角地区发达的制造业支撑,广东改革开放后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和中国外贸第一省。直至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到来,广东的外贸亦被裹挟在寒风当中。不过,近年来,由于经济转型升级提速,广东的外贸在大趋势下仍有不同的表现。

  据《南方日报》消息,今年前三季度,广东货物进出口总值44839.5亿元,同比下降0.2%,但是降幅逐季收窄,并且比全国同期多收窄1.7个百分点,显示出好于全国的形势。

  值得注意的是,广东进出口占全国25.6%,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具体来看,广东出口28391.4亿元,增长0.4%,占全国28.2%;进口16448.1亿元,下降1.1%,占全国22%。

  1-9月,广东一般贸易进出口占全省进出口44.6%,超过同期加工贸易6.9个百分点。同期,全省纳入统计的跨境电商进出口95亿元,增长35.7%。其中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18619.9亿元,增长2.5%,增速比上半年提高2.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6.3个百分点。以上数据显示广东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广东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陈鸿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今年以来,广东外贸便开始显示出向好趋势。相比内陆地区,广东经济转型升级早起步,目前转型效应开始显现,新动能不断聚集并开始逐步替代旧动能,比如一般贸易对加工贸易的赶超。

  陈鸿宇认为,广东尤为难得在前三季度实现出口正增长,这表明广东出口产品在数量和质量上均获得保障,稳定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份额,“现在仅凭数量是不行的”。

  此外,广东进口数据虽然并未转正,但也大幅收窄。对此,陈鸿宇分析,这显示出广东制造业的回暖迹象,企业对大宗商品和机械装备的需求逐步恢复。

  陈鸿宇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外贸难现明显的增长点,广东应抓住包括人民币调整在内的一系列契机,稳定出口,并加速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谋划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

  今年5次赴地方调研外贸

  从前三季度交出的全国“成绩单”来看,中国外贸压力犹存。

  汪洋指出,当前外贸运行总体符合预期,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改变,但回稳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实现全年外贸目标任务艰巨。

  如何应对持续低迷的外贸形势?

  汪洋具体要求,要坚定不移调结构,着力推进外贸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和梯度转移,支持企业培育出口品牌和营销网络,壮大装备制造等高附加值行业出口,积极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为外贸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还要毫不松懈稳增长,坚持问题导向,狠抓政策落实,围绕企业关注焦点精准发力,着力解决融资难、通关不便利、进出口环节收费多等问题,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今年以来,汪洋已先后5次赴地方调研外贸工作,此前分别为江苏、北京、深圳和上海。值得注意的是,汪洋历次外贸调研中,一个核心要求是“着力推动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传统发展优势,培育新的发展动能”。

  比如,今年3月,汪洋在北京调研时强调,调结构、促转型既是当前外贸稳增长的动力所在,也是外贸长远发展的根本出路;今年4月份他在深圳强调,要在巩固传统外贸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今年7月份他在上海强调,加快形成以技术、质量、服务、品牌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

  此外,更为具体来看,包括一般贸易、培育出口品牌、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创新、政策落地和产能合作等在内,均是汪洋为外贸开出的“药方”。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对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外贸具有系统性,由外贸又延伸至产业,因此问题也是综合性的,必须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于贸易和产业,深层次、多维度地改革发展。改革的目的是在人口、土地等传统红利基础上,创造新红利,进而形成中国外贸新优势。

  白明进一步认为,中国外贸改革还须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背靠产业发展、面向国际市场,不仅国内产业要根本性地改革发展,也应主动海外引导市场、激活更多需求。

  

责任编辑:杨帆 SF034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房产税能长久有效稳定房价

欧美政府征收了高额房地产税之后,大量提供各种类型且租金稳定的住房,使多数普通民众无需非得购房而居。如新加坡政府筹建的公共房屋——组屋,就是绝大多数新加坡人的住所,这就使得人口密度远超北上广深的新加坡的普通百姓根本不必为住房而担忧。

飞机高铁票价放开意味着什么

此番机票价格进一步自主放开,会促使客流大的航线机票价格上涨。但航空公司应调整航线网络,优化与高铁直接竞争航线的运行班次,形成阶梯竞争与空铁合作。

中国应对危机的措施优于西方

全球经济数据证明,中国新阶段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措施与效果远比西方成功。事实也说明,这种成功归功于中国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但这种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供给侧政策并非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开放选项。因此,后者将继续经历缓慢增长。

环境污染不是追求GDP导致的

印度没有像中国一样去追求GDP,但中国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等等,印度也一样存在,而且比中国还严重。所以,这些问题只是因为中国过去追求GDP才导致的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