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20日02:54 证券时报

  不应忽视房价飙升背后的“供地荒”

  证券时报记者 张司南

  热议房价正在像讨论天气一样,成为一线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种讨论无外乎“未来房价走势如何”、“一天一个价,买不起”之类的思考与无奈。央行最新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第三季度53.7%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较上一季度提高了0.3%,只有3%左右的居民认为房价“令人满意”。

  楼市高烧不退,不少城市相继开启“灭火”行动。继武汉、苏州、厦门等城市出台限贷限购政策后,杭州也宣布部分区域实施限购政策。不过房价并没有因为居民的难以接受与“灭火”政策而有所下降。

  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与上个月相比,8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房价格最高涨幅为5.6%,而与去年同期相比,最高涨幅达到了44.3%,一、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房与二手房价格环比涨幅均比上个月有所扩大。

  那么,是什么原因推高了房价?众所周知,一个城市的房价走势与人口数量有密切的关系,可以说人口数量决定了房价的长期趋势。连续的人口增长、迁移以及日益提高的城镇化水平,推动了我国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

  还有不少经济学家认为,这一轮房价的火爆很大程度上是货币现象。接近阶段性低点的房贷利率成为推动房价持续上升的重要原因。未来房价怎么走,要取决于明年的货币政策。诚然,房贷利率、货币超发、人口红利等都是影响房价的重要因素。不过,就最基本的供需关系而言,房价飙升的背后,不可忽视的还有供给问题。

  今年以来,一、二线城市土地价格持续飙涨,“地王”频出,房企们的激烈厮杀无疑反映了土地市场“僧多粥少”的现状。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北京仅完成了全年供地指标的20%。截至8月,北京住宅用地已经连续3个月出现零供应、零成交的现象,成交数量、建设用地面积创下6年以来最低。

  不仅是北京,广州土地供地量降幅也超过七成,南京、武汉、厦门等二线热门城市土地供地量都出现下滑,一、二线城市已经陷入“供地荒”。土地供地量的下降,直接影响了房地产开发投资,比如,今年前7个月,北京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6%。笔者认为,土地供应不足、房地产开发投资速度放缓甚至下降,已成为一线城市新房价格飙升的重要原因。相比人口、货币等因素,能够对房价形成真正支撑且容易被忽略的还是土地供应问题。

  为了应对房价上涨过快,不仅要提高现有的土地利用效率,还应该考虑加大一线城市的土地供应量。这不仅能够有效稳定房价,避免房地产泡沫,还能防止购房者因担忧供需紧张而恐慌性入市。

责任编辑:陈永乐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林毅夫在产业政策上的四个错误

林毅夫教授认为政府为了推行赶超战略,不得不扭曲体制。但究竟是体制导致了战略,还是战略导致了体制,是很值得进一步深究的。

回应张维迎指出的所谓四个错误

基础科学的革命不受企业家精神影响,而是政府支持的科学家推动的,政府部门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专利制度的建立也是政府的工作。如果说中国落后是因为没有自由,我觉得这个解释没有抓到现代经济出现翻天覆地变化的根本原因。

一包方便面背后的中国改革

方便面肯定是当今中国涨价幅度最小的食品,也是性价比最高的食品,可是为什么它会陷入空前的危机。

网约车价格上涨确实值得警惕

政府制定指导价可能是未来促进网约车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做法,即通过听证会确立指导价,避免垄断定价带来的社会福利损失。由此确保老百姓真正从“共享经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