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06日04:56 金融时报

  结构性改革为破解全球难题提供“中国方案”

  本报记者 陈兰君子

  举世瞩目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今天在杭州落下帷幕。在峰会上,“结构性改革”再次引起了世界关注。8年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令全球经济陷入“低增长困境”,至今仍复苏乏力。追根溯源,中长期结构性问题是根本原因。究竟如何破解?结构性改革不仅为中国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良方”,也为全球破解结构性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结构改革:世界经济面临的共同难题

  今年一季度,欧元区经济环比增长0.6%,二季度进一步降至0.3%。不少业内专家担忧,下半年欧洲经济存在衰退风险。

  这是当前全球经济面临困境的一个缩影。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经济体和国际组织在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应对危机方面不断出招,但全球经济仍陷入“低增长困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应递减。

  7月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今明两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下调至3.1%和3.4%。IMF指出,世界经济面临“老龄化”问题,发达经济体过度举债,新兴经济体企业债务高企,投资低迷,失业率维持高位,导致世界经济潜在增速进一步放缓。

  如何夯实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基础,实现世界经济新一轮增长?站在历史关口,全球各经济体都在寻找根本性解决方案。结构性改革不仅为全球经济增长作出贡献,也为全球破解结构性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当前,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正处于新旧增长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上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提供的动能面临消退,新一轮增长动能尚在孕育。”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而日前,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在G20峰会新闻中心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结构性问题是导致世界经济复苏缓慢的根本原因,产能过剩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加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结构改革的协同合作。这点已经达成共识,我们期待着领导人的批准,这也将是G20杭州峰会公报的重要亮点。”朱光耀表示。

  中国实践:与世界诉求相融合

  作为东道主的中国不仅是结构性改革的坚定实践者,而且积累了自身独特的经验。

  去年以来,“三去一降一补”被正式提出并作为2016年及今后一段时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根据此前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数据,截至7月底,中国煤炭去产能已完成全年任务的38%,钢铁去产能完成全年任务的47%。按照进度安排,全年要压减粗钢产能4500万吨,退出煤炭产能2.5亿吨以上。

  去产能的背后,是中国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心和魄力。在3日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B20)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中国将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好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通过优化要素配置和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协调发展。

  结构性改革不仅仅在中国体现,更重要的是,通过此次G20的成功举办,也将全面提升结构性改革在G20框架内的政策地位和引领作用。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结构性改革的引领者。”IMF总裁拉加德说,尽管中国正在经历的去产能以及经济转型有挑战、很痛苦,但这符合各国广泛的利益需求,转型升级将推动中国引领世界经济前行,让全世界受益。

  澳大利亚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G20研究中心项目主任特里斯特拉姆·塞恩斯伯里也评价说,中国的供给侧改革卓有成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帮助解决全球范围内的钢铁产能过剩。

  凝聚共识:为全球发展提供“良方”

  在结构性改革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主题的背景下,落实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并引导各方力量形成结构性改革的合力,成为各国经济治理和宏观调控的核心内容。

  在此次G20峰会上,推动创新增长,加强跨国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通过提高有效供给催生新的需求,促进世界经济实现再平衡,都是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促进创新方面,本次G20峰会一致通过了《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支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发展理念、体制机制、商业模式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创新,推动创新成果交流共享。

  在政策规则联动方面,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要力主推动二十国集团政策规则的联动,就此,中国要发起组建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联盟倡议,建议和推动全球各家多边开发银行发表联合愿景声明,以加大对基础设施项目的资金投入和智力支持。

  与此同时,贸易和投资也成为本次G20峰会的重要议程。此次峰会制定了《二十国集团全球贸易增长战略》和全球首个多边投资规则框架《二十国集团全球投资指导原则》,继续支持多边贸易体制,重申反对保护主义承诺。

  可以看出,G20杭州峰会已经吹响了推动全球结构性改革的号角,各国政府能否将这些政策落到实处,仍需要健全的机制和坚定的勇气与魄力。

责任编辑:陈永乐

相关阅读

被商业包裹是我们这代人的宿命

我们的生活将变得透明,然后被商业深深包裹,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宿命。我们亲手打造了它,然后终身被之缠扰。

G20让中国人的钱更稳、更值

如果G20层面上能够就人民币的价值与稳定性取得重大战略共识,老百姓出国必须要进行的 兑换、消费、支付也将更便利。粗略估计,人民币国际化的顺利推进每年至少能为中国贸易、老百姓出国消费额年均至少省下3000亿元的交易成本。

未来将发生的五大趋势性变革

在过去,几乎所有的机器人都被应用于重工业,为保证安全其往往远离人类作业。而在如今的战场或工厂,机器人已经开始与人类并肩工作。可以想像,未来十到二十年,机器人将在日常生活中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应该克服人民币浮动恐惧症

在中国目前经济存在产能过剩、通货收缩的情况下,一般而言,只要不是暴跌,汇率贬值对中国经济应该是利大于弊。别人都在拼命让自家货币贬值,我们却用掉数千亿美元来维持汇率稳定,回头来看,这有些得不偿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