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05日02:15 证券日报

新浪基金曝光台:信披滞后虚假宣传,业绩长期低于同类产品,买基金被坑怎么办?点击【我要投诉】,新浪帮你曝光他们!

  2016年以来,中国境内“贴标”绿色债券注册规模实际已突破千亿元

  ■本报记者 苏诗钰

  今年,“绿色金融”无疑将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从首次亮相G20到多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我国已然成为全球首个建立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经济体。

  根据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数据显示,截至第二季度末,今年全球绿色债券发行达到346亿美元,已逼近2015年全年绿色债券的发行量。其中,中国发行了超过80亿美元的绿色债券,而且第三季度开始还在上升。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原副所长徐光瑞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绿色债券将从这两个方面助力绿色发展,一方面是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撬动社会资金积极参与绿色经济发展,降低绿色企业和项目推进成本;另一方面则是能够有效解决银行期限错配问题,增强绿色企业和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不论从哪种标准来看,中国在绿色债券市场的主力地位都不容撼动,一方面源自全球气候形势所迫,外在约束趋紧;另一方面源自我国发展方式转变,内在诉求增强。”徐光瑞告诉记者,2016年以来,中国境内“贴标”绿色债券注册规模实际已突破千亿元。据CBI预测,贴标绿色债券市场到2018年能够达到每年3000亿美元的发行量。中国对绿色债券的需求较其他国家更多、更强,未来三年的年均发行量估计在4000亿元人民币以上。”。

  中国证券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曹兴权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绿色金融涉及国家产业政策,利用债劵金融工具去推进环保政策,应回到债券公开发行与私募发行和国家产业政策的理解、执行上面。

  徐光瑞表示,我国绿色金融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绿色金融必将有力助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总的来看,绿色债券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手段之一,为市场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绿色债券有望成为撬动绿色产业发展的‘杠杆’。”徐光瑞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杨雪 SF114

相关阅读

被商业包裹是我们这代人的宿命

我们的生活将变得透明,然后被商业深深包裹,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宿命。我们亲手打造了它,然后终身被之缠扰。

G20让中国人的钱更稳、更值

如果G20层面上能够就人民币的价值与稳定性取得重大战略共识,老百姓出国必须要进行的 兑换、消费、支付也将更便利。粗略估计,人民币国际化的顺利推进每年至少能为中国贸易、老百姓出国消费额年均至少省下3000亿元的交易成本。

未来将发生的五大趋势性变革

在过去,几乎所有的机器人都被应用于重工业,为保证安全其往往远离人类作业。而在如今的战场或工厂,机器人已经开始与人类并肩工作。可以想像,未来十到二十年,机器人将在日常生活中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应该克服人民币浮动恐惧症

在中国目前经济存在产能过剩、通货收缩的情况下,一般而言,只要不是暴跌,汇率贬值对中国经济应该是利大于弊。别人都在拼命让自家货币贬值,我们却用掉数千亿美元来维持汇率稳定,回头来看,这有些得不偿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