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01日06:17 金融时报

  结构性改革 国际金融治 理全球经济治理“中国方案”:G20杭州峰会三大财经看点

  9月4日至5日,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将在中国杭州举行。此次峰会以“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主题,关注长效机制,探索常态背景下如何应对新问题、新矛盾。

  具体到财金渠道,今年以来,G20已经举行了3次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4次G20财政和央行副手会以及20多次工作组和研究小组会,就全球经济形势、“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框架”、投资和基础设施、国际金融架构、金融部门改革、国际税收合作、绿色金融、气候资金、反恐融资等议题进行了讨论,形成了大量有影响力的成果,为峰会做好了财金政策准备。

  大力推动结构性改革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卢锋认为,凝聚结构性改革共识、制定结构性改革路线图,将会是此次G20峰会的一个重要看点。

  事实上,早在2009年G20匹兹堡峰会上,各国就宣言承诺“要在结构改革上作出显著成效”,2010年首尔峰会还将结构性改革作为独立议题讨论并作出多方面承诺。但卢锋认为,虽然近年来G20对结构性改革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也作出多方面政策努力,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主要国家实施大量货币财政刺激措施,一定程度上起到稳定市场和扭转颓势的作用,却依然难改经济增长乏力态势,整体改革进程不如预期。

  所以,即将到来的G20杭州峰会将在这一议题上达成哪些共识,用以推动全球结构性改革,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目前可知的是,今年2月26日,中国财政部、IMF、OECD在上海召开“G20结构性改革高级别研讨会”,据财政部部长楼继伟介绍,G20各方就结构性改革九大优先领域和48条指导原则达成共识,并制定了衡量改革进展与成效的指标体系。而这些内容有望在G20杭州峰会上公布。

  据悉,上述优先领域包括促进贸易和投资开放、推动劳动力市场改革、鼓励创新、促进财政改革等方面。指标体系包括了劳动生产率、就业率、政府债务、基尼系数等在内的12个指标。G20各国同意根据指标体系每两年就改革的进展进行一次评估,评估结果纳入G20问责评估报告。

  卢锋认为,这一话题本身与国内政策逻辑是贯通一致的。他谈到:“针对我国经济深度调整的客观形势,去年年底以来,在适度提升总需求的同时,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G20结构性改革政策优先度提升,有望在我国国内改革发展与全球创新增长方式之间形成积极互动关系。”

  完善国际金融治理架构

  今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就表示,当今全球金融市场面临着系统性风险、道德风险和跨境风险,为了应对这些风险,G20峰会致力于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框架的改革以实现全球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地增长。

  对此,卢锋指出,中国担任峰会主席后重启2014年暂停工作的国际金融架构工作组,并在7月成都财长和央行行长会上形成《迈向更稳定、更有韧性的国际金融架构的G20议程》,取得多方面重要进展。“危机有一个很重要的教训是凸显了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存在很多局限,不适应目前全球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大国崛起,全球经济格局的改变,必然要求改变和完善国际治理架构。”他说道。

  另外,中金分析认为,G20峰会将支持扩大SDR的使用范围,这将助推人民币国际化。中国将有关SDR的讨论列入G20议程,开始公布以SDR计价的外汇储备数据。

  值得关注的是,8月31日,世界银行在中国发行首只SDR债券,债券将以SDR计价,以人民币结算。相关负责人表示,IMF仍在积极探索如何使用SDR来增强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这项工作也正在进行中。

  除此之外,中国还启动了绿色金融研究小组,绿色金融议题讨论成果首次写入G20会议公报,在主要国家财金决策者层面获得共识。外界关注的是,G20杭州峰会有望通过第一份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明确绿色金融的定义、目的和范围、面临的挑战,为发展绿色金融献计献策,支持全球可持续发展。

  提供全球经济治理的“中国方案”

  自2015年12月接任G20主席国以来,中国就开始为全球经济治理建言献策,希望借助自己的发展经验,架起沟通桥梁,更好促进世界经济复苏、推动全球金融货币体系改革。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指出,本次G20峰会在中国召开,会议议题由中国提出,正是展示中国的风采、中国的影响力的最好时机,也将成为中国提出议题、中国思想、中国理念、中国全球治理方案的重要机会。

  2008年到2015年,中国贡献了全球GDP增长总量的47%,是世界上最大的新兴经济体,推动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体系改革,也是中国负责任大国的体现。G20杭州峰会,即是在这一理念基础上力求为形成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打造富有活力的全球经济提供“中国方案”。

  卢锋表示,中国在合作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发展上具有特殊重要性和能动性,G20杭州峰会在引领发展潮流、改进全球治理上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将成为G20从危机应对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变的里程碑。长效治理机制也体现在本届峰会“创新增长方式、挖掘增长潜力”的核心任务上,此举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问题,同时找到全球增长的新动能。

  而从相关讨论议题来看,应对钢铁等行业产能过剩、促进贸易投资、推动结构性改革等,不仅是世界主要经济体面临的困境,更是中国正在探寻解决之道的领域。

  据了解,G20杭州峰会有望达成近30项成果,将是成果最丰硕的G20峰会之一。中国将利用自身优势,并积极促成沟通合作,以实际方案为世界经济治理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相关阅读

中国大学科技创新为啥不太行

美国科技创新力量大,原因在于它已经形成了一个生态。房子是同样的,校区是同样的,大学名字都叫大学,但人家里头的活动却很不一样,差别很大。对我们大学在整个社会当中的连接方式,真要重新反剩

当前应提高监管机构的独立性

以货币政策为例,政府可以根据每年确定的增长与通胀目标授权央行灵活决定货币政策,未来可以考虑逐步做实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决策功能。在机构实现相对独立的同时,最好也把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从公务员的序列里分离出来。

探秘中国经济数据背离之谜

当前中国经济数据虽然不如7月那么悲观,但政策也难以继续加码,不会有更强的刺激政策出现,因此预计各项宏观经济指标可能至年底也难见起色,防止资产泡沫的任务仍然较重。

一带一路是G20峰会上的中国方案

对包括G20在内的世界各国而言,“一带一路”倡议都是一个促进器、推动器,不但能够营造更为友善的国际环境,也能推动国际经济治理改革,与世界各国携手共进,志在必达,理所当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