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29日20:54 一财网

  五论G20(二): 以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新动能

  近年来,全球开启宽松模式,在流动性泛滥的背景下,货币政策边际效应骤减。此时,结构性改革作为促进增长的重要手段,即为各国所重视,在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上亦为关注焦点。

  即将召开的杭州G20峰会以“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主题,而深化结构性改革正是创新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中国担任今年G20主席国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G20各国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并就结构性改革议程进行“顶层设计”,确定了促进贸易和投资开放、推动劳动力市场改革、鼓励创新、提高财政可持续性等结构性改革的九大优先领域和48条指导原则,并制定了衡量结构性改革进展的指标体系。

  实际上,今年7月发布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公报》即指出,“我们重申我们的承诺,将各自以及共同使用所有政策工具,包括货币、财政和结构性改革政策,以增强信心和促进增长”,并分述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与结构性改革的职能。这是继今年2月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上海会议之后,再次在会后发布的《公报》中强调这一内容。可以看到,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已提升到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同等位置。

  之所以要进行结构性改革,乃因当前全球经济下行压力渐大,而可以施行的货币政策近乎黔驴技穷,财政政策方面,减税降费虽然一直在推进,但诸如税制改革之类,阻力重重。因此,通过结构性改革,如供给侧改革,裁汰冗余和落后产能,培育新经济、新动能,就成为了促进经济增长的不二之选。

  当然,不同国家,尤其是发展阶段的不同,其结构性改革的内容也有所不同。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结构性改革主要在于增加创新能力,加快产业升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资源的依赖。且要提高国民收入水平,做大内需市场,尽快从出口驱动转变为内需驱动。

  中国也一直把结构性改革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十三五”规划即提出,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3.4%,说明我国在结构性改革方面进展不小。当然,在产能过剩,尤其是钢铁等行业的去产能方面,目前仍需要更大的作为。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首要的是解决庞大的政府债务,降低财政赤字。过去相当时间内,部分发达国家大肆借贷,形成庞大的政府赤字,忽视了其中的风险所在。同时,这也使得信贷高歌猛进,并催生了人们对高收益金融产品和金融衍生品的需求。因此,发达国家需减少借贷以降低财政赤字。此外,对于就业问题,发达国家亦需进行结构性改革,失业率高企已成为部分发达国家最大的社会问题。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2016年世界就业和社会展望》称,2015年尽管部分欧盟国家和美国的失业人数在下降,但发达国家仍有太多的人没有工作。

  本届G20峰会将结构性改革上升到如此高度,体现了各国决策层对于经济增长标本兼治的决心。因为无论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如何进行改革,其目标都是提高劳动生产力和潜在经济增长率,以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借鉴我国发展经验,中国模式也获得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G20杭州峰会召开在即,作为对外展示发展成就的重要机会,中国应在结构性改革,尤其是去产能、去杠杆为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展现魄力,以获得更大的示范效应。

责任编辑:李彦丽

相关阅读

中国大学科技创新为啥不太行

美国科技创新力量大,原因在于它已经形成了一个生态。房子是同样的,校区是同样的,大学名字都叫大学,但人家里头的活动却很不一样,差别很大。对我们大学在整个社会当中的连接方式,真要重新反剩

当前应提高监管机构的独立性

以货币政策为例,政府可以根据每年确定的增长与通胀目标授权央行灵活决定货币政策,未来可以考虑逐步做实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决策功能。在机构实现相对独立的同时,最好也把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从公务员的序列里分离出来。

探秘中国经济数据背离之谜

当前中国经济数据虽然不如7月那么悲观,但政策也难以继续加码,不会有更强的刺激政策出现,因此预计各项宏观经济指标可能至年底也难见起色,防止资产泡沫的任务仍然较重。

一带一路是G20峰会上的中国方案

对包括G20在内的世界各国而言,“一带一路”倡议都是一个促进器、推动器,不但能够营造更为友善的国际环境,也能推动国际经济治理改革,与世界各国携手共进,志在必达,理所当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