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27日00:58 华夏时报

  PPP项目推不动成烂尾 连投3年交了学费

  ■本报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财政部和发改委今年各自推进PPP项目速度在加快,却依然有不少障碍需要跨越。

  “我们3年前就响应政府号召,到各地去考察项目,也投了几个PPP项目,主要在云南、四川、广西。但是3年下来,发现资金进去了,项目却迟迟推不动,有的建筑还成了烂尾楼,这其中的原因一言难尽。我们自己也反思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可能政府和社会资本双方面原因都有。”8月25日,梁晓燕(化名)在电话中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无奈地称。

  而这距离8月15日记者在第二届中国PPP融资论坛间隙约访她已经过去10天,在当日的论坛上,梁晓燕是以北京一家私募资本的项目总监身份参加这个论坛的,她希望从论坛上能得到更多更明确政府对于推动PPP项目的政策信号,可以鼓励社会资金踊跃进入。在彼时记者与她简短的采访时也希望听到社会资本对PPP项目的热切期待,却不曾想到是无奈的吐槽。

  三年交学费的隐痛

  梁晓燕所在的私募资本在过去几年主要依靠投资基建赚得了不菲的利润,当国家经济进入新常态下,这些已经完成资本积累的机构希望寻找到优质的项目进行投资,而基建也是它们的强项。

  “我们现在投资基本是吃老本,以前的项目采取了BT模式。现在发现采取PPP模式反而不好做,在四川甘孜自治州的康巴,我们3年前投了一个公立医院的项目,采取的是PPP形式,投了1500万元,到现在都没有竣工运营,也不知道如何收场。找不到政府部门的协调人,原来和我们公司对接的政府领导都已经不在了,即使我们自己公司的项目负责人也换了一拨,一切又要重新开始。这也许就是没有权责制和连贯性,我们以后选择投PPP项目时,会非常谨慎。”梁晓燕称。

  梁晓燕把这笔3年前的投资权当交了学费。这并非个案,社会资本投PPP面临的窘境国家部委完全明晰。

  就在15日的论坛上,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在发表演讲时表示,国家PPP改革已经取得成效,但是这项改革已进入深水区,仍面临着观念转变不到位、政策衔接不配套、机构能力不足、信息公开透明要加强、民营资本参与率不高、部分项目实施不规范等挑战。

  8月24日,上海一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社会资本投PPP项目面临的风险还有很多,最近一段时间一些地方为了加快上项目,通过假的政府购买服务形式进行基础设施融资,或者通过固定回报承诺借PPP之名行变相融资之实,这将加大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

  “PPP项目顺利实施与配套政策是否健全是密切相关的,目前土地价格融资等方面的配套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然而这些协调难度大,短期内出台有一定的困难;社会资本退出难,一些地方政府侧重准入保障,对社会资本的市场化退出缺乏规范化、制度化的安排,导致社会资本退出具有较大不确定性。”该负责人说。

  落地率不等于成功率

  财政部最新公开的信息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拟采用PPP模式的储备项目9285个,总投资超过10.6万亿,其中已落地项目的投资额超过1万亿元。

  “PPP项目看上去是在巨量增长,但落地率却并不高,超过10万亿的总量和1万亿的落地量,占比也就10%左右。今年民间投资出现急剧下滑,这也导致PPP的落地率并不高。而且落地率低,PPP项目的成功率更低。好的项目,根本没有社会资本的参与权。”8月26日,上海一家做PPP项目的民营资管机构老总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民生证券研究院院长管清友此前曾统计,截至2016年3月末,全国PPP中心项目库中已签约项目369个,其中国企签约为199个,民企170个,从数量上看,民企参与的PPP项目略少于国企,但差距不大。不过,从签约项目总金额上看,国企签约的PPP项目金额达到3819.48亿,是民企的近3倍。

  “社会资本参与的项目总金额比较小,风险比较可控,同时退出渠道容易和回报期限不会太久,不过也不见得每个民资参与的项目都会成功。相比由国有资本参与的项目必须保证成功率,社会资本承担的PPP风险其实要大得多。”前述民营资管老总坦言。

  作为PPP项目最具潜力的投资者,商业保险资金一直备受各方的追捧,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资本都希望拉上保险资金投项目。

  对此,平安资管直投事业部总经理苏天鹏则在受访时表示,平安资管在直投方面的基础设施投资规模目前超过3000亿元,已经为未来投资PPP打下很好的基础。在整个经济下行背景下,其实保险机构都普遍存在资产债券化的现象,保险资金投资PPP的意愿是肯定的。

  保险资金投资PPP最关注的是如何确保政府在PPP项目中的履约能力和公信力。

  “PPP项目投资周期很长,保险资金作为资金提供方,其实非常担心在PPP项目后期是否存在政府只管借不管还,也包括存在新官不管旧账的问题。在以往的PPP项目中,也出现政府不能诚信履约的情况,这一点是保险投资PPP最为关注的问题。”苏天鹏说。

  第二个问题是如何建立合理的分析机制,以确保PPP项目的参与各方风险和收益都能匹配,PPP项目包括了设计、建设、融资、运营等各环节,同时也对应了不同分析。苏天鹏认为,资金方作为资金提供者主要就是融资风险,但是现在很多PPP融资风险是融合在一起的,这是不利于保险资金的评估和确定的一种定价。

  “我们曾经接触了很多的PPP项目,在招标的时候就提出来项目的招标只接受浮动利率的资金,这对保险资金来说就制造了很大障碍。”苏天鹏说。

责任编辑:陈永乐

相关阅读

G20峰会有哪些值得期待的看点?

峰会将重申避免竞争性贬值。峰会将支持扩大SDR的使用范围,这将助推人民币国际化。峰会将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是一个新亮点。峰会将承诺促进结构性改革,推动基础设施投资。峰会将讨论全球经济面临的新的不确定性。

大数据是未来互联网金融的核心

人工智能和区块链这两个技术,在未来会使数字货币在金融市场当中的使用权重大大增强。同时可以彻底改造人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大数据意义上,未来的金融机构的核心能力不是存量的改造,而完全是增量的变化。

负利率可能无法达到使用初衷

从各国应用负利率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反而,出现了有悖于负利率实施初衷的五大矛盾,值得保持警惕。

一线城市楼市投资价值已经不大

如果剔除学区等非经济因素,一线城市房地产的投资价值并不大,其关键原因在于一线城市价格过高,透支了住房价格的未来上涨空间。从长期投资价值来说,大多数一线城市住房的租售比都在1/1000以上,住房通过出租获取的年化投资收益率仅为1%左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