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26日06:43 上海证券报

  经济“L”型底部趋平 债牛行情有望重启

  经济企稳关键在于投资,投资短期内或继续受到地产拖累,但在财政投资托底以及PPP 模式的推进下有望企稳。经济不会失速下行,“L”型底部趋平。价格整体平稳,通胀难再,通缩改善。央行货币政策稳健偏中性,公开市场操作成新宠,降准降息概率下降,但仍可期,一旦落地将有效提振市场情绪。利率仍具下行空间。债市大涨之后的回撤,反倒更有利于利率进一步下行,把握机会适时加仓。

  ⊙上海证券

  

  经济增长显示“L”型底部趋平

  中国经济能否见底,关键看投资能否企稳回升。从数据看,一季度投资较2015年的数据相比已经明显止住了持续下滑的势头。由于房地产市场火爆,房地产投资大幅回暖,成为2016年以来投资增长的重要动能。尽管政府针对房市过快上涨相继出台了更为严格的调控政策,房地产市场可能进一步降温,但基建投资仍将作为中流砥柱强力托底投资增速。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民间投资出现了持续的下滑,2016 年1-7 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9149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1%,增速比1-6 月份回落0.7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低。但政府托底的力度没有减弱,财政政策持续发力,政策托底至少将保障投资增速不会失速下滑。

  因此,短期投资虽然受到地产的拖累恐将继续下滑,但未来在财政政策加码以及PPP 项目的持续推进下,投资回稳可期,并且在投资动力的拉动下,未来中国经济将实现弱增长,不会失速,更不会“硬着陆”,整体将更多呈现“L型”底部趋平。

  

  通胀难再和通缩进一步改善

  2016 年CPI出现连续上涨,2月大幅升至2.3%,重回2区间。我们之前提出,通胀不会来临,“滞胀”难成气候。因为,引发1月和2 月份物价上涨的最主要因素是天气以及春节等短期因素,导致食品价格上涨,其中以菜价的上涨最为显著,但随着天气转暖,春节假期因素消退,蔬菜供应充足,菜价的回落是必然。之后,CPI重新回到2 以下,也印证了我们的判断。

  综合来看,CPI 上行力不大,将维持低位徘徊。PPI 开年便出现了持续的改善,同比跌幅缩小,环比转正,其中来自跌至谷底的大宗商品价格回升的影响显著,通缩持续恶化的趋势也初步得到遏止。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供给收缩将继续支撑工业行业价格改善,PPI 跌幅收窄也有望延续,通缩将进一步改善。

  

  货币政策取向转向稳健偏中性

  目前,央行在货币政策的执行风格上明显有了转变。虽然央行多次公开表示将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又透露出降准由于具有太强的政策信号,容易引发贬值预期,不利于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在稳健偏中性的操作风格下,未来央行仍将以“逆回购+MLF”为主要手段,同时辅以每月对三家政策性银行发放的PSL,满足市场对于短、中、长期限资金的需求,并进行价格指导。即使降准降息缺席,央行也能自如地通过各种工具间的配合,按需调节资金投放。即使偏好有所转变,降准降息仍然是可以期待的,但仅是为对冲而来,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的放松。

  在通常情况下,存款准备金率(RRR)是决定货币乘数大小的决定性因素。2015 年以来货币增长越来越呈现为依靠货币乘数扩张。当前的货币乘数已扩张到了接近于历史上RRR8-9的水平,显然如此高的货币乘数在经济低迷的格局下是难以长期维系的,要维持当前的货币增长降准是必然选择。

  

  资产荒下债券配置需求不断增强

  对于债券来说,债券供给规模较大,是2016年上半年债市不被市场看好的一大重要因素,预计2016 年全年的供给量只增不减,尤其是地方债务的持续置换。

  从实际发行来看,利率债自二季度进入发行高峰期,信用债因4月违约潮的冲击发行量大幅萎缩,但目前已逐渐恢复。在如此大供给量背景下,6月底以来债市却似乎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同步走强,各项新债认购倍数屡创新高,中标利率大幅下降。这表明,资产荒下对债券的配置需求强烈,缓解了供给端的重压。

  从上半年债券的走势来看,每一次债市走强,除了基本面通胀及资金等传统因素支撑外,另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机构的配置需求。这也将大大增强利率下行动能的持久性。我们认为,除了经济数据持续下滑、通胀缓解等因素的支持外,资产荒下机构配置压力的推动作用也功不可没。

  在2016年资产荒及监管趋严的双重压力下,理财资金对资产的投资分配将有所不同。一方面,资产荒是由于理财资金前期配置的存量高息资产陆续到期,导致再投资需求上升;另一方面,理财规模持续增长,但与负债成本相匹配的安全资产较少,尤其是在当前监管趋严和金融去杠杆趋势下,使得资产端甚至是投资手段将进一步受到约束。我们预计,银行理财或将加大对利率债的配置,这也是近期利率债表现明显强于信用债的原因之一。

  根据上述分析,预计2016年理财资金投资债券的比例将上升至30%以上,这也意味着债券将至少新增1.2 万亿元的配置需求。

  

  汇率虽有压力但不会失控

  央行在各大场合也再三强调人民币不具有持续贬值的基础,最终汇率贬值趋势得到遏制并出现了逐步回升。从7 月的外储数据来看,环比小幅下降41.5亿美元,说明了央行并未大规模动用外汇储备干预汇率,也反映出人民币此前的大调更多受外生因素影响,并非本身具有持续贬值基础。另外,接下来在G20 峰会以及人民币正式入篮等重要事件背景下,更需要人民币表现出更强的定力,因此短期内人民币有望维持平稳。

  

  坚定债牛重启信心

  根据前文的展望与预测,经济企稳关键在于投资,投资在短期内或继续受到地产拖累,但在财政投资托底以及PPP 模式的推进下有望企稳。经济不会失速下行,“L”型底部趋平。价格整体平稳,通胀难再,通缩改善。央行货币政策稳健偏中性,公开市场操作成新宠,降准降息概率下降,但仍可期,一旦落地将有效提振市场情绪。供给难题将得到资产荒下配置压力的支撑,改善供需结构。汇率虽有压力,但不会失控。美元加息进程考验央行定力,更考验市场信心,但汇率区间波动会加剧。

  结合来看,利率仍具下行空间。当前利率已低,把握大的下行趋势,债市大涨之后的回撤,反倒更有利于利率进一步下行,把握机会适时加仓。我们预测,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利率走势区间为2.5%-2.9%,10 年期国开收益率的利率走势区间为2.8%-3.2%。基准利率下行,将带动信用债收益率向下,但资产荒下高等级信用品的配置需求仍大,品种间的分化会加剧,个券的风险远远高于系统性风险,需要精挑细选,避免踩雷。

  (执笔:胡月晓、陈彦利)

责任编辑:陈永乐

相关阅读

G20峰会有哪些值得期待的看点?

峰会将重申避免竞争性贬值。峰会将支持扩大SDR的使用范围,这将助推人民币国际化。峰会将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是一个新亮点。峰会将承诺促进结构性改革,推动基础设施投资。峰会将讨论全球经济面临的新的不确定性。

大数据是未来互联网金融的核心

人工智能和区块链这两个技术,在未来会使数字货币在金融市场当中的使用权重大大增强。同时可以彻底改造人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大数据意义上,未来的金融机构的核心能力不是存量的改造,而完全是增量的变化。

负利率可能无法达到使用初衷

从各国应用负利率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反而,出现了有悖于负利率实施初衷的五大矛盾,值得保持警惕。

一线城市楼市投资价值已经不大

如果剔除学区等非经济因素,一线城市房地产的投资价值并不大,其关键原因在于一线城市价格过高,透支了住房价格的未来上涨空间。从长期投资价值来说,大多数一线城市住房的租售比都在1/1000以上,住房通过出租获取的年化投资收益率仅为1%左右。

0